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农民意识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最大思想障碍,只有克服这一障碍,才能使农民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农民,把农民的解放纳入到人类解放的总体进程,这就要认识农民、理解农民、尊重农民、教育农民。  相似文献   

2.
让农民"富起来",是对农民进行有效教育的物质基础;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用事实教育农民,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用科技知识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农民增收问题是农民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民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实现农民长效增收的内生动力.为此,必须注重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筑牢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基础;必须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拓展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空间;必须注重农民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加快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步伐;必须注重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建设的紧迫性,优化农民人力资本提升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政治发展权是农民发展权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民政治发展权保障的现状仍不容乐观,面临着农民政治参与权、政治表达权与组织保障的缺失等困境,农民政治发展权的保障任重而道远。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政治发展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为此,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民政治发展权的立法,完善农民政治发展权司法救济机制,畅通农民政治发展权的表达渠道,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与法律意识,培育维护农民政治发展权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相似文献   

6.
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邓子恢关于解放农民、让利农民、调动农民、教育农民的 农民观,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农民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的实践问题;农民群众具有丰富的首创精神;农民的积极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重视农民物质利益;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和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邓小平农民思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就是: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民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创新制度机制,激发农民群众的活力;必须优先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逐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把握农民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性,采取与农民特点相一致方法手段,抓住解放农民的任务与马克思主义本质相一致的特性,在农民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论新农村视域下新型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农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农村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现状的描述,分析了制约农民法律意识培养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培养新型农民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都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争取、动员农民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都重视农民问题,都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继承毛泽东的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了毛泽东农民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邓小平都充分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争取、动员农民的极端重要性.因此,他们都重视农民问题,都把解决农民问题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邓小平的农民观是在继承毛泽东的农民观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新特点形成的,克服了毛泽东农民观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同时 ,农民又是弱势群体 ,保护农民利益既非常必要又非常重要。但多年来保护农民利益问题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特别是近年来农民利益受损现象相当严重。本文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高度分析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揭示了农民利益易受损害的原因 ,从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农民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业竞争力和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加快发展农民经济组织。农民经济组织要坚持民办、公助、法治、党的领导和“六放”原则。应下放权力,积极支持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把为农民服务作为农民经济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手段,按农产品品种建立农民经济组织,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民经济组织联合会;增强农民经济组织成员参政议政功能,为政府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要从农业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教育培训入手,以政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灵活性、适应性强的教育方式提升农民各方面素质。提高农民素质教育应协调推进:农民在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协调整合;政府与市场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农民是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目前,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现状不客乐观,而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见加强农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搞好农民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陈都 《世纪桥》2007,(8):37-3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农民是主体。以农民为主体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以农民为主体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成"形象工程";要增加农民的幸福,不能搞成"害民工程";农民才是真正的主力军,不能搞成"明星工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因此,要努力探求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载体。重视新农村建设农民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共创立至大革命时期,海陆丰地区的农民在中共农民领袖的领导下,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采取演讲、歌谣、戏剧、标语、口号、报刊、学校等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觉悟,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和发动了广大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认真研究这一时期海陆丰地区农民宣传工作,为新时期党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20年代,中共早期党员沈定一,在其家乡衙前镇筹划了一场以消灭私有制,实现无压迫、无剥削社会为理想的农民运动。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农民革命斗争,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滥觞。在这场农民运动中,沈定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中国农民的实际问题,并用它指导农民运动,使衙前农民运动在思想上、组织上和领导上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斗争,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如何,培养新型农民至关重要。各级党政干部应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这一"软件"工程:农村孩子将是未来的农村劳动力,要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农民要农民树立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新型农民应有一技之长,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陈国威  何杰 《广东党史》2016,(12):33-38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下面设立农民部,专事农民事宜,从事农民运动的主要人员是跨党的共产党员。此时期农民运动一大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农民运动中央特派员出现。十多位中央特派员活跃于广东南路农民运动,他们的杰出代表人物就是黄学增。此十多位中央特派员有力地促进南路农民运动的兴起及壮大,同时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