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俏 《行政与法》2014,(4):14-19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保障权以及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等。考察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进一步完善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从这一视角研究公安现代化,即是从总体特征上把握公安现代化。从社会转型研究广东公安现代化问题,是一种以公安现代化的典型个案来把握公安现代化的本质。这种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在理论上,它可以深入把握公安现代化遵循的基本规律,丰富和发展公安学基础理论;在实践上,对公安现代化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可以为公安现代化实践的自觉开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尽量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3.
杨俊峰 《政法学刊》2010,27(1):123-128
社会转型期城市治安状况既有异质性,又有同质性。从长期来看,城市治安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要素(形态与自由度度、政社关系要素要社会控制效果会、人口要素(数量、密度及流动性)、经济要素(发展水平和阶段)、管理要素(治安防控水平和力度)等宏观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本文从国际金融危机对弱势群体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弱势群体在社会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即解决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弱势群体生存问题应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城市化当前遭遇的现实问题出发,参照欧美先行城市化国家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着升级转型的需要,即由市场主导的城市化形态向市场与社会保障并重的城市化形态过渡.城市化升级转型中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法的关键,是区分和协调经济领域市场化和社会民生领域非市场化之间的关系,并将民生权利化、法律化.城市化在需要社会保障与社会法的同时,也在为社会保障与社会法的建立和运行提供支持.中国城市化的升级转型,需要重视社会主义原则在民生领域的重要性,加强社会法的独立法域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实践和体制等不同层面呈现十大发展趋势:(1)实践方法的嬗变;(2)认识论的多元化;(3)介入取向的持续论争;(4)证据为本的实践的兴起;(5)介入聚焦的转移;(6)专业关系的重构;(7)短期治疗和折衷模式的盛行;(8)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现;(9)社会服务机构的新管理主义取向;(10)社会工作教育的不断革新.在熟知国际前沿的基础上确立遵循国际规范的专业制度对于中国社会工作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魏琪 《政法学刊》2005,22(5):111-114
我国保卫工作的方针跟进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下被制定出相应有效的内容。2004年12月生效的《企业 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在新形势下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保卫工作的新方针:“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单位 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应当突出保护单位内人员的人身安全,单位不得以经济效益、财产安全或者其他任何借口忽视人身安全。”保卫 工作方针的演变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的要求,也预示着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笔者认为保卫工作方针有其规律性和相对稳定性。保卫工 作的预防性、群众性、突出重点性是其一贯方针;保卫工作的人本化、职业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8.
建立以信息为主导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坚持信息导侦,构建精确打击体系,即以信息为基础、依据、导向,准确而有效地打击犯罪;信息预警,构筑有效防范体系,即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治安动向和犯罪态势作出准确预警,指导做好防范工作;信息促管,构筑社会化管理体系,即整合社会各方面治安力量及其信息资源,形成全民参与社会治安防控的格局;信息促控,完善治安监控体系,即通过各种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的收集、研判,有效掌握监控对象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它们的动态控制。  相似文献   

9.
莫德升 《政法学刊》2011,28(1):98-102
一直以来公安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起着中坚作用,为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前,社会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新的动向:局部尖锐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暴力化等;随着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大提高,受众面更加广泛。以上两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公安工作在社会矛盾预防、控制、化解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网络的平台,树立公安部门的正面形象和公信力;打造社会矛盾的网络防控体系;利用网络搜集重要情报;设立网络联动机制。通过以上手段,公安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可以做出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公安政治工作主要由公安政工主体、客体、目的、途径四个方面,它们相互联系,构成复杂的动态系统,并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潜效性、实践性五个基本属性和表现特征,是学科研究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法的被保障主体 ,指符合社会保障法的规定 ,有权取得社会保障待遇的自然人。作为社会保障法被保障主体的自然人是有差别的社会的人。社会保障法通过保障事实上处于不平等地位的人的基本权利 ,为减少彼此之间的差别 ,追求公平而努力 ;并以法律的权威性保障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人无论从一国迁移到哪一国 ,也无论其迁移了多少次 ,社会保障待遇不应被剥夺 ,迁移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需要各国相互协商和配合。  相似文献   

12.
王显勇 《现代法学》2011,33(1):70-77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社会风险只能经由社会化途径解决,国家经由立法、行政与司法体系对社会进行干预使现代国家逐渐成为社会保障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产生了社会保障权等社会基本权,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经历从宪法到法律的途径,社会保障等给付行政应当适用法律保留原则,将社会保障国家逐渐地纳入到法治国家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法概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诚 《法学论坛》2003,18(2):40-45
本文通过对社会保障的概念与法的概念、社会保障的本质与法的本质、以及现有社会保障法的概念的全面分析 ,对社会保障法进行了重新定义。本文认为 ,社会保障法 (广义社会保障法 )是关于基于社会理性、为保证每一个人的生活安全、维持基本生活并保证生活质量从而保证其生存权和发展权而采取的社会互助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社会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和社会福利法三个次级法律规范群 ;狭义社会保障法是关于基于社会理性、为保证每一个人的生活安全、维持基本生活从而保证其生存权和发展权而采取的社会互助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包括社会救济法和社会保险法两个次级法律规范群。  相似文献   

14.
董溯战 《现代法学》2007,29(1):76-83
社会连带是社会保障法的基础,它不仅作为一种观念已渗透进社会保障法的合作互助理念和社会权理念;而且,它也作为一种原则体现于法律文件的明确规定和具体制度构建中。不同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类型依托不同的社会连带结构,蕴涵不同的社会连带精神。随着社会的演进,社会连带的性质、结构已经或正在发生转型,这也会相应地促进社会保障法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长期存在着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我国恢复和重建中的专业工作及其教育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促进专业化社会工作及其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学界必须立足中国,善于创新,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体系,实现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权利的内容结构与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城 《行政与法》2007,(1):117-119
社会保障制度往往能够反射一个国家政治体制、文化机制和经济制度,更能凝聚并浓缩一个社会的本质,体现一个民族国家的特质,由此构成了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骨架。从大多数国家社会保障法律的权利内容看,它主要由社会保险权、社会救助权、社会福利权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普通法权利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保障普通法权利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普通法所规范的具体的社会保障权.从世界社会保障立法的历史溯源来看,社会保障普通法权利的种类趋于全面、综合,覆盖范围逐渐扩展到全体社会成员.社会保障普通法权利具有自身的特征与规范效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普通法的制度建设.然而,我国社会保障普通法权利在法律渊源、权利范围、资金来源、规范效力等方面存在着城乡不公,确立社会保障普通法权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目标与方向将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社会保障民生保障作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及其实现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的该当责任,政府的参与应具有不可或缺性和主导性。政府应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者、制度建设者、资金保障者、运行监管者和服务提供者,但当前在角色承担上仍存在参与不足、协调能力差、监管混乱和服务提供滞后等偏离现象。为有效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应树立社会保障利益公平分享和权利平等保护的理念,着力解决自身组织、领导能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与资金筹措,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督促机制与问责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媛媛 《政法论丛》2009,(6):109-113
当前,我国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传统的农村社会保障方式又难以为其提供充分保障。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帮助农民工合理规避医疗、工伤、失业、养老等方面的社会风险,不仅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也是用法律手段打造平安中国新思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郑莹 《法学杂志》2012,33(3):112-117
社会保障权是社会保障法的核心,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人权,其本质是社会权。有权利就应当有救济,其中司法救济又是权利救济途径中最权威、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保障公民社会保障权利恒久不易的追求。由于社会保障权的特殊性质,传统的民事和行政救济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保障争议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普通诉讼程序,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完善和创设符合社会保障权特征的现代的特殊司法救济机制已成为必然之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