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务员姓“公”,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深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中山先生当年提出“天下为公”,一时天下响应,兵强马壮.共产党是人民的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务员在“公”字的含金量上更应百分百.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姓“公”,理所当然,天经地义。深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中山先生当年提出“天下为公”,一时天下响应,兵强马壮。共产党是人民的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务员在“公”字的含金量上更应百分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这意味着精神文明建设不只是执政党和政府的行为,而应是千百万群众的自觉行为。只有广大群众充分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实际意义,才会有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要想使精神文明建设上一个台阶,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必须进一步唤起群众的参与热情,使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这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之中。一、进一步唤起群众的参与热俗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纵观历史长河中泛起的每一朵绚丽的浪花,我们都…  相似文献   

4.
“情为民所系”是本届政府叫响的一个口号,同时也是一种崭新的执政理念,一个美好的奋斗目标。“情为民所系”,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人民的冷暖时刻记挂在心上。 怎样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党的各级领导都在模范践行,做出了好样子。大年三十,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天寒地冻的张北县油篓沟乡喜顺沟村给乡亲们拜  相似文献   

5.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烟台的经济发展较快,各级干部的劲头越来越足,但在某些单位一度也出现了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偏向。有的同志认为抓经济工作是实的,精神文明建设是虚的;经济工作是“近”的,精神文明是“远”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不愿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想下功夫抓精神文明建设。 到底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是无足轻重?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一种什么关系?抓经济工作可不可以抛开精神文明建设单兵突进?市委抓住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组织大家反复学习小  相似文献   

6.
张衍前的“执政党与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一文指出,近年来,有关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包容性问题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有人赞同,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应不应该具有包容性?包容性是否会模糊、抹煞党的阶级性,是否意味着淡化甚至摒弃党的意识形态?类似这样的问题,到底如何看待。文章指出,包容性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基本要求,包容性是执政党摆脱意识形态困境的最好出路,澄清在包容性问题上的一些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这一精辟的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教育是培养“四有”人才的基础工程。要  相似文献   

8.
加强服务型执政党的建设必须从最基层抓起.在社区管理创新中加强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三型”政党建设的重要一环.社区是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前沿阵地.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服务社区群众的工作,是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服务意识是社区管理创新的根本.服务型执政党的实质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建设基层服务型执政党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双重的 ,一方面人民接受执政党的领导 ,另一方面执政党接受人民的制约。因此 ,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保障人民对执政党的制约权 ;同时要切实提高全党的民主政治意识 ,使接受人民的制约成为执政党的自觉要求。  相似文献   

10.
如何贯彻六中全会《决议》精 神,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 活动?我认为,选准有效载体至关 重要。而有效载体应该具备以下三 个要素: 一是,有效载体必须能够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成为群众的自觉实践活动。《决议》要求,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这是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新形势下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终决定力量。任何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要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如果不能代表和体现群众的利益,要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也是不可能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不例外。1995年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局开展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  相似文献   

11.
有理说得清     
旧社会有句俗话:“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现在的人民子弟兵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这句话当然没有什么人再讲了。但是“说不清”的事儿似乎还有。前不久,我遇到这样一件事:在认购国库券时,一些青年工人围着书记问,为什么形势大好,还要买国库券?这位书记确实说了不少支援国家建设的道理,可是青年们对他的回答还是不满意。于是,这位政工干部叹息说,对这些青年人,真是有理说不清。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真理在我们手中。但是,为什么遇到实际问题反而会“有理说不清”呢?我想,除了少数蛮不讲理、心怀偏见的人以外,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有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全党面临的新课题。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但近些年来,由于认识上的偏颇,在实践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把精神文明当成“虚功”,认为精神文明不足道,不必要,在实际工作中,物质文明“实抓”,精神文明“虚抓”,物质文明“大抓”,精神文明“小抓”,物质文明“先抓”,精神文明“后抓”,物质文明“不抓不行”、精神文明“不行再抓”。另一种是把商品经济同精神文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执政党的两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作为正在领导着亿万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执政党,要想长盛不衰,永葆生机,提高凝聚力,就必须整合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具件利益要求,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执政党必须承担起利益集约的功能。为了回应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挑战、提出的新的要求,执政党还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效“存取”符合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并适合执政、决策需要的知识,即执政党必须承担起知识集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如何发挥党的创造力,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文章围绕什么是执政党的创造力?新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样去发挥创造力以及创造力的着力点和归宿点是什么等方面进行阐述,从执政党的执政经验的角度强调,执政党的创造力是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发挥执政党的创造力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创新精神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十年     
《民主》2017,(3)
<正>有人说,十年很短,就在弹指一挥间。也有人说,十年很长,三千六百多个日夜在正道上行,夙夜在公,宵衣不眠。十年,说易行难,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这十年,我们始终坚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为执政党助力,为国家尽责,为人民服务!这十年,我们始终秉持“有思有行、集智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有此感受,专家们还作过调查:近年来人们的中文水平普遍下降了。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时代潮流”的冲击实为“祸首”。试想,在人才市场上逛一下,只听到“买方”殷殷询问:“外语考了几级?电脑水平怎样?”而很少听到有人问:“你的中文水平高不高?会写文章吗?写出的东西能文通字顺、没有错别字吗?”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人们运用书写手段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机会已越来越少,电脑正逐渐取而代之。久而久之,连年纪稍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田志昌 《团结》2006,(2):58-60
偶尔听到个别民革党员说:“我参加民革好几年了,民革给我什么了。”有的党员说:“我参加民革这么多年了,什么也没得到。”听到这话后,一是感到惊讶,二是感到堵心。我想反问一下,你参加民革好几年了,你为民革和党员做了些什么?又奉献了什么?我不知道这位党员想要什么?如果要官、权、利,你就不应参加民革,而应参加中共,因为民革不是执政党,是参政党。如果你要功名、尊严、知名度和社会地位,这只能靠个人的努力、拼搏,干出一番辉煌事业,对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对社会奉献出爱心,你自然会得到这一切的,决不是哪个组织能给的。我是1987年申请参加…  相似文献   

18.
《民主》1996,(10)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想问题,作决策,干事业,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是如此。近几年来,中共淄博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发扬“团结实干争创一流”的淄博精神和坚持三个“一天也不放松”的指导思想,两个文明建设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市委统战部按照市委的部署,在积极引导和支持市各民主党派投身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一样,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有许多重要规律需要我们潜心摸索和发现。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有一些理论问题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思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那么,具备了哪些条件才算是达到了“高度”?从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看。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建设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高度”?从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体育、卫生等方面看,它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建设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高度”?这些“条件”和“程度”,虽然不能象表示物  相似文献   

20.
当前,必须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只有实实在在的“投入”,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产出”,从而实现“加强”的目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而“投入”是“建设”的头道工序。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许多单位往往忽视对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不舍得花精力,下功夫,却要求丰硕的“产出”。这怎么能做到?并不是一讲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