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在“政治话语”上栽跟头的官员并不鲜见,有的官员说“你是准备替党说活,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活?”有的官员说“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还有官员说“你知道什么叫恶不?  相似文献   

2.
1978年,我出生在豫东南地区一个叫崔庄的小村庄里,那是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第一年。爷爷说,我一出生就给家里带来了好运——地里的麦子大丰收。全家人望着屋里面那一大囤麦子,欢喜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加上我又是家里的第一个男孩,于是,给我起一个什么名字成了全家人争论不休的话题。爷爷说,民以食为天,家里从来就没有收过这么多的麦子,就叫“麦囤”  相似文献   

3.
一个得道的高僧养了一条狗,名字就叫"放下",每到给它喂食的时候,高僧就会站在庙门口,大声呼唤"放下","放下","放下"!周围的人们很奇怪,就问高僧为什么给狗起了个这么古怪的名字,高僧说:"你们哪里知道,我其实不是叫狗儿,而是在叫我自己,提醒我自己放下俗事呢!"  相似文献   

4.
宋志坚 《唯实》2013,(4):95-95
一 有一个叫“知道分子”的称谓开始时髦,连不少著名的文化人也跟着这样说。例如,一位很有影响的作家日前做客央视《小崔说事》时就说,“现在有的知识分子是‘知道分子”’,因为“别人和他说的事,他全知道。但他缺的是见识”。  相似文献   

5.
许多人说,美国是“自由社会”。我觉得,说这话的人一定不知道什么叫自由。我是说,与我们中国比起来,美国一点也不自由。我们来看一些事实。第一,在美国,父母不能随便打孩子。可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孩子是父母生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打不打孩子,是做父母的自由。但这自由一到美国就没了,你说它自由个什么。  相似文献   

6.
《北京支部生活》2009,(9):31-33
我叫程国庆,是首都钢铁公司的一名炼钢工人。一听我的名字,大家就知道,我是国庆节那天出生的。的确,我生在新中国十年大庆的那一天,名字是我父亲程德贵起的。说到我父亲,就不得不提起我那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家”。  相似文献   

7.
我叫“某”。不知道干什么的吧,告诉你,词典里说我是一个指示代词,交给了我好几项工作,别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指一事实上的人或事物(知道名称而不说出)”这一项。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括号里的那个头衔。“知道名称而不说出”就是某,太妙了!有了这个身分,于是我就备受青睐。为什么?你说某些人出了麻烦事,或碍于情面,或惹  相似文献   

8.
我20多岁的时候,在日内瓦湖边,龙永网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么?我说不就是你们天天跟美国人拍桌子吵架么?他说小白,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他说任何单方面的赢都不叫谈判,那是征服,或者说是战争。后来龙永图奉献了“双赢”这个词。  相似文献   

9.
我20多岁的时候,在日内瓦湖边,龙永网问我:小白,你知道什么叫谈判么?我说不就是你们天天跟美国人拍桌子吵架么?他说小白,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他说任何单方面的赢都不叫谈判,那是征服,或者说是战争。后来龙永图奉献了“双赢”这个词。  相似文献   

10.
1976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多事之秋。10月6日,北京军区副政委迟浩田,正在唐山抗震救灾第一线。那天午夜,他接到中央办公厅一个紧急电话,让他回北京。迟浩田问,什么事?对方说不知道,“你来了就知道了”。迟浩田回忆说,“在这个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怎么让我回去呢?”他坐立不安,于是,打电话到北京军区问秦基伟政委。秦基伟说,他也不知道,只是说“这大概是中央定的。叫你回来你就回来吧”。这个回答更使他忐忑不安。因为在1971年初,迟浩田曾在解放军报任职到1973年底,迟浩田已调北京军区任副政委,但不到两个月,他就被揪回军报,被批斗达两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这次大会,我最大的收获,是治了我的病根子。我在村里,大家都夸我能干,处处跑在头里。可是,我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爱学习。人家叫我学毛主席著作,我就说;“搞革命,就得凭硬骨头。我从小就苦大仇深,  相似文献   

12.
今天参加宁夏广电总台50大庆宣传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想说的话很多,我用对联的形式说两层意思:第一是成绩优异、心血浇灌、令人感怀,第二是着眼未来、任重道远、尚需努力。成绩来之不易大家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感动中国》,宁夏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感动宁夏》。我感到我们做  相似文献   

13.
李肇星 《新湘评论》2013,(22):40-41
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在我毕业的北京大学。“先生”的意思是“老师”。我们读书时称北大的老师,不管男老师、女老师都叫“先生”。所以,我真不敢接受“先生”这个称呼,最好叫“同学”,我们一块儿学习。叫“同学”你永远不会错。今天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我有点儿激动,也有点儿紧张。说实在的,我准备了一份演讲提纲,但刚才走得急,丢了,丢在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但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  相似文献   

14.
1959年,刘少奇在海南岛休假,生日那天,当地同志派人送来一个大蛋糕,上面还有个“寿”字。刘少奇知道后,非常生气地说:“谁叫你们搞的?拿走。”然后又把王光美叫来,问她知道不知道,为什么不制止?王光美说,事先她也不知道。少奇严肃地说:“党中央早就做过决定,政治局的同志不过生日,我举手同意了的,就要坚决执行,决不能带头破坏中央决定。”刘少奇不仅自己带头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子女要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有一次,在刘少奇身边工作的人员见他的两个小孩上学路程比较远,来去不方便,就背着少奇向车库要…  相似文献   

15.
智趣     
雅惠 《廉政瞭望》2011,(4):70-70
郭沫若在重庆的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廖冰兄。廖告诉郭,因为其妹叫廖冰,所以他叫廖冰兄。郭作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我知道了。原来邵力子的父亲叫邵力,郁达夫的妻子叫郁达!”  相似文献   

16.
归来     
正缘起我叫陈发姑,出生不久后,父母便相继离去,我被送到朱家当童养媳。从小便体会到了寄人篱下的酸楚,不愿与人亲近。幸好朱家少爷待我不赖,常常逗我开心。大人们说,他是我未来的丈夫,彼时年少,不知道"丈夫"的意义,感觉只要在一起就知足。可是,我没想到,这于我而言,近乎奢侈,尤其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叫朱吉薰,是朱家唯一的孩子,家  相似文献   

17.
阎利 《党史纵横》2012,(1):50-51
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这是一个印度人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将他的中文名字说出来,可能就有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印度人的中文名字叫“柯棣华”。20世纪30年代,柯棣华成为中国反侵略战争国际援华医疗队的一员,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期间,在兰考县为民服务中心的墙上,看到“还没上班,谁叫你来这么早”“不知道,你问我,我问谁”等“服务忌语”时,他停下脚步说,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就会说“忌语”,把老百姓看成父母、  相似文献   

19.
先是话剧后改编成电影的《槐树庄》,曾风靡大江南北,几十年过去,人们仍不能忘记剧中那个郭大娘。但是关于《槐树庄》的幕后新闻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剧本写好了,名字定不下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最后拍板说,就叫《槐树庄》吧。《槐树庄》是著名剧作家胡可以当年土地改革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收到一封农民朋友的来信,他问了一个我都说不清的问题:新农村究竟是啥样?老实说,我也只知道中央说的那20字目标,至于啷个才叫新农村,我也说不清楚;怎样建设新农村,我心里更没有底。其实,对于新农村建设,不但农民有困惑,就连我们这些基层领导干部也同样有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