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时,往往举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来说明他对马思的“同时胜利论”的发展。似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曾流行过“同时胜利论”。这是一个重大历史误解。含有“同时胜利”提法的《共产主义原理》直到1913年才首次发表,有类似提法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直到1932年才第一次全文出版。恩格斯本人对《共产主义原理》并不满意,他不久后同马克思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出现“同时发生”的提法。马恩的基本观点是,一国开始,其他国家继续,再由某个国家完成。列宁的观点同马恩是一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曾明确说过:“俄国人开始了,德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将去完成,社会主义定将胜利。”  相似文献   

2.
自去年8月号我们刊发了《“借衣公主”的奋斗历程》一文后,收到了大量读者的来信来电。许多读者在表示了对著名的华人保险业明星陈明利的钦佩之后,还希望知道陈明利到底有些什么法宝,令她在保险事业中如日中天。应读者要求,我们再次选摘了陈明利从“借衣公主”到“保险皇后”的一段自述,主要介绍陈明利在渡过经济危机、在保险业站稳脚跟后所做出的非凡业绩。  相似文献   

3.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原先始终以为,形式主义是我们的国粹。看了2001年1月19日《齐鲁晚报》上一篇题为《“千年巨蛋”世纪败笔》的文章后,我才明白原来形式主义是一个世界性通病,外国人也搞的,只不过国  相似文献   

4.
艾迪 《工会博览》2004,(9):38-40
1918年“五一”劳动节,广州首次出现了“劳动圣节纪念”活动,上海《劳动》月刊首次刊登了一篇介绍“五一”劳动节的文章。1919年“五一”劳动节,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晨报》副刊出版了“劳动节纪念专号”,刊登了李大钊的一篇短文《五一节杂感》,这是中国报纸上第一次出专  相似文献   

5.
2013年2月,据《纽约时报》报道,,随着美国网络武器的不断发展,美对此进行了一项“秘密法律评估”,结论认为,若发现可靠证据,表明外国将对美发动重大数字攻击,总统将有权下令发动“先发制人”网络打击。这是美制定“网络战”规则的又一努力,对网络安全及国际规则制定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今年38岁的马军,活跃在国内外环保界已有些年头,圈内熟知他的人自然不少,而他在公众领域的声名鹊起,还要缘于2006年5月8日刊发的美国《时代》杂志(TIME)——这期《时代》评出了本年度“100位影响世界的人物”,马军入选其中,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美电器负责人黄光裕、台湾导演李安3位华人同列榜单。  相似文献   

7.
某报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新中国50年精彩回放》,在1959年这一年的大事记中,一篇文章说:“在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争论中,彭德怀一败涂地,突然迎来了灭顶之灾。”文章的标题是:《庐山,彭德怀的滑铁卢》。 读过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滑铁卢是让拿破仑一蹶不振的地方,他从此流放孤岛,郁郁而终。以此比喻庐山会议之于彭德怀,从彭  相似文献   

8.
样板戏美学的“地下工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年春天,青年小说家薛荣在浙江作协《江南》(2003年第1期)上发表了小说《沙家浜》。很不幸,它与二三十年前风靡神州的一部样板戏重名。更为不幸的是,在薛荣的《沙家浜》里,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居然碰撞出了“三角恋爱”的火花。这份“公开的情书”很快遭到声讨。在2月18日的《浙江日报》上,“萧河”(这个名  相似文献   

9.
庄秋水 《法制博览》2011,(17):42-42
50年代初期,一篇颂扬朱德艰苦朴素精神的文章——《朱德的扁担》被编入了小学教材。然而,在十多年之后的1967年2月,学生们过完寒假回到学校后发现,同样一篇课文,已经换成了《林彪的扁担》。无数的“红小兵”们又开始在这篇课文中学习林彪的艰苦朴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纽约时报》外交事务专栏作家、三获普利策奖的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s Friedman,台湾译作托马斯·弗里曼)似乎又一次“刷新”了大众对全球化的认知:他的新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目前中文版本只有台湾出版的繁体字本)自出版以来便一直受到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商界领袖  相似文献   

11.
“漂流”,日渐时髦起来。长江漂流、黄河漂流,众所周知。年青的写小说的人也在“飘流”。比方,张辛欣“飘”大运河。骑单车,从北京“飘”到杭州,写成纪实小说《在路上》,上了电视,“漂”得风流。徐星(《无主题变奏》作者),从北京骑单车“飘”到广州,然后扔了车,回去。“漂”得潇洒。小说里面也在“漂”。比方,刘索拉的《找寻歌王》讲一男一女在大山里“漂来漂去”找歌王。歌王象《等待戈多》里的戈多,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后来女的起了疑心,退出。男的则铁了心,坚持“漂”下去。面这一类“漂流”小说也日渐多起来。比方深圳一作者(梁大平)讲一个北方青年“漂”到深圳,找寻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找到,重返北方。前些年,通过电视看世界,知道外国人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写道 :“有了一种规范 ,有了规范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① 如果以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 ,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遗憾地认为 ,这个学科在中国还远未“达到成熟”。沃尔兹也曾经对习惯于罗列历史和经验而缺乏抽象演绎的“归纳法”学者提出过严厉的批评 ,他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指出 ,“多数的国际政治学者还没有遵守‘适当的探究程序’。更糟糕的是 ,他们还没能弄清楚他们的适当的探究程序可能是什么。”② 这本书虽然最初出版于 1979年 ,但是今天…  相似文献   

13.
“北京共识”与“处在关键时期”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4年 7月 2 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 ,中国在人均GDP达到 1 0 0 0美元后 ,“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关键时期中国发展模式的国际形象究竟是什么样的 ?它与中国苦心孤诣的追求有着多大的距离 ?几乎没有一家海外机构能够准确预测出中国GDP去年在非典阴影下增长 9.1 %的事实 ,所有的估计数字都偏低。而 2 0 0 4上半年在宏观调控下达到 9.7%的增长率 ,更让世界惊诧。围绕着中国的发展 ,海外也出现了探讨“中国世纪”、“中国发展新路向”、“中国发展模式”的情形。英国左翼杂志《每月评论》在 2 0 0 4年 7- 8月号刊发了《中…  相似文献   

14.
《日本时报》美中社会发展模式之争前不久在新德里的一次亚洲经济一体化会议上,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的一名教授谈及带有社会主义特征的“北京共识”,将它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1987年春天,美国《纽约时报》登载了一条消息:“王亚忱把阜新租出去了!”时过半年,又爆出一条令人瞠目的新闻:“王亚忱和他的伙伴们,又把阜新市给“嫁”出去了。”偌大的一个城市为何“出嫁”?“新郎”是谁?这可是个撩人兴趣的问题。原来,物华天宝的阜新市,素有“煤电城”的美称。但由于受产品经济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只顾抓煤电,结果“抓煤一把黑,抓电一把灰”,全市98%的企业亏损或微利,工业发展水平在辽字13个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政治势力的分化重组台湾政坛逐渐形成了以国民党和民进党为主要代表的蓝绿大阵营。所谓“泛绿阵营”,主要由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简称“台盟党”)、“建国党”以及其他“台独”政治势力所组成。在文化上,有相当一部分本土作家与这股政治势力遥相呼应,声言永远站在批判与抗议的立场,要做“台湾独立建国”的文学代言人。这股文坛势力不妨称之为“泛绿文学阵营”。它主要由《台湾文艺》、《文学界》、《文学台湾》、《笠》、《海翁台语文学》杂志,《自立晚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自由时报》副刊,  相似文献   

17.
2007年8月22日,经公安部特别推荐,柳州铁路公安处治安大队民警杨顺德。应邀走上有网络“百家讲坛”之称的新浪网“网上大讲堂”,向广大网友作《青少年如何戒除网瘾》的专题讲座。在这个著名专家、学者、作家、主持人云集的讲堂,杨顺德成了全国首位民警“专家”。  相似文献   

18.
10月22日央视的这一条短新闻肯定会是很长时间内单字含金量最高的新闻。新闻的内容只有十几个字:“《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暂停实施”。而这一条新闻带来的,却是第二天沪深两个市场所有股票的几乎全面涨停板。这十几字平均每字的含金量达到了数以百亿元计。本刊2001年9月下半月试刊曾发表《资本市场闯大关》一文,全面地分析了《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出台背景和动机,  相似文献   

19.
“计划生育没搞好……这一失误,直接导致康华公司被送上整顿公司的祭坛上,吃了第一刀。”——《南风窗》1988年12期“人们当然还要继续关心,问上一问:仅仅是‘生得太多’么?”——上海《劳动报》1989、1、3 1988年,中国多事之秋。天灾,人祸,新忧,旧患,中国人面对着无数争论不休的议题。不过,倘若有人搞“1988十大新闻热点”评选的话。康华公司,想必会榜上有名。康华,作为国人的热门话题非自今日始,只是到  相似文献   

20.
廖雨兵(本期市民研讨会主持人,海关干部管理学院哲学教师):八月底,新华社记者写的《广州人经受了三次冲击波》的报道发表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对此,人们有不少议论,不知在座各位有些什么看法? 冲击是有的杨建燎(市劳动局办公室):我们那里的人对此议论很多,不少同志说该文基本讲出了广州这几年在外来冲击下的社会变化。但是这种冲击也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连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篇文章没讲冲击的积极意义是很遗憾的。廖雨兵:在冲击下,人们的人际关系从“金字塔”结构变为“网络”关系,而经济上的变革是这种社会思维变革的物质基础。看来,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