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 of Project Marc (an EU-funded project to develop mechanisms for assessing the risk of crime)
and discusses both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throughout the project and progress made since the project ended. The authors
introduce the papers contained within this special edition and summarise their relevance to crime-proofing. The paper discusses
progress made within this field in the decade prior to Project Marc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 to ensure that the ideas move
forward.
相似文献
Ken PeaseEmail: |
2.
利益盗窃与有体物盗窃共享“财产静态控制关系”的保护法益,其解释论不能突破“盗窃”的语义边界,这是形塑其客观构造的前提。套用占有理论的解释论忽视了利益变动与有体物转移的区别,具有片面性。立足利益盗窃与有体物盗窃的共性,结合财产性利益的特质,利益盗窃的客观构造应为“侵入权利人控制领域-打破权利人控制-取得财产性利益”。这一构造既契合盗窃罪财产静态控制关系的保护法益,也未突破“盗窃”的语义边界。由于利益变动的抽象性,须通过行为要素互补等精细化解释,确保利益盗窃客观构造的明确性。“侵入权利人控制领域”对利益盗窃的成立必不可少;“打破权利人控制”包括了转移、消灭、设定义务三种行为方式;“取得”的认定应注意素材的“同一性”与“同质性”之别,并强调终局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4.
“数额较大”的认定是盗窃罪定罪量刑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司法解释采用了数额属性多元化的认定方法,既缺乏理论基础,也难以有效指导实务。司法裁判虽倾向于重视处罚的实质合理性,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定规则。通过梳理不同立法例下“损失”要素的定位,可以形成“占有转移”与“财产损失”两种视角下“数额较大”认定的理论方案。基于整体财产保护理念的以客观实质损失作为认定基准的方案,存在忽视我国刑法不同条款对“数额性后果”表述上的差异、对司法实践的认识以偏概全、不能妥适处理轻微实施盗窃的出罪等问题。相对而言,立足个别财产保护思想、以占有转移数额为基础,同时考虑主观指向数额的方案凸显了主观要件对不法和责任的制约,能周延地应对各种案型,值得肯定。该方案的具体规则是:先确定基础性数额即占有转移的财物价值“较大”,以此作为数额上限,再考察故意、排除意思、利用意思等主观要件指向的数额,各数额均需达到“较大”,最终的“数额较大”,是经此多种数额共同认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Emmanuel Melissaris 《The Modern law review》2007,70(4):581-597
The English law of theft is confusing and problematic in principle.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ft Act 1968 there has been inconsistency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ppropriation as court and commentators have grappled with the intuition that appropriation must entail some subjective element and cannot be purely objective. Although subjectivity is tradi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culpability rather than with conduct, it is argued that some acts can be subjective and yet factual and stand as causes to effects. Appropriation is such an act, it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being a mindset, here termed proprietary subjectivity, on the part of the actor. It is argued that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appropriation can help to resolve misperceived problems. Such clarification will also reveal other problems in the law of theft. Some tentative comments de lege ferenda are made suggesting how these problems can b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6.
从UCITA论我国电子合同法律规制之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形式是一种商业交易载体 ,而区别于以电子形式签订的需要物流配送的合同的电子交易本身。电子交易本身与传统的实物和知识产权交易相较有不同的特征 ,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借鉴UCITA的经验 ,对电子合同的适用范围、电子代理、电子自助、电子错误、电子鉴证、一般零售授权、电脑程序的修改、系统使用合同以及电子合同的管辖权等问题 ,作出明确的规定 ,以完善我国的合同法 相似文献
7.
有价证券诈骗罪的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第197条的伪造、变造的有价证券,仅指伪造、变造的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资本证券,包括国家发行的彩票;伪造、变造的无客观对应的国家有价证券,属于伪造、变造的国家有价证券;“使用”是指按照有价证券的功能,将伪造、变造的国家有价证券作为真实有效的有价证券行使的行为;“使用”必须具有欺骗性质,将伪造的、变造的国家有价证券出售给知情的对方的,成立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有价证券兑换现金的,应分清不同情形处理;一般主体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相勾结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有价证券,在无受骗者的情况下,应认定为贪污罪或职务侵占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8.
论“电子警察”取证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警察是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用以获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信息,获取违法证据的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在目前电子警察广泛运用的同时,电子警察记录、固定违法行为证据是否具有合法性.尚没有形成广泛的共识。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警察取证的特征、与交通警察取证的区别,以及交通警察取证的本质;其次。论证了电子警察的法律地位,提出电子警察是交通管理部门设置、代表交通管理部门、代替交通警察记录、固定交通违法行为证据的拟制人的观点;最后从电子警察取证的法律依据、取证的形式、取证的种类以及程序方面论述了电子警察取证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相似文献
11.
论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为研究的中心,从法律角度分析和阐述了相关的理论问题,同时着重对我国实行汽车召回制度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作出了法律上的分析,在阐述和分析问题时,考察和借鉴了国外在相关问题上的先进做法,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法律规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犯罪理论体系是刑法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犯罪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哲学和刑法学派的影响和制约。古典犯罪理论体系、新古典犯罪理论体系和目的主义犯罪理论体系各有优劣 ,中国刑法学者应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 ,勇于创新和超越 ,形成中国特色的犯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Mark Pawlowski 《Liverpool Law Review》2009,30(1):35-55
An intriguing question, which until recently had not been directly explored by the courts, is the extent to which English
law recognises body parts and products of the human body as property capable of ownership. Although the common law currently
recognises no general property in a dead body (and only limited possessory rights in respect of it), this apparent “no-property
rule” provides no justification, it is submitted, for denying proprietary status to parts or products of a living human body.
The recent decision of the Court of Appeal in Yearworth v. North Bristol NHS Trust ([2009] EWCA Civ 37) lends strong support
to the view that genetic material (as the product of a living human body) is capable of ownership, at least in the context
of a claim in the tort of negligence and bailmen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various issues by reference to both English and
Commonwealth authority.
相似文献
Mark PawlowskiEmail: |
15.
涉外产品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涉外侵权责任。在法律适用方面,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较具代表性的有侵权行为地法、政府利益分析法、最密切联系原则以及原告选择法律、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条约等,各有利弊。我国现行法规关于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存在较多缺陷,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洗钱犯罪作了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对洗钱罪的规定与《公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使我国对洗钱罪及其上游犯罪的预防和打击的效果受到影响。我们有必要对洗钱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作深入的研究并根据《公约》的规定完善我国关于洗钱犯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和实施,填补了我国调整农业初级产品法律上的空白,基本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但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还存在着农产品范围不明确、禁止生产区域界定不清、法律责任规范不足等诸多不足,必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构建出适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运行规律的法律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山寨产品"、"山寨文化"扎根民间,迅速成长,成为一种代表复制化、模仿化的产业现象,代表平民化、娱乐化的文化现象。"山寨产品"、"山寨文化"制造者立足模仿,乐于模仿;少有创新,难有创新。它们在给人们带来实惠和娱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假冒伪劣和低俗恶媚。以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去考量不难解决"山寨"问题。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a general concern amongst judges, lawyers and legal scholars that evidence in digital format is not to be trusted, given that it can be altered and manipulated with ease. Some jurists have called for a UN Convention on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authentication and admissibility of electronic evidence. It is debatable whether such a Convention is necessary, but guidance of an international nature might be welcome, providing that any such guidance remains guidance, and does not ossify into legal requirements that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ynamic and constantly developing chang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ny event,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umption in England & Wales that a computer is in order at the material time is highly debatable, an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presumption ought to be reformed. 相似文献
20.
经济情报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军事价值与政治价值。围绕经济情报的窃取与反窃取,猫鼠双方殊死博弈,斗智斗勇。开展刑事司法,维护经济安全,必须重视研究与处置窃取经济情报犯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