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共产党党情,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思想的成熟。在新的历史阶段,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确保这一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对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姚胜安  杨升祥 《党课》2011,(13):24-3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巨大变化。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如何建设和发展,这是执政党面临的全新课题。探索者的道路从来是不平坦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诞生以来时间还很短,实践经验极其有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不可避免出现了曲折,但也在探索进程中积累了深刻而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武丰远 《学习论坛》2000,(11):11-12
邓小平法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民主与法制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发展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 一、基本方针 在我国历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提出来。他指出: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5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及页码。)他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高度来考虑和回答发…  相似文献   

4.
略论邓小平初级社会主义阶段的论断郑德荣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981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是对我国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阶段所作...  相似文献   

5.
李保平 《共产党人》2007,(23):14-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具体部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十七大报告引人注目地提出要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并将其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要求全党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工程重点推进。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提出,反映了党对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党作为执政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艰辛的探索并积淀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和谐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思考;江泽民等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和谐发展有了明确的思路和制度设计;胡锦涛等新一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符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否表明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会受到惩罚 ?我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先要补一补资本主义的课 ?等等,这些问题当前困惑着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和一批群众,使社会主义在当今面临着特大挑战。正视这一挑战的严峻性,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探索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世纪之交全球范围的社会主义低潮中,“原罪论”在欧美的回归与泛…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第一次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之一,并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这一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的地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1949年上海解放50年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在政治上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冒险家的乐园”改造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上海,同时也表现在上海的经济发展上,从50年代到90年代,上海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发展高潮,这两次发展高潮使上海完成了两次历史跨越,把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上海带入二十一世纪。第一次发展高潮与第一次历史跨越建国以来上海的第一次发展高潮和历史跨越是1956年到1965年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发展高潮使上海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与人类历史上一切类型的政治制度相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无疑是最具生命力和最富有优越性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它不仅第一次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且,还引领人们向着更高的理想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大踏步迈进。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后就已经完美无缺、无需变革了。事实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不仅在党内最早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对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了许多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探索,从而为后来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正刘建军: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内在关联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中一个重点问题。可以从八个方面去理解二者的内在关联:第一,从历史上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救中国;第二,从国家与其社会制度的关系上看,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不可分离的重要方面;第三,从现实利害来看,社会主义与当代中国形成了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第四,从国家未来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第五,从爱国主义的历史形态看,社会主义完善和提高了爱国主义,使爱国主义具有更广的社会基础和更高的思想境界;第六,从主体人格上着,中国共产党人既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理论自信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基础,是共产主义的科学依据;道路自信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下,面对产业资本的全球化,殖民国家的剥削与侵略,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独立自主和工业化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自信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对发达国家的垄断,在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周期定律下,社会主义制度显现出优越性;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离开文化自信就不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一个达到自觉程度的飞跃性认识,是一个划时代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主产力”,不仅是我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手段,而且内在地包涵在社会主义本质规定之中,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时,进一步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思想,对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认识科学技术的里程利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客观存在和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然而人…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头上L达自年的帝国主义、封建上又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厂,中国的历史掀开厂崭新的负。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有步骤地实现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本义的转变,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顺利完成片生产关系的深刻革命。这一伟大进程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是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第一:阶段是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完成对农业、手_11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相似文献   

15.
王迅 《党建文汇》2001,(7):31-31
《半月谈内部版》第5期“高层吹风”栏刊文指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六原则.具体是:第一,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第二.改革的目标是要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克服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黄少群吴智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都不完全一样。”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和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相似文献   

18.
毕元贵  田枫 《新长征》2006,(6):36-3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注重基础建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建平 《党建文汇》2001,(2):29-29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使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实现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真正的平等、民主和自由,开辟了广阏的道路,创设了充分的可能性空间,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195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即把工作重心由以往的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向自然界开战,发展经济、发展文化。这是我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又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一转变思想的明确提出,是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人大”一次会议上,这次会议宣布,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表明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了,剥削阶级制度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