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3月,村民王先生到种子商店买玉米种子,途中遇到同村的孙先生。得知王先生要买玉米种子,孙先生想起自家正巧还有一些积存的种子,于是把自家的玉米种子送给了王先生。王先生虽然感谢孙先生的好意,但还是担心这积压种子有问题,孙先生却拍着胸脯说自家的种子绝对不会有问题。  相似文献   

2.
见贤思齐 《党员文摘》2023,(7):M0002-M0002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喜欢养鸟,他的同事卡尔却说:“鸟太脏,我是绝对不会养鸟的。”詹姆斯说:“你敢和我打个赌吗?你只需将一个空鸟笼挂在房中,那么你就一定会买一只鸟装进去。”卡尔说:“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3.
霍布森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所有人买我的马或者租我的马,价格绝对便宜,并且可以随便挑选."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很多,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小的.  相似文献   

4.
人物:甲,盛来旺(河南人),男。乙,王××,市场管理员(四川人),男。丙,甲妻(河南人)。 甲(上场,手提一篮松花蛋,边上台边说):卖鸡蛋,卖鸡蛋,河南正宗的松花蛋,瞧一瞧,看一看,快来买俺的松花蛋。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俺的松花蛋是祖传秘方配制而成的,不掺任何添加剂,质量上乘,价格优惠,吃了头回想二回,绝对绿色食品。看着舒心,买着放心,吃着开心,票子数着咱安心。  相似文献   

5.
博采之窗     
毛泽东的工资收入与花销毛泽东当年的服务员吴连登回忆说:我从1964年到1976年主席去世,一直在主席家里“管”这个家,主席的家要说好管也好管,主席一分钱不拿,也不过问你怎么花。要说不好管,该花钱的地方,必须花,主席买盒火柴、买包手纸都要花钱,一分钱都不少花,主席在外面喝一杯茶我都要去结账的,在大会堂也一样,所以主席的钱一直比较紧张。主席的工资原来是每月610元,三年困难时期后,主席带头把自己的工资降下来了,404.80元,江青的工资是243元,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我这儿支出,他们俩是AA制,每个人有一本明细账。主席有几大项开支:吃饭,每…  相似文献   

6.
宫维民同志: 我碰上一个消费上的问题,请你给我指点一下。每当换季时,商场就挂出牌子,减价处理一些商品,我买不买?还有,我想买家电,比如电脑,但是,电脑发展很快,价格变化很大,我买不买?请你给我讲讲在购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长春 刘刚 刘刚同志: 来函收到。所谈的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这里涉及到一个如何科学消费的问题。 谈消费有个前提,就是需要。你需要了,才能买。要买,也是选你中意的和你能买得起的。就说换季买东西的问题,不能说买或不买。一般老百  相似文献   

7.
车生活     
和厦门的朋友电话聊天,她说她刚买了新居,车位就要38万元一个。我说我在郑州的小区也正热销车位,9万元一个。她惊叹便宜,要我赶快买,我说我不买。  相似文献   

8.
补缺一千年     
刘诚龙 《廉政瞭望》2012,(13):75-75
清朝的官帽有点定制的意思,更有点像愿买愿卖的市场经济。比方说吧.你愿买知县这顶帽子,那你就先报名,说我买知县;你愿买京官,那你就填个报京官的表格;  相似文献   

9.
抽打陀螺     
儿子小学毕业,吵着要买电脑。我对他说,爸爸工作20年了,靠一支钢笔写文章,报上也没少发表。可儿子不听,说班上大多数同学家都买了电脑,为什么不能给他买。妻无奈地对我说:买就买吧,只当给孩子买一件玩具。 电脑买回来了,这可真的成了儿子的玩具,一有空儿他便泡在电脑上,打字、上网、游戏…… 自从有了电脑玩具,儿子的其他玩具便都“刀枪入库”。无意中清点这些“闲置资产”,不由大吃一惊。儿子的玩具可谓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计算其价值的话,足有数千元之多。妻说:“这么多高档的玩具,留着将来给孙子玩吧!”我反…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圣诞节过后两天,我们把家中标有“中国制造”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和木制品通通清理了出去。这并不是针对中国,也不是中国的过错。我们只是作出了一个决定:一年内不买中国产品,已经买的就算了。过去,商品的价格在我们家占有绝对的主导权,这也是我们一直很难抵挡中国产品诱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补缺一千年     
清朝的官帽有点定制的意思,更有点像愿买愿卖的市场经济。比方说吧,你愿买知县这顶帽子,那你就先报名,说我买知县;你愿买京官,那你就填个报京官的表格;当然,这都得先预交一笔钱,放个定金先,官儿肯定是有的。因为人都会自然亡!还有,反一次腐败总要倒几个人,位置也能够空出来。但是呢,一切都只是是个未知数,谁也说不准,这就产生了清朝干部使用制度的一个特有现  相似文献   

12.
美国政府高级外交官员出差,绝对不买打折票,一定买全价票,因为公务经常要求变化航班,打折机票不能随时退换。 在美国,哪怕是厅局级甚至部级官员出差,规定只能坐经济舱,如果要升舱,必须自己掏钱,而长途旅行的升舱费几乎已经等于另一张机票的钱。所以,在美国常坐经济舱出差的人,在飞机上碰到高级官员不是件太难的事。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缝纫机是1982年冬季买的,准确地说,是由一头大肥猪换来的。记得买缝纫机的前一天,在中学教书的父亲匆匆赶回家。兴奋地说:"商店的缝纫机到货了,只有7台。我跟小朱(父亲教过的学生)说好了,他答应给咱们家留一台,但明天必须交钱拉货。"时间紧,钱无着落,父母决定把喂了一年的大肥猪上交国营收购站,筹钱买缝纫机。  相似文献   

14.
梁阁亭 《党课》2013,(4):68-68
台湾星云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位很有名望的教授朋友带着上中学的女儿去街上买水果。挑选水果时.因教授衣着简单朴素,看起来不像个有钱人,小贩就很不耐烦地催促:“你到底买不买呀?”教授很礼貌地回答说:“买。”  相似文献   

15.
正有这样一则寓言。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人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要买一部手机?""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去乞讨就方便了,  相似文献   

16.
《长江日报》刊登李建华的文章说,豪华气派的办公楼、高档尊贵的公务车、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在不少地方,行政开支弥漫出财大气粗、奢华享受的习气。  相似文献   

17.
近期有两则关于读书的传闻。 一则是某公司到一高校招聘员工,面试研究生时问最近在读什么书,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为没时间。”另一则是某宣传部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落实情况,随机问两名机关干部:“这些书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过,只是没有时间读。”  相似文献   

18.
朋友最近买了车,一辆自动挡豪华型轿车。朋友最初的计划是买一辆二手车,有同事说,二手车总不好吧,五六万元应该可以买辆新车了。朋友觉得挺有道理.于是把买二手车的计划放弃了。朋友选定了街面上到处在开的普桑,可一些朋友说,普桑太平常了,也不像家庭用车,加上两三万元,可以买更好的车型。朋友想想也对,于是把购车资金从五六万井到八九万元。  相似文献   

19.
杨柏 《当代贵州》2007,(7):51-51
发行养老彩票,就是让人在买“梦”的同时,购进一份未来稳定的社会预期,让买“梦”买出一个心里踏实。作为一个涉及民生的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在我国说它是一个牵扯着政治的问题,可能也并不为过。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它复杂的成因与结构中有很深的经济问题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一位朋友去超市购物,看到有鲜活的大螃蟹,就想买两只。她对年轻的女售货员一说,想不到这位小姑娘看了她一眼,说:“这个,你别买。”小姑娘解释说:“你头上受了伤,不宜吃螃蟹。可以买别的东西,质量也很好的。”原来这位朋友确实刚摔了一跤,跌破了头,缝了5针,头上还包着纱布。她赶忙解释:我买给女儿吃的。小姑娘售货员这才忙着帮她挑螃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