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枪弹痕迹的检验与比对工作对于侦破案件和证实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自动识别技术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加快检验鉴定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通过定量化的检测结果进一步的证明法庭科学的有效性.枪弹痕迹检验及其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正逐渐由二维向三维的测量、比对和识别转变.目前国外对三维枪弹痕迹自动识别系统研究已较为成熟,但我国仍处于初级...  相似文献   

2.
警用9毫米转轮手枪在公安机关早已推广使用,然而对枪弹痕迹的研究却相对缺乏。通过试射该手枪,用收弹器采样,观察发射后枪弹弹头、弹壳上产生的一系列痕迹,在记录、分析各种痕迹出现的位置、形态、尺寸、数量、出现率、稳定性等基础上,仔细探究痕迹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推断出各种痕迹在检验鉴定中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方法,供侦查和鉴定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射击弹头上线条痕迹的检验要点,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深入研讨。 一、广泛利用射击弹头上的线条痕迹 枪弹击发后,弹头从弹壳中拔出,瞬间挤进坡膛、线膛区域。在射经长约十多个到上百个厘米的枪管内膛时,弹头导引部表面便与枪管内壁(含膛线内表面)发生挤压、剪切、摩擦等多种作用,因而在弹头颈部表层留下了坡膛、线膛等初生的膛线线条痕迹。这种线痕的面积,要占到弹头痕迹总量的90%以上。在弹头上所有的线条痕迹中,有的是坡膛线痕,有的是线膛线痕,有的是拔弹线痕;也有的是与发射无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10枚样本弹壳的观测统计,八五式轻冲在射击10100发枪弹范围内,各类痕迹呈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击针头痕较为稳定,痕底特征反映好,初期和后期之间仍有同一认定价值;击针头次生痕、拉壳钩在棱边的刮擦痕、抛壳挺次生痕具有较高的对接比对价值。另外,各类痕迹的位置、形态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检验鉴定时不能轻易作出否定,应综合加以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5.
健卫— 8小口径运动步枪属于小口径标准步枪 ,其枪弹为步枪长弹 ,在现场上时有出现。通过实验表明 ,该种步枪可致弹壳遗留较为清晰的痕迹主要有击针痕、拉壳钩痕、抛壳挺痕、弹底窝痕和枪机下表面痕 ,这些痕迹出现率也相对较高 ,为侦察检验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实际工作中,利用弹头痕迹判断射击顺序是检验的难点之一。实验中针对10支77式手枪制作的200枚射击弹头进行系统研究,经观测、统计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根据枪支射击弹头进膛痕迹出现的形态、尺寸、数量、出现率等特征可以为区分77式手枪的首、次发射击弹头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利用夹角余弦算法对燃油类物证色谱分析数据进行相似度的计算和分析,构建了燃油类物证色谱分析数字化识别比对系统,可以实现未知燃油品色谱数据与数据库中参照燃油品色谱数据的自动识别和比对。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研究带防抱死制动系统车辆刹车痕迹形态特征。选取22辆不同小型乘用车在不同路面进行刹车实验,采集制动减速度与时间关系曲线,观察测量刹车痕迹形态特征,得出防抱死系统车辆刹车痕迹留痕时间在一般制动力上升至最大之后,痕迹形态受不同刹车条件影响很大,要顺光、远点、低角度进行观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以年龄在20~25周岁的500人为样本进行实验,用单反相机固定500人的牙齿形态,细致观察牙齿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舌向错位、唇向错位、扭转错位和斜轴、易位等九种错位特征,通过统计这九种错位特征在这500人样本中出现的次数及概率,从而求出似然比值。通过实例及比对AFSP言语形式的似然比级别,发现几处错位特征的似然比之积的值很大,这证明似然比证据评估体系在牙齿痕迹检验鉴定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铜丝钳剪切线材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直剪、斜剪、推(拉)剪、顿剪、摆剪、转剪等六种剪切方式,实验表明其形成断头的形态各有规律特点。我们可以根据断头整体形态推断出作案人持钢丝钳所采用的剪切方式,为尽可能贴近犯罪动作制作样本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利用钢丝钳钳剪痕迹坡面线痕进行线条接合比对,在不同的剪切方式间(转剪除外)具有较强的宽容度,在样本制作时,只要剪切方式相似,刃口作用部位与作案时接近即有同一认定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涉枪案件中,最直接的方法是寻找遗留在现场的弹头进行区分枪支种类。由于现场的客观条件,弹头不能迅速发现,影响对枪支案件的分析。对于现场的玻璃弹孔,特别是玻璃弹孔的碎屑痕迹,通过剖析痕迹的形成原理,观测不同种枪支在枪击玻璃时产生的碎屑的特征,比较碎屑厚度、长度和表面形态的差异性,总结碎屑的形态特征与射击枪支种类的相关性将为区分发射枪种类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心理测试技术的成败,人占七分,仪器占三分。主测人对发案环境的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的能力,是测试员必需的技术组成部分。一些案件成为疑案,侦查分析偏误、心理痕迹分析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心理分析,并非为确定主要嫌疑人,而要把可能的嫌疑人全纳入被测范围和侦查视线,在分析基础上,用同一套题目测试全部被测人,通过可调控心理测试系统检测涉案人心理独有的、内隐的痕迹,从中甄别涉案人,排除无辜者。侦审单位应该通过一定数量的实案测试检验后,再对测试理论和仪器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3.
刑事照相全过程数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我国各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都已经逐步实现了刑事照相全过程数码化。数码相机的优点使得其被广泛运用于刑事案件的现场照相、物证照相和辨认照相中,而数码案件照片则可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来对其进行后期的编排和处理,亦可巧用Photoshop软件,轻松地将数码痕迹图像处理为所需用比例物证检验照片。将数码照相技术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相连接,使数码指纹照片直接进入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进行校验比对,“锁定”作案者指纹。  相似文献   

14.
刑事案件的侦破在于证据,牙齿咬痕可作为认定和排除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之一,在刑侦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牙咬痕迹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牙痕进行比对、检验,以排除或认定同一,为侦查工作提供方向,为审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射击运动枪支的更新换代,利用淘汰小口径运动枪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对老式运动枪支射击弹壳上所留痕迹进行技术鉴定,我们选用了常见的庆华标准5.6mm手枪、西湖Ⅰ型慢射手枪、健卫一九5.6mm步枪、峨嵋-752型5.6mm标准步枪和三角牌5.6mm长弹进行了射击实验,对上述四种枪支的射击弹壳的留痕部位、痕迹形态、形成机理、鉴定价值等问题逐发进行观察、测量、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简介案例1 2007年4月,某地农场内,一男子被杀害,发现时尸体已高度腐败,无法确定其身份。经调查,怀疑死者为农场内职工黄某,但该职工为孤儿,又无儿无女,无法从亲缘关系鉴定来确定其身源、而确定身源又是本案侦破的突破点。于是,考虑从该职工作的起居场所提取可供检验比对的检材进行DNA检验。现场勘查发现床上的枕头套比较适合,将枕套提取回实验室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虽然传统拍照、石膏制模等手段能够满足立体足迹提取的基本要求,但对于立体足迹的分析缺少必要的支持与技术手段,缺少精度,无法实现计算机的识别与测量分析。因此,如何将立体足迹进行采集,形成数字影像通过计算机识别和数据分析就成为了足迹检验这门学科的必然发展趋势。立体足迹提取检验系统即是计算机定量化提取、检验立体足迹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签字笔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书写工具之一,涉及鉴定签字笔字迹形成时间的案件日益增多。字迹形成时间的检验是文件检验界的一大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系统可靠的检验方法。一般而言,检验字迹形成的相对时间比检验字迹形成的绝对时间更具可行性。利用薄层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对待检验的签字笔字迹检材和样本进行油墨提取、有机溶剂溶解,再将油墨样品溶液薄层展开,并对展开后的谱带进行薄层扫描,进而获取薄层色谱扫描曲线和谱带峰面积数据,最终通过分别计算检材与样本的峰值比,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检材的相对书写时间。本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笔迹鉴定技术日渐成熟并且逐步走入了文件检验实务领域。从文件检验尤其是笔迹鉴定业务的视角出发,业内人士需要对计算机笔迹鉴定系统的设计原理、算法思想、发展方向有整体的了解。伪装书写等因素使“能全面、准确识别特征字符的最优算法”难以开发出来,这与综合评断的复杂性共同决定了此类系统应为鉴定人员快速、准确地作出结论而提供辅助作用。构建笔迹鉴定的客观标准,在人工检验中充分发挥计算机高效、客观的自动初筛功能,应成为笔迹鉴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开锁技术传入我国,入室盗窃的作案手段也日新月异,由传统的撬门别锁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分子利用技术开锁作案,以致在锁具上面无撬、压、砸等破坏痕迹,使得痕迹检验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盗窃案件中"软钥匙"类技术开锁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从其开锁原理入手,将此类技术开锁过程进行分解,分析开锁过程中形成的痕迹位置及形态特点,并通过近年来破获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证,总结出该类开锁方法特有的痕迹特征,以便做好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和案件串并,从而有力地打击技术开锁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