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微信作为一种流行的交友聊天工具,具有"摇一摇"、"漂流瓶"和"查找附近的人"等多种新型即时通讯功能。基于微信的犯罪就是犯罪嫌疑人将微信作为犯罪条件的某种媒介或者直接作为犯罪工具所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的统称。基于微信的犯罪给当前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安机关要认真研究打击对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要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共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微信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微信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基于微信的犯罪行为。基于微信的犯罪就是犯罪嫌疑人将微信作为犯罪条件的某种媒介或者直接作为犯罪工具所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的统称。一方面,基于微信的犯罪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必须坚持予以打击;另一方面,基于微信的犯罪也给当前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公安机关要努力掌握微信等手机通讯软件的运营原理和环境,形成完善的侦查取证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网络出售个人信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网络犯罪,它具有犯罪行为隐蔽、下游犯罪多样化等特点。其发展趋势表现为发案越来越频繁,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法律缺失、专门维权机构缺乏、犯罪分子的罪恶感弱化和公民个人保护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理时往往会陷入犯罪界定难、案件侦查难的窘境。公安机关应当采取网络定位、动态监控、化装侦查、网上守候、追查上游、收集证据、合成作战等措施,有效侦破此类案件。  相似文献   

4.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随着公安机关近年来对其打击力度的加大,食品安全犯罪的特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而犯罪特点的变化必然会使得公安机关的侦查对策得以调整。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犯罪的主要特点,以此来制定相应的侦查对策,包括情报线索收集、信息研判、案件经营、侦查取证、协作侦查等方面,可为公安机关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微信在极大改变人们传统生活交流方式、优化人际社交模式的同时,因其自身尚存的技术缺陷及监管方面存在的法律漏洞,导致微信也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成为网络犯罪、金融犯罪、诈骗犯罪等一系列传统犯罪的新型平台。与传统传销模式相比,微信传销作为一种新型犯罪模式,具有更大的迷惑性和隐蔽性,正在向更广域的范围扩散,日益威胁和危害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公安机关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努力破解微信传销犯罪治理中现存的困境和难题,对其进行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有效遏制微信传销犯罪的泛滥势头。  相似文献   

6.
移动支付中洗钱犯罪是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洗钱形式。移动支付中洗钱犯罪具有快捷、隐蔽、专业、技术、组织严密和跨国流动等特性。公安机关在对其侦查时易因侦查途径、证据收集、侦查协作及侦查人员等问题陷入困境。而解决这些侦查困境的出路在于完善系统性的情报信息机制,健全侦查协作机制,加强公安机关反洗钱侦查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网络传销犯罪日益猖獗,受害者众多,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影响重大,且由于新型网络传销借助了互联网技术,具有隐蔽性强、侦查难度大等特点,对公安机关侦破案件、追捕犯罪嫌疑人提出极大挑战。根据调查研究,大众容易参与到新型网络传销的原因主要涉及到个人、传销本身、社会宣传、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可以通过加强网络监管、建立联动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技术手段等方式进行预防和打击。  相似文献   

8.
网络犯罪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由于其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且犯罪手段比较先进,因而较难防控,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防范网络犯罪严重的破坏性,应完善立法体系,加强防范网络犯罪的法律宣传力度,加强计算机防范设施和侦查技术设施建设,并加强国际合作及对国际犯罪的侦查力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信息高速发达,新型犯罪形态不断出现,侦查实践要求侦查模式更新换代、彻底变革。近年来,公安部要求强化专业合成作战机制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侦查合成作战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第四阶段,其核心理念即智慧侦查。智慧侦查是大数据驱动侦查工作发展的升级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洗钱犯罪在我国客观存在,甚至相当严重,但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此类案件非常少。公安机关在打击洗钱犯罪方面存在着立案难、侦查难、合作难、协助难和处理难等问题。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洗钱犯罪的力度,必须提高对反洗钱重要性的认识,建立专门机构,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作,加强与国外、境外反洗钱机构合作,完善反洗钱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公民广泛使用手机,微信用户也在逐年增加。犯罪分子利用微信实施的新型犯罪类型层出不穷,如何及时掌握犯罪信息,发掘微信技术在犯罪侦查领域的价值,使之成为警方侦破新型犯罪案件的利器,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型社交软件以其诸多简单实用的功能赢得人们的青睐。微信拥有着众多的功能,在极大便利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违法犯罪的新手段和新渠道。由于利用微信实施的传销犯罪涉案面广、隐蔽性强、标的虚拟化等特点,给侦查破案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为及时有效地打击微信传销犯罪,侦查机关必须认真思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转变侦查思维、调整侦查手段,收集整理证据材料,及时研判案件细节,将传统侦查手段与信息化侦查手段相结合,构建跨区域协作的侦查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AI换脸”为代表的“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具有极易发生电信诈骗、滋生网络谣言、证据不易保存等特点,冲击人伦道德、冲破法律底线、干扰正常监管,社会危害严重,法益侵害极大,给案件侦破带来诸多困扰。公安机关需结合个案特点,提高侦查工作的技术应用,加大打击力度,强化法律规制,完善对平台运营商的管理,实现对“深度伪造型”新型犯罪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现货电子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投资途径,由于其门槛低、交易简单便捷,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导致犯罪趋于高发。现货电子交易犯罪作案手段隐蔽,团伙组织分工明确,涉及地域广、人员多,手法复制性强,取证难度大。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需从资金账户入手,通过软件供应商、平台服务器获取证据,加强资金流调查,强化侦查协作与跨部门联合,注重维稳,加强预警宣传,从而有效打击现货电子交易犯罪,抑制此类犯罪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5.
犯罪嫌疑人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原有的犯罪流程与犯罪组织内部结构,打破了传统犯罪在时间、地点、信息、渠道等方面的瓶颈,使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呈现井喷之势。严峻的犯罪形势倒逼侦查工作变革,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打击犯罪的理念、模式、制度、规范等都要与时俱进。智慧侦查的关键在于“智慧赋能”,以互联网思维升级侦查理念,改造原有侦查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原有侦查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形成以数据流转为特点的新型侦查格局,推动侦查工作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需要通过侦查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改革为新的侦查模式服务。没有组织体系保障,高科技手段的效能就无法有效发挥。应借助智慧科技,推动工作流程再造,解决管理问题,最终完成组织变革。  相似文献   

16.
微信作为一种新型即时通讯工具,具有操作简单、支持群聊、便于添加好友、实时对讲等功能和特点。犯罪嫌疑人将其作为"新工具",用来实施诈骗、盗窃、强奸、抢劫和敲诈勒索等犯罪,且上述诸类犯罪具有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均年轻化、侵害目标易寻找、犯罪成本低、作案时间地点不确定、隐蔽性强的特点。应加强宣传、严格监管、加快信息化建设来应对上述诸类犯罪。"微信"的应用导致传统的"语音"和"短信"减少、QQ使用率降低,侦查人员应转变侦查思路,通过手机研判、号码查找、图片比对、位置定位、伪装侦查等手段更好地利用"微信"服务侦查实战。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犯罪,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业领域集中,行为狡猾隐蔽,犯罪主体的智能化、组织化程度高,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面对当前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严峻形势及其造成的巨大社会危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侦查对策,有效打击侵犯著作权犯罪。  相似文献   

18.
当前,利用网络等虚拟介质实现毒品犯罪的实例频发,新型毒品泛滥,便于利用网络传播,毒品犯罪信息通过网络传播,毒资的现金交易被电子银行交易取代,犯罪分子综合运用多种虚拟媒介进行毒品犯罪。而侦查部门对利用网络进行毒品犯罪案件的重视程度低,通过网络获取毒品犯罪信息的意识差。为此,侦查部门应提高获取利用网络犯罪情报的意识,拓宽获取情报渠道,提高获取情报技能,以加强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现代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非理性成分的发展和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网络成瘾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从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频率来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在侦查青少年犯罪时,也可以根据网络和青少年犯罪的密切联系,及时明确侦查方向。  相似文献   

20.
网络赌博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媒介和工具的新型犯罪形式,严重扰乱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在司法实践中,应针对网络赌博犯罪发现难、调查取证难、侦查协作难、赃款追缴难的侦查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