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之乱世,清官难得,高汉筠恰是其中之一。据《旧五代史·晋书》记载,他在襄州供职时,曾有恶吏私赠白金500两,高汉筠说,你不是多剥削农民,就是多榨取了商贩,"吾有正俸,此何用焉",遂将白金悉数上缴,并告诫该吏不可再为。官逢乱世,在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在邪恶面前正气凛然,当属难能可贵。以"吾有正俸"正告行贿者,前正气凛然,当属难能可贵。以"吾有正俸"正告行贿者正是清廉为官的一种坚守。生活多姿多彩,诱惑多种多样。人能否抵制诱惑,从  相似文献   

2.
<正>古道与文明,这是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南华被称为道路博物馆,这应该有自己独特文化内涵和历史印记。据光绪《镇南州志略》记述:镇南(今南华)在战国时已属滇国。《汉书·西南夷传》目:"秦时,使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考郎州,即今云南县地,镇南去云南县(即今祥云县)不远,秦时应已通道、置吏。  相似文献   

3.
吏役以"准正式结构"的名义成为清代地方行政的主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地方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上级衙门吏役对下级衙门的牵制和对地方社会的骚扰、吏役在执行公务过程中要挟本衙门官长或消极怠工甚至罢工,以及因吏役有犯而使官长受到牵连等,是"吏役病官"的主要表现形式. "吏役"病"官"现象的发生与前者处于行政权力的前沿直接相关,加重了清代地方政府的信任危机,影响到基层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8,(16)
正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官吏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履职状况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官吏的治国理政才能,确保其清正廉明、严格履职,一直是当政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历代思想家论著中经常关注的焦点。在古代中国,"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官员;而"不为"不仅是指不为"应为"之事,而且还包括"乱作为",即现代法律所指"有义务而不积极实施"和"积极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两种形态。我国古代在激励官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把从严治吏置于全面从严治党首要和关键的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深刻阐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新要求。从严治吏是从严治党的逻辑延伸,理所当然地具体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内涵、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把"全面"的要求贯穿于从严治吏中,把"从严"的尺度贯穿于从严治吏中,把"治理"的理念贯穿于从严治吏中。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这不仅是对县委书记们的要求,更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勉励和期许。担当是什么?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注解里,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敢于担当,本质就是要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名叫郑板桥(1693-1765)的人,在清朝中叶,他做过两任县官,世人记住他,更多的是他的诗与画。他在今山东做县官时,写过一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诗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中用竹子枝叶比喻老百姓的每一件小事,切望为官者体察民情于细微之情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其中一些关于法治的思想和主张,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1.以法治吏。法家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思想。以法治吏是封建法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法治吏首先是以法明职、明权,使官吏的职权法定。其次是以法课吏。战国秦汉考课官吏有上计之法,唐有四善二十七最,明清有八法考吏、六法考吏。再次是以法制裁官吏的违法失职。在封建的刑法体系中,渎职罪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从某种意义说来就是对于加强治吏需要的回应。2.以法约束权力的行使。管仲提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这是封建法治的最高要求,也是奉法之吏限制君权任意毁法的精神武器。对于百官说来,凡较自觉的使自己的权力行使不超越法定的界限者就是清官,而追逐法定权力以外的利益就是污吏。每当法律约束了权力的滥用就出现了盛世,一旦法律对权力的滥用失去控制,衰世也就来临。  相似文献   

9.
《群众》2021,(7)
正"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知县任上赠给署理山东巡抚包括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以竹为引,托物取喻,写他在衙署书房休息时,听到窗外风吹竹叶萧萧作响,仿佛百姓啼饥号寒,忧心如焚。虽然他官不大,  相似文献   

10.
《前进》2015,(9)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重要论述,明确了新常态下党员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遵循,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和目标追求。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吏"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从严上入手、从实处着力,狠抓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切实把"三  相似文献   

11.
<正>腐败问题对于当今中国而言是个时代大命题,官员腐败严峻的现实与依法依规从严治吏的法制不健全形成一对矛盾。腐败问题究竟该依法严格执行"零容忍",还是根据具体条件相对灵活处理,这是反腐败层面上"刚"与"柔"的两难决择。根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有关调查显示,近两年来高压反腐从严治吏使官员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尤其是部分地方官员干事的动力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顾虑更多。反腐败  相似文献   

12.
秦国"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制度看上去与《周礼》《管子》记载的吏师制度和布宪之法十分相似,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前者继承了后者。本文认为它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形成的一项独有的制度和政策,秦统一天下后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经李斯重申而施行于全天下,并流传后世,影响久远。官师一体、政教合一的制度在周代有其合理性,但秦国的"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政策扼杀了思想文化发展的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倒退。  相似文献   

13.
<正>"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刘云山同志近日在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行为准则。党性修养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或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治国先治吏,治世先治"官"。党要管党,首先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上;从严治党,也要体现在对领导干部的从严要求上。一位出了问题的领导干部说:"平时不管我,一管就把我  相似文献   

14.
吏员出职任官,是终元一代选官制度的核心内容。元初,姚遂说:“大凡今仕唯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由宿卫者,言出中禁,中书奉行制敕而已,十之一;由儒者,则校管极品者,提举教授出中书,未及则正录以下出行省宣慰,十分之一半;由吏者,省、台、院、中外庶司、郡县,十九有半焉。”①元代中期,恢复科举,但由吏入官的基本格局仍未改变:“科举取士,三年止得百人。今吏属出身,一日不知其几!”②元末叶子奇对整个元代的选官制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时,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仕途自木华黎王等四怯薛大根脚出身分任省台外,其余多…  相似文献   

15.
正5月10日晚7点多钟,当董秀英老人一踏进南京的家门时,久久地握着专程从300多公里外的宝应县护送她回来的李锦华的手,开心地说:"在宝应,你这个‘儿子’对我十分照顾,让我吃好玩好,这辈子遇到你是我的福气,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去宝应住上几天。"一位是南京市民,一位是宝应县小官庄镇敬老院院长,本来天各一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缘何成为相处融洽的"母子俩"呢?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6.
"干净"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某些人误用"水至清则无鱼"来反对全面从严治党,反对"干净"的基本要求。对此,我们应厘清这一名句的本真含义,区分"治民"与"治吏",强调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区分"公利"与"私利",强调明辨公私之分,坚守干净底线;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示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符合忠诚干净担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的减灾史第一段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都是赈灾为主,封建帝王的"祭天求恕"、"防灾吏制",民国时期的治水工程、赈灾扶民。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以  相似文献   

18.
<正>"治吏越严爱民越多",对贪官的严厉整治,就是对普通民众的爱。如果一个国家吏治败坏,是不可能有安全、有福利、有尊严的从中国的历史来看,国家治理的历史,就是治吏的历史。当前同样如此,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再到高压反腐,都体现出高层以治吏为突破点推动改革的深意。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期,毫无疑问就是吏治有效期。如果吏治混乱、官场腐败,社会各项  相似文献   

19.
詹亿 《公民导刊》2016,(11):55-55
正10月下旬,有媒体关于"个税改革重点调节12万以上高收入群体"的报道在网络上尤其是微信上引起轩然大波。在"不明真相"的网友们还对着屏幕吐槽时,新华社出面辟谣称:"多位熟知个税改革的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专家对新华社记者回应说,这一观点是误读,纯属谣言,12万元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谣言止于智者。实际上,只要查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20.
<正>从严治吏是治国理政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从严治党要求重点落实到从严治吏上。严是最好的保护,也是最大的爱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