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介石一生效法曾国藩为人处世,在用人上也套用此法。他通过细微小事、语言交流。观察对方,看其是否可用,然后决定取舍。凡是被他所相中的人就可以提拔重用,反之,即使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会被搁置起来,甚至被怀疑、提防。  相似文献   

2.
识人于微     
与人交往,对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时往往决定于细节,决定于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微之举。因为这些细微之举,是一个人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因而是真实的。而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则往往能窥见一个人的气质、脾性、品德、操守。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台北“国史馆”出版的陈诚著《陈诚先生书信集家书》和《陈诚先生书信集与蒋中正先生往来函电》两书披露的档案资料,揭示了陈诚致电蒋介石营救邓演达的真相,并分析了陈诚与邓演达、蒋介石之间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4.
识人的秘诀     
牙齿不好的,脾气一般都好。反之,一口利牙的人,脾气大多不小。  相似文献   

5.
陈克鑫 《湘潮》2013,(12):45-46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建党9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说:“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6.
领导者应善于识人用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芳 《实践》2006,(4):48-48
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 是否善于识人用人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要善于识才。识才是任人唯贤的前提。识才,首先要弄清人才标准。无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待人接物中,很善于从细节看一个人的品质。谢景温原来和苏轼关系不错。有一次,两人在郊外行走,一只受伤的小鸟从树上掉下来,谢景温抬脚就把这只小鸟踢到一边。他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动作,却让苏轼心凉半截:这一定是个轻贱生命、损人利己之徒,  相似文献   

8.
1924年蒋介石离职黄埔军校,是蒋介石一生中数次运用的“以退为进”策略中的一次成功范例.蒋介石从黄埔军校的离职举动,包含多方面原因,既有对黄埔军校校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对军校筹办之初各种困难采取消极回避态度,还有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表示不满和个人政治野心没有得到满足的因素.无论何种缘由,蒋的这次离职之后的复职,无疑成为他谋求更多更大政治权力的重要转折点.其后,蒋介石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积累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实力以及众多的人脉资源,为其步入更高的政治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为人阴暗、城府极深,向来不苟言笑,但每当对人谈起他打天下的大本营——黄埔军校,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时情绪高涨,口若悬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其中一期和四期的毕业学员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吕梦熊,贺衷寒,  相似文献   

10.
姜婕 《党建文汇》2000,(4):36-36
古人云:“为治以知人为先”,即治理国家以了解人、识别人为最重要的事。作为一名新任领导,人生地不熟,识人就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识人方法的实质在于认知主体观察(听言观行)认知人的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外在行为表现以及长期修养过程中形成的体态上的某些特征,并在思维中把握这些外在表象与人的内在素质的联系。运用这种方法,要根据人才的特征和用人标准,从系统性、全面性、动态性,环境———背景等方面,区别认知客体的外在表象的真假、主要表现与非主要表现,同时不断提高认知主体的自身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高级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本无甚干系。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有着无法否定的师生关系。从1927年起,二人有的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和政治上的根本敌对。二人之间的交往,集中于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东征等几个特定时期。  相似文献   

13.
在人们的心目中,蒋介石一直都是一副独夫和民贼的模样。但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内,作为孙中山学生、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扮演的却完全是一种"革命家"的角色,因此当时颇受革命将士的拥戴和尊重。  相似文献   

14.
识人于微     
近来,媒体不时披露一些地方的"好书记"、"好局长"、"好干部"落马,人们不禁大吃一惊,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好干部"原来却是个大贪官!究其缘由,这些所谓的"好干部"大都善于伪装,身着"迷彩服",让人真假难辨。一位有着多年反贪经验的检察官员曾经指出,"在用人问题上,一定要知人善任,识人于微"。此言可谓一语中的。  相似文献   

15.
刺杀蒋介石     
贾占立  阿健 《廉政瞭望》2010,(13):60-61
蒋介石的一生中曾多次遇刺,险些丧命。最著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江湖义士王亚樵指使刺客冒充记者,趁照集体相之机“刺蒋”,结果鬼使神差,蒋因故未露面,刺客孙凤呜只好将子弹射向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地位仅低于蒋介石的汪精卫,蒋介石因此逃过一劫。事实上,蒋介石此前在广州任国民政府广州卫戍司令兼黄埔军校校长期间,已经两次遭遇刺客。  相似文献   

16.
陈克鑫 《湘潮》2008,(12):47-48
☆“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的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这是斯大林的名言。现代企业家的观点更一针见血: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企业家南辉存说:“企业的‘企’字如果没有上面的‘人’字就只剩下下面的‘止’了(停止的止)。”企业家鲁冠球说:“搞企业的,就是要抓‘三本’。  相似文献   

17.
在人们的心目中,蒋介石一直都是一副独夫和民贼的模样。但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孙中山的学生、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扮演的却完全是一个“革命家”的角色,因此当时颇受革命将士的拥戴和尊重。  相似文献   

18.
王贞虎 《党课》2011,(14):90-92
从黄埔军校开始,周恩来就开始与蒋介石打交道,对蒋介石的为人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认识。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中共首席代表长驻重庆,和蒋介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谋略战,可谓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云梯”,双方斗智斗勇,殚精竭虑。为尽可能维持合作抗日大局,周恩来使出各种办法以对付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蒋利用陈做打手蒋家王朝是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封建法西斯军事统治集团。他亲自豢养陈诚、胡宗南、汤恩伯三条“狼犬”,培植他们成为保定系、黄埔系、士官系三大集团的头目。陈诚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最受庞信、最有权势的亲信人物,一度登上蒋家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把交椅,其跋扈嚣张之气焰曾一时达到无可比拟之地步。陈诚之所以受到蒋介石如此深情宠信,爬到如此高的地位,决非偶然,而是有其一定的根源和条件的。  相似文献   

20.
识人与用人     
陈克鑫 《湘潮》2012,(5):46-47
☆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说:"领导干部年轻化的目标,并不是三五年就能够实现的,十五年内实现就很好了";"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