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徐微  丘勇 《法制与社会》2010,(18):192-192
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已构成了对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面对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如何抑制犯罪,已成为建设和谐南海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广东省G市外来人口犯罪的现状和成因,期望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来降低外来人口犯罪率。  相似文献   

2.
立意于党的十七大所规划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对广东省外来人口犯罪的概况、特点和原因予以全面分析,提出通过使外来人口不愿犯罪、不敢犯罪、不能犯罪的“三不”防治举措,减少外来人口犯罪,为构建广东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安全支撑。  相似文献   

3.
人口流动频繁的大城市中,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是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外来人口犯罪原因复杂,在治理的过程中,不可能单靠提高打击力度就能根治,必须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可以从外来人口道德、法律和职业能力培训,外来人口管理体制与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和维权体系,司法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维护外来人口合法权利,保障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4.
逮捕是一种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正确理解和适用现行逮捕制度,对于打击犯罪,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弊端,应构建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新型逮捕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对涉嫌犯罪的外来人口过度适用逮捕强制措施的问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建立异地取保候审制度、附条件不批准逮捕制度、社区监管制度、证据说明制度,以及完善现有的取保候审制度、设置逮捕的司法救济程序等,以限制逮捕权的不当扩张,保障外来人口合法的人身权利.  相似文献   

6.
张毅  季国强 《法学杂志》2007,28(5):102-104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对"外地人"犯罪的处理存在着不和谐的情况,其情况之一就是对外地犯罪嫌疑人普遍采取逮捕等羁押性强制措施,因此,对"外地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犯罪如何处理,有必要放在当前和谐语境下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张洪宇 《天津检察》2009,(4):24-25,17
近年来,外来人员犯罪处于高发态势,诉讼中对外来犯罪人员大量适用逮捕措施为惯常做法,但外来人员犯罪的多发现状并未因此得以改善。为此,笔者通过对我市2006年至2008年逮捕措施适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探究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尝试性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严格办案程序。依法行使逮捕权(一)从严从快批准逮捕或决定逮捕对于有组织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犯罪,应当适用“该严必严”的刑事政策,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要从严从快逮捕,从而起到震慑犯罪、警示社会的作用,达到预防犯罪和稳定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周丽娜  曲磊 《河北法学》2012,30(4):193-197
对于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而言,刑事和解的达成与否已经成为逮捕必要性审查的重要考量因素.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兼顾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的利益,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以及诉讼的经济性原则.但是,其适用在降低惩罚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犯罪成本,因此构建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捕前和解机制,合理界定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范围以及检调对接程序等,对于准确适用逮捕措施、切实维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燕 《法制与社会》2013,(7):135+137
新刑诉法对逮捕条件作出了进一步明确规定,有利于发挥逮捕措施在追究犯罪中的作用,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切实保护,同时也对当前逮捕制度中"逮捕必要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理解新刑诉法中"逮捕必要性"的含义,是审查逮捕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未婚而怀孕的犯罪妇女能否决定逮捕?编辑同志:李某(女)与张某长期非法同居而怀孕,在此期间李某参与了重大受贿犯罪。请问,对李某能否决定逮捕?姜小红姜小红同志:根据我国刑诉法第四十条第二款之规定,对应当逮捕的怀孕归女,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是由于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预防和控制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公安机关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充分参与和广泛关注是解决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环。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走上犯罪道路,除了自身主观原因外,与他们置身的客观环境影响是分不开的,家庭、学校、社会对于他们的犯罪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这一特殊群体在当前急剧变化、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中,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心理上的脆弱与孤独,这是最终走向犯罪的内在因素。因此要结合这一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多途径、多方面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培养与扶植,促使其树立起正确人生观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一言以概之,就是应当对城市外来人口第二代犯罪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张嵘 《法制与社会》2012,(17):173-174
近年来,随着花都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增加,外来人口犯罪呈上升趋势。通过研究外来人口犯罪案件的特点和原因,应当通过加强宣传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有效预防外来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14.
18.什么是拘留、逮捕?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1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先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相似文献   

15.
对于有违法行为的人即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人,采取了拘留、逮捕措施,后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而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并及时释放的,国家是否承担错误拘留、错误逮捕的赔偿责任,在刑事赔偿实践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无罪赔偿说”,认为应当赔偿,只要最终结论是无罪就应当赔偿。主要理由是:根据国家赔偿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或者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而…  相似文献   

16.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政治目标,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审查逮捕工作中贯彻这一刑事司法政策应当严格把握“有逮捕必要”的逮捕条件,慎重适用逮捕措施,对于可捕可不捕的坚决不捕。  相似文献   

17.
抢夺、抢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发案件。我们对广州市“双抢”犯罪猖獗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外来人口流量大,出租房屋管理措施不到位当前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犯罪进一步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广州市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外来人口文化水平较低,很难找到工作,无工可做的流动人员增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逮捕及随之而来的羁押是对公民基本权利最严厉的干预措施,应当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逮捕事由作了例举的、详细的规定,公安司法机关只有出现法律容许的逮捕事由,才能采取逮捕措施。逮捕事由是否存在,应当依据具体的事实认定。重罪逮捕应当限缩适用。预防性羁押应贯彻比例原则,不能太过宽松,尤其以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方式来防止财产犯罪,不符合公共利益的优越性。实践中隐藏的逮捕事由——押人取供应当禁止。至于如何以逮捕、羁押方式避免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再次受害,我国未来立法与司法还需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余新喜 《河北法学》2008,26(2):179-183
现行法律对逮捕条件的设置过于抽象,难以把握,易导致逮捕的随意性。建议对逮捕条件进行全面修改,作分列式规定。首先,将证据条件修改为"基本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其次,根据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每个犯罪的法定刑,将犯罪划分为重罪、次重罪和轻罪,并相应规定应当逮捕、可以逮捕、不予逮捕三种情形。第三,相应地明确规定逮捕后的羁押期限。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89,(1)
一、为什么要提出逮捕问题? 作为一种司法现象,逮捕巳经有了很长的历史。然而,相当时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法学界的重视。尽管在整个诉讼程序中,逮捕与立案、侦查、审判和执行各环节相比,常常只表现为一种例行公事式的瞬时现象。但它的形式和观念实际上根深蒂固地反映着我们的文化背景,其中包括犯罪观念、人权观念等一系列长期敏感的问题。我国的法学理沦界更注重的是关于犯罪和审判的研究,注重于探索犯罪的根源、犯罪的类型等等,对于逮捕却很少涉及。迄今为止,我们很少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