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一个特殊的问题 ,作为政策的对象而被界定的特殊群体 ,是由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其实质 ,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近代科技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度 ,作为革命和建设基本力量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 ,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知识分子问题得以解决 ,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渐入佳境。而且 ,随着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工农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知识分子”这个本来是作为政策对象而存在的“阶层”将会消亡 ,知识分子问题最终消解。  相似文献   

2.
如何对待和引导党外知识分子的个性,是新时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党外知识分子的个性既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继承发展而来的,也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产生的,更是由其作为特殊群体的社会定位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需要从统一战线心理学视角进行分析.党外知识分子的个性在当前突出表现为质疑批判意识强烈、思想观念自由独立、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党外知识分子的个性具有双重影响.在处理党外知识分子个性这一问题时,应运用心理学方法,以个性化方法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从统一战线内外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看知识分子问题。 统一战线中的各群体和个体都是主体,同时一主体又将他主体作为客体,因此主客体关系并存,客观的社会历史进程要求人们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主体性,统一战线作为总主体,强化了人们的主体性。但人们的主体性总有强弱之别,主体性强的群体,往往表现为在统一战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一支宏大的队伍,在高技知识分子中占大多数,是我国教育战线重要力量。因此,做好团结依靠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仍然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实施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一、正确理解党外知识分子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而是一个社会阶层。目前,国内有人认为,应取消或逐步淡化知识分子的提法,其说有三:(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文化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知识分子的社会职业已经多样化,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利益群体,不宜再提知识分子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张梅  艾思钦 《工会论坛》2007,13(3):122-123
知识分子是由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组成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本文主要回顾了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党外知识分子中有一批有影响、有个性的人”,并提出了做这一批人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知识分子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细分群体,社会影响较大、社会活动较广、识别特征显著、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团结引导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符合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是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方针的需要,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需要,是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和平衡国内外舆论生态的需要,是吸取国内外处理同有影响有个性知识分子关系经验教训的需要。团结引导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应立足于把他们视为一种客观、正常、经常的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判断,摈弃轻易、片面将他们视为反社会主义、反对党的领导力量的极端做法。团结引导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要坚持客观原则、法治原则、分类原则、动态原则。团结引导有影响有个性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需要强化和创新探索的领域,要摸清群体底数,讲究工作方法,加强政治吸纳,创造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7.
“五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认同危机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认同危机。社会认同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针对社会认同的威胁,它提出了几种化解认同危机的有效策略。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看,“五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了脱离群体与改变群体状态这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向来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而青年党外知识分子又是其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进入新时代,需要在准确把握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特点的前提下,深化做好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统战工作必要性的认识。要兼顾青年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共性与个性,针对个性问题,坚持具体分析、分类施策;针对共性问题,采取培养党外代表人士、开创"线上"工作模式、探索建立社交媒体账号负面清单制度等形式开展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构成历史主旋律.其最深厚的基础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民族基因.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双方携手前行的必备条件.这种理解和尊重建立在对对方思想思维和行为方式之特征和价值的深刻认识之上.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性概念.从执政党的对策和政策角度来看,知识分子问题需要依据时代特点进行讨论,需要有对作为"理念人"的知识分子的认知,需要有对当代知识分子群体结构复杂与多元的充分估计.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周恩来非常关心知识分子工作。他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做出了很多非常精辟的论断,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成果,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对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有积极作用。在笔者看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周恩来的知识分子思想体现在:不能对知识分子搞"一刀切",要对不同的知识分子采取不同的策略;平衡思想与业务的关系;融洽干部与知识分子的关系;采用多种方式发展知识分子队伍。在今天重温周恩来的知识分子思想,对动员知识精英投身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知识分子不论其群体还是个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中都有一个选择和被选择的问题。知识分子要选择在社会中的位置。而社会有没有条件从而有没有可能使之选择得以实现,则是由社会性质等因素决定的。而社会选择知识分子也必须从社会自身的现实出发,它如果条件不具备,具体而言,其机制不灵,过于僵化,其氛围过于压抑,其人才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阶层中自由择业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出现,是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现实。分析研究这一群体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及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党对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对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认识,更是我们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延伸和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3.
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和界定因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而存有差异。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与西方知识分子不同的一个特殊群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历史条件又使中国知识分子构成一个问题而存在“知识分子政策”。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中国知识分子队伍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高校统战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数量繁多、层次较高、影响力大,是推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思想动态出现诸多新特点,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已经无法适用于新时期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正确的政治引导,有效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我国高校改革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为此,必须建立我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机制,形成一种气氛,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真正为实现我省的人才战略目标与经济腾飞而服务.  相似文献   

16.
近代尚力思潮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和呐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振兴中华民族体魄曾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而现代尚力精神则是近代尚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现代文明社会因科技异化与社会物化而引发的"新文弱"群体扩大化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知识分子社会政治地位曲折反复;改革开放之后,逐步确立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此举具有重要意义。知识分子群体社会政治地位变迁的历史进程、经验教训以及重大意义,对做好新时代知识分子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庚子以后,中国社会两大群体均活动频繁.清朝统治集团作出一系列改革姿态,知识分子群则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对各种学说进行鼓吹.双方的目的都是力图通过对社会舆论的争夺,使自己在政局中居有利地位.二者的活动与社会舆论之间的互动又使得社会思潮更加跌宕,而这些纷繁思潮的潜与显,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相对庞大的群体,对其全覆盖开展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分析民办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民办高校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应坚持的五大基本原则,着重从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与策略、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统战格局等五个方面探究了民办高校开展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政党政治的基本关系之一.政党制度作为政党政治的实现形式,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除了具有一般政党制度与社会的关系外,还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利益群体的关系、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社会资源的关系、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