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被害人被赋予了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为了适应新刑诉法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但是,在涉及公诉案件的几个样式中,没有列入被害人的指控,也没有对被害人的指控进行论证,剥夺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本文就被害人做为诉讼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判决书中应列入被害人事项进行研究,旨在使公诉案件判决书更加完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是指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在没有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况下。被害人不是诉讼当事人,而是属于控诉一方的诉讼参与人。由于被害人是  相似文献   

3.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害人是指人身、财产或其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在国际范围内,日益加强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正成为当代刑事诉讼发展的一大趋势。因此,一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诉权保障的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予以保护的实际状况,是衡量该国刑事诉讼活动是否文明、公正、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标志。我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明显加强了对被害人诉讼权益的保护,一规定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相应增加被害人一系列诉讼权利。新刑诉法实施后,司法仍关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  相似文献   

4.
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与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尽管1996年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当事人的地位,但其诉权的不完整、程序设计中的"证人地位"以及相应的实体权利的缺失,使被害人并未充分地享有当事人应有的权利。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倡导尊重与保障人权的理念下,重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赋予其充分的程序参与权、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先与赔偿请求权等权利,并逐步实现刑事诉讼的"四方构造"是保护被害人权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修改后的刑诉法将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之一,是一大进步。但在立法和实际执法中对被害人的权益的保障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被害人的概念以及权利保护两方面就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罗剑铭*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是对我国一九七九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的一次重大修改和补充,更加明确地规定了公、检、法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的地位、职责、权限划分和相互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机制,以利于准确有效地打...  相似文献   

7.
8.
被害人是犯罪行为受害者,各国的刑事诉讼法都对被害人参与诉讼作了规定,但在不同国家,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所处地位以及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并不相同.鉴于被害人与案件结局有实体上直接利害关系,案件结局涉及被害人利益,赋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人权理念泛滥的当代法学环境下,我国刑事诉讼中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列为诉讼当事人得到了诸多学者赞誉。反对之声也多是从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不充分性入手,力图将我国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打造成与被告人完全对等地位的第二公诉人。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进行双重分析,论证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身份的非当事人性以及如何对犯罪被害人进行实效而非形式主义的救济。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上诉权的缺失 ,是对被害人主体地位的忽视 ,它使得刑事诉讼原理自身陷入矛盾 ,并且与强化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的趋势相违背。赋予被害人上诉权 ,标识刑事程序从以被告人权利保障为重心逐步转向寻求被害人与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诉权是刑事诉权的一部分,是刑事被害人作为诉讼主体应有的基础性权利,是公民判断对自我保存所必要的一种宪法性权利。在刑事诉讼的历史长河中,刑事被害人的诉权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中几度沉浮,在不同形态的诉讼结构中显现不同的地位。同时也见证了公民权利的历史变迁。本文拟通过对刑事被害人诉权权益属性的探讨论证其对公诉权制衡的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的问题,当前,在司法实践中还未得到应有重视。为保障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就公诉案件中的律师代理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求教于同行的专家和学者。 一、公诉案件中的律师代理存在的问题 律师担任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辩护人参加诉讼是常见的事,对于律师担任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的问题,虽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践中却常常遇到阻力,许多执法人员对此尚有些模糊的认识。有的认为,公诉案件已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追究犯罪,既维护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保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再委托律师代理被害人参加诉讼没有必要。还有的认为,律师担任被害人的代理人,刑事诉讼法中没有明文规定,在审判程序上就不好安排。甚至有的律师也认为,律师不应担任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人,只能担任刑事附带民事方面的被害人的代理人,也就是说,律师只能就被害人经济损失方面进行代理,不能对刑事部分进行代理。这些观点在司法实践中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在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以“有公诉人出庭”为由不准被害人聘请律师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二是司法机关虽然准许被害人聘请律师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但是不给必要的便利条件,三是有些律师本身也因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应否赋予被害人上诉权,一直是刑事诉讼法学界颇为争议的问题。基于维护司法民主和促进人权保障,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应赋予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被害人上诉权,切实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是一个消极的角色,附属于公诉机关,缺乏与其当事人称谓相当的诉讼权利,所以虽然其被法律赋予当事人的地位,但却在刑事诉讼中被冷落.在恢复性司法理念指导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中,这一弊端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被害人成为刑事司法进程关注的重点,成为真正的刑事诉讼主体.这一角色和地位的转变,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弥补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受到的损失,恢复被犯罪所破坏的加害人和被害人关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网络暴力犯罪案件频发,网络暴力犯罪不同于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其发生和传播均与网络密切相关,而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易删改、易丢失,加之网络用户的海量性及匿名性,使得被害人维权具有较高的成本。以被害人诉权保障为切入点,明晰网络暴力中各责任主体,厘清公安机关协助取证性质,构建新型公诉介入模式,为确保被害人顺利行使诉权并高效打击网络暴力犯罪,具有积极意义且具备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关于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诉讼权利,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影响了刑事和解诉讼价值的发挥.应依托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和制度,合理界定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诉讼权利.在自诉案件和解程序中被害人应有权处分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在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中被害人应有权对加害人的量刑提出建议.厘清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助于保证刑事和解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报应刑理论指导下,刑事司法过分地关注对犯罪的打击,而忽视了对被害人权益的维护。在以惩治犯罪为主要目标的传统刑事司法之下,被害人由此成为司法程序中备受冷落甚至遗忘的人.二次被害也成为屡见不鲜的现象。近年来,受西方国家恢复性司法理论的影响,并随着其导向下刑事和解制度的兴起.特别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新增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地位问题就更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 ,这是我国民主与法制进步的表现。但是 ,由于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和全面 ,致使司法实践中出现《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参与庭审的相关法律规定并未得到贯彻执行的现象。为了切实保护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参与庭审的立法加以完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律师代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79年重建律师队伍和恢复律师制度以来,广大律师通过办理各类案件,为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律师代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本文结合律师实务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仁。一、公诉案件被害人律师代理的主要障碍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和1986年6月26日司法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律师参加诉讼的几项补充规定》及1992年1月22日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