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翟向远 《天津人大》2012,(12):34-35
在宝坻区有一位远近知名的水稻专家,30年来,他始终致力于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为全区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宝坻区四届人大代表,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环保站站长贾子玉。刻苦钻研勤奋的水稻专家贾子玉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面对多种选择,他毅然报考了天津农学院农学系。  相似文献   

2.
1968年,殷顺民水稻专业中专毕业,当时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水稻研究人员。但是,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却把他安排到了浙江省荣军医院,担任护理员工作。殷顺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晚上值班,碰巧5位瘫痪在床的荣军同时大便,有的沾在床单上,有的弄在手上。一个一个地给他们洗干净后,浑身散了架似的。一连好几天他都觉得身上有一股臭味,熏得饭都吃不下。一个水稻专业毕业的中专生,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从此干上了这伺候人的老妈子工作。护理荣军要话到、眼到、手到、腿到,最重要的是心到和情到。护理员要成为盲荣军的眼睛、无臂荣军的胳膊、跛脚荣军的…  相似文献   

3.
他,带领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破解了水稻籼粳杂交的世界难题. 他相继育成25个甬优秀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宛若亿万国人中的一普通符号。他又是一位永远的强者,四十余载的求索与历炼,使之集大成于水稻科研的巅峰。他,就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我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筇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5.
近日,垦利县胜坨镇宁家村群众敲锣打鼓将一面绣有代表乐当群众致富信息媒人的锦旗送到县人大代表宁泉武家中,热情称赞他是大伙致富媒人。宁家村是水稻种植大村,有稻田1000多亩。多年来,由于信息不畅,水稻种植品种单一、产量低,影响了群众收入。对此,人大代表李泉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为群众寻求水稻优良品种。2007年春,  相似文献   

6.
人物     
《小康》2019,(31)
正筑梦者袁隆平10月15日,袁隆平通过视频邀请大家尝鲜海水稻,并立下一个小目标:耐盐碱水稻10年内发展1亿亩。袁老说:"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六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也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他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  相似文献   

7.
正30年来,他一直从事水稻新技术研发和新成果转化,推动广西旱育、抛秧、免耕三次稻作变革,为广西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和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出生农村,学的专业也是农学,毕业工作是农业,我这一辈子与‘农’结缘。"现任广西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的徐世宏,30年来一直从事水稻新技术研发和新成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土地流转的政策,很难想象我能承包那么多土地"在桂林市兴安县崔家乡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记者见到了2011-2013年连续3年荣获"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的唐新全。这位外表朴实的80后小伙子高中毕业后,没有加入外出打工的大军,而是选择了回家种地。他种柑橘、种水稻,并潜心向在县农业局工作的叔叔学习农业技术,随后还开了自己的种子销售店。  相似文献   

9.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75年,袁隆平和协作组成员一起攻克了制种技术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1986年他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正他热衷于研究水稻病虫害,矢志让百姓"粮满仓";他从不染指农药经销商的"宣传费",只为坦坦荡荡发展水稻种植。"远看像个赶鸭子的,近看像个烧炭的,一问,原来是病虫测报站的。"在灌阳的田间地头,经常会看到一名皮肤黝黑、衣着朴实的男子,他就是桂林市灌阳县植物保  相似文献   

11.
农机对奔小康的作用有多大?灵川县青狮潭镇易家村示范户易国旺对此深有体会并获益匪浅。在国家农机配置补贴资金的扶持下,他购买了一台高性能的水稻联合收割机,2006年完成水稻机收作业面积  相似文献   

12.
张能秋 《人大论坛》2014,(11):38-38
憨厚、勤劳、执着,这是岑巩县十五届人大代表、注溪镇哨坪村党支部书记杨代军给人的印象。他担任县人大代表三年来,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选民代言,对工作任劳任怨,他依靠科技指导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从一名土生土长的“杨讲师”出国当上“洋教授”,把致富的种子撒向世界各地。  相似文献   

13.
<正>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以农业科学成果举世闻名。他研究培育的杂交水稻,至少为全世界6000万人解决了饥饿问题,功莫大焉,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据媒体披露,他老人家含辛茹苦几十年科研攻关的成果,最终,却让他伤感不已,老泪纵横。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因为,当我国政府将"杂交水稻"定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个专利技术出口项目时,该项技术却出现无人问津的窘困局面。原来,一些部门、报刊为了扩大所谓宣传效果,有哗众取宠之嫌,连篇累  相似文献   

14.
曾有人风趣地说,中国的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袁隆平的这个梦想也是亿万农民的憧憬,为此他付出了40多年的艰辛努力。虽然这个梦想还没有最后实现,但袁隆平培育出的高产、质优杂交水稻已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袁隆平已经成功培育出亩产可达800多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国际权威人士认为,整个世界的饥饿问题将因此得到解决。为此,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  相似文献   

15.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自他离世,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多国政府部门以及全球媒体和网民,纷纷发文缅怀—— "他的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世界""他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帮助数十亿人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些献给袁隆平的刷屏式赞誉,...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优秀科学家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获得高产成功,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大事。然而,"直到1995年在经历了湖南省第四次推荐后,才艰难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他仍然不能被中国科学院所接纳,  相似文献   

17.
1943年11月24日,刘志孝出生于长春市,从小学到中学的9年学习,都是在省城里度过的。1962年毕业于吉林省农业学校的刘志孝,当年8月被分配到双辽县国营双辽农场担任农业技术员,一干就是14年。在这14年的光阴里,他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探索,使他在水稻栽培和水稻田间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专业经验,并于1963年首先把塑料农膜育苗技术应用于当地水稻生产上,填补了双辽地区农膜育苗空白。  相似文献   

18.
4月的一天,我们驱车前往温江县,拜访全国知名水稻育种专家黎汉云研究员。在满目青翠的成都平原上行车半小时后,就到了距温江县城2公里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精神矍铄的黎汉云身材瘦高,步态稳健。在他亲自为大家沏茶时,我们同他的学生以及黎汉云的助手聊了起来。 黎汉云自1963年开始水稻科研,30多年来,他收获不断,硕果累累。仅以2000年为例,这一年,他的“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的选育与推广”科研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黎汉云荣获的第18项国家、部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一个…  相似文献   

19.
丁铭  张晟  朱文哲  恩浩 《半月谈》2021,(1):74-76
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它们的最终归宿是寸草不生、颗粒无收?传奇老人袁隆平不答应。他将目光望向沿海碱滩、望向北方黑土,荒芜的盐碱地在他的眼中尽是天下粮仓。北纬46度“碱稻香”在巍巍大兴安岭南麓,在蜿蜒流淌的嫩江上游,在黑土地肥沃的松嫩平原,有一片地处北纬46度至47度的优质大米生产区域,它就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盟,也是内蒙古水稻种植的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  相似文献   

20.
袁隆平教授1995年1月自长沙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启程,乘飞机前往北京接受10万港元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这是香港何梁何利基金会对于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而授予的奖金。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的“魔稻”,在中国引起了一场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