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红 《统一论坛》2013,(6):60-62
台湾政局以及政治力量的变化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台湾政局态势如何,取决于选举结果;观察台湾选举,有必要分析—下影响选举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路梅 《两岸关系》2010,(12):15-15
<正>12月1日,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在"2010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就台湾"五都"选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多数与会者认为,"五都"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但其结果反映出两岸关系的一些问题与因素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曹骏  李伟 《黄埔》2012,(2):13-15
频繁的选举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台湾一次接一次的的选举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分析台湾社会政局发展演变、政治生态变化、政治力量消长的渚多看点和条件,也促使人们对台湾的选举制度和历史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选举是台湾政治舞台上长期不变的主题,一场选举的结束意味着另一场选举的开始。五都市长选举落幕以后,台湾社会随即转入了下一场的大型选举,其中包括"立委"选举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尤其是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关系到台湾地区的政权更替,更是岛内主要政治势力和主要政治人物角逐的主战场。不仅国民党和民进党内围绕着提名问题展开了明争暗斗,而且其他一些政治势力也跃跃欲试,企图在2012蓝绿大战的政治舞台中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相似文献   

5.
距台湾"总统"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但岛内的执政、在野两大党已开始为此布局预热。台湾是选举政治,每一年都是热闹纷呈的选举年。2009年有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长"三合一"选举,2010年是"五都"选举,  相似文献   

6.
台湾"五都"选举,是台湾今年最重要的选举活动。"五都"新市长的产生,不仅影响着以大城市治理为中心的台湾各地区的走向,同时对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有深远影响。正因如此,选举前后,不仅上千万台湾民众"被迫"牵肠挂肚,岛内外的专家、学者、各方人士也是颇为关切。如今,选举已经尘埃落定。抛开纷繁沉重的未来预测和意义分析,以轻松的心态回顾这场选战中政治人物的种种表现,感觉其实不过是一场舞台剧——亲情桥段、悬疑故事、口水剧情、惊险场面天天上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  相似文献   

7.
曹骏  李伟 《统一论坛》2012,(2):64-66
频繁的选举是台湾社会的一大特色。近年来,台湾一次接一次的的选举给人们提供了观察、了解、分析台湾社会政局发展演变、政治生态变化、政治力量消长的诸多看点和条件,也促使人们对台湾的选举制度和历史作出深入、准确的了解。 一、台湾选举的分类 i.“中央公职”选举 这一层级的选举分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央”民意代表即“立法委员”和“国民大会代表”的选举。  相似文献   

8.
台湾"立委"选举是在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处于紧张状态下进行的.由于民进党误判形势高额提名、台湾民众对政治失望投票率低、激进"台独"路线不得人心,选举结果仍维持朝小野大格局,即民进党执政国亲两党制衡.这一结果打击了激进"台独"势力,让中国大陆、美国和亚太地区有关国家松了口气,解除了两岸立即摊牌的近忧,有利于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稳定.但岛内与两岸之间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未来发展仍存在着变数.  相似文献   

9.
吴师 《两岸关系》2015,(1):39-40
<正>2014年11月29日,台湾"九合一"选举结果出炉,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获6席,民进党获13席,无党籍获3席,蓝绿政治版图呈现逆转之势。针对选举结果对岛内社会形态和政局走向的影响,台湾学者表达了不同观点和见解。国民党应加速改革台湾历史学者武之璋认为,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大家都寄望马拨乱反正,把台湾带向一个正常社会。没想到  相似文献   

10.
刘红 《统一论坛》2014,(1):8-10
根据马英九执政后作出的选举制度调整规划,从第二任期开始,台湾政局第一次进入“宪政改革”20多年来长达近3年的“选举空窗期”。作为“空窗期”的2013年,制约台湾政治和政局演变的相关因素没有改变,政局演变呈现出的不平静和新动向,带有选举休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遭遇惨败。这次选举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结果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此次"九合一"选举反映出台湾政治和民意发展新趋势政治动员主轴从意识形态向经济民生、治理能力偏移,统"独"认同牌效用大幅削弱,选民更关注治理能力、民生问题。此次选举民进党之所以大败,主要是  相似文献   

12.
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虽然都是我国的内政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性.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将运用政治变迁的理论框架对1992年6月“宪政改革”结束以来的台湾政局最新发展作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新发展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泛国民党阵营"整合的政治语义可以由低到高地划为策略联盟、选举联盟、执政联盟、政党合并四种.在台湾"二合一"选举中,国、亲两党都在追逐着政治利益的最大化,它们拟议筹组的选举联盟总体上是一种竞争大于合作的关系.这种"非恶性竞争"的"竞合关系"可能成为国、亲两党未来"合作"的一种主要模式."泛国民党阵营整合"的任何有意义的动作选后才会真正开始.从选举结束至2003年"总统大选"提名展开前的两年时间内将会是台湾政局演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各政党"总统选举"布局、"执政联盟"的操作和"新中间路线"的再造是影响"泛国民党阵营整合"乃至政党重组和政局变动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4.
杨泽军 《两岸关系》2010,(10):11-12
11月27日,台湾将举行县市升格改制后的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五“院辖市”市长选举。由于五都地位特殊,选举时机敏感,使得选举别具意义,不仅攸关台湾地方政治版图的重新划分,对2012年台湾当局执政权之争也深具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1月27日,备受各界瞩目的台湾省第十二届县市长选举结束.这是在岛内政局和国民党体质处于转型期间的一次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它不仅攸关地方政治版图的重划,还关系到朝野两大党未来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被看作是台湾“政权攻防战”的前哨战,参选各方都将这场选举视为检验自身政策得失和实力强弱以及制订未来发展战略的试金石和练兵场.其选举结果是我们观察和判断台湾政局演变及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参座标.  相似文献   

16.
正1月16日,岛内政治力量激烈角逐的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揭晓。执政的国民党在选举中大败,民进党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并获得台湾地区民意代表机构过半席次。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也给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带来重大影响。两岸各界都在关注,民进党当局如何处理两岸关系、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和势头能否保持下去,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将走向何方?当前,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保持两岸关系和  相似文献   

17.
刘红 《统一论坛》2012,(2):17-19
台湾的“二合一”选举马英九取得连任、泛蓝军拥有立法机构多数席位的结果,不仅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继续,而且对台湾政局影响深远。 (一)两党政治格局日趋稳固。但有波动 “二合一”选举结果再次表明,“两党政治格局”成为台湾政治舞台的主要组合方式,在今后的几年间,国民党主导政局、民进党在野牵制、第三势力有声音没实力的态势不会改变。究其原因,从源头讲,两党政治格局形成于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18.
严安林 《台声》2011,(2):37-38
五市选举结束后,台湾蓝绿阵营的部署重点开始转向了“立委选举”与2012年“大选”。与此同时,李登辉也开始借“暖寿”、“年终尾牙”等场合频频发表对台湾政局的评论,其中最引起社会与媒体关注的便是所谓集结“第三势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的台北高雄选举尘埃已定,国民党赢得台北市长的选举,民进党赢得高雄市长的选举。人们开始关注选举后的台湾走势将会如何?台湾局势:继续蓝绿阵营对峙这次选举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选举结果将对未来两年台湾政局起着重大  相似文献   

20.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1月12日揭晓,结果以“蓝营大胜”、“绿营惨败”而落幕。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接踵而至,这场选举不仅关系到岛内蓝绿两大阵营诸多政治人物的命运与前程,更关系到弊案缠身、执政无能的陈水扁的身家性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是陈水扁做最后疯狂的机会。一位美国官员将其归结为三句话:绑架“新总统”及台湾选后的“政局”;搅乱政局为其贪腐官司脱困,挑衅大陆害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