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批准实施的《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毕节要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按照文件要求,毕节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助推产业转型,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路子。就毕节市发展生态工业的现实意义、路径选择、具体举措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毕节市委副书记胡吉宏。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14日,由中央统战部牵头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贾庆林同志在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二十多年来,毕节试验区认真贯彻中央和贵州省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三大主题’,坚持开发与扶贫并举、生态恢复与建设并进、人口数量控制与质量提高并重,跳出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成就。"毕节试验区建立22年来,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在"4·14"会议过去一年的这个时候,本刊特邀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对试验区的发展成就、经验、方向进行了梳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9月2日,当代贵州杂志社毕节记者站暨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毕节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当代贵州杂志社社长赵宇飞共同为当代贵州杂志社毕节记者站暨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办  相似文献   

4.
"5.21"会议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及时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推动大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把推进"双领先"、实现新跨越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把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作为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2011年5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毕节隆重召开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这是毕节试验区发展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吹响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试验的集结号和冲锋号。会上,省委书记、省人  相似文献   

5.
新的千年,西部地区迎来了大开发的千古良机。作为贵州西部的毕节地区来说,也面临着利用这次良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大发展、大提高的重要关头。最近,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毕节要宣传什么?怎样宣传?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刚上任的中共毕节地委书记朱生亮。 朱生亮告诉记者,实施西部大开发,关键的一条是要高度  相似文献   

6.
新起点,新毕节,新跨越。 2011年,是毕节试验区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国务院批准毕节撤地设市,拉开了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毕节的宏伟大幕;“同心工程”深入推进,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毕节模式”得到新的拓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枫 《当代贵州》2013,(1):16-17
2012年12月2日至3日上午,胡锦涛深入毕节市部分区县考察调研。胡锦涛十分关心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对随行的省市领导干部说:"从我第一次来毕节到现在已经27个年头。27年来,不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我对毕节的发展始终格外关注,对毕节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牵挂在心。"胡锦涛说:"毕节发生的变化,是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也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把毕节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能够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毕节,"三不沿、三不靠",这在全国的版图上是极为特殊的;可是在贵州,毕节又是非常典型的。大山封闭,贫困落后,似乎阻挡了毕节走出去的脚步。可是毕节却在群山之中,偏远之地,创造并把握了政策之机,市场之机,以思想之先带动市场开放,以体制之先促进产业开放;走出了一条开放式发展的道路,这在全省颇有示范意义。仿佛一双无形的手,在毕节上空打开了一道门——这道门通往幸福和希望。  相似文献   

9.
张波  黄锋  戴元明 《当代贵州》2011,(30):36-37
磅礴的乌蒙山,孕育了毕节试验区灿烂丰富的文化。毕节试验区结合实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努力把毕节试验区打造成全省的文化强区。  相似文献   

10.
张吉勇 《当代贵州》2011,(15):31-31
招商引资工作,关乎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当前和未来的发展。 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是毕节实现“强区升位、跨越发展”的战略选择。毕节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目标,2015年GDP要超过15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2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的署名文章《科学发展观在毕节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高度概括了毕节试验区建立23年来、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指引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阐述了毕节试验区加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具体内容,深刻总结了毕节试验区创造出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经验、新精  相似文献   

12.
安顺才 《当代贵州》2013,(21):43-43
毕节交通发展是一个艰辛创业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豪情的过程。区位边缘曾为交通所困毕节距省会贵阳217公里,距泸州、昭通、曲靖、安顺、遵义分别为210公里、240公里、370公里、200公里、172公里。自然的地理位置,曾把毕节这块拥有数百万人口的行政区域边缘化。无铁路、无高速公路、无航运的"三无"区域,使数百万各族人民盼发展、求发展的梦想一次次被无  相似文献   

13.
吴愿学 《当代贵州》2012,(31):60-61
荟萃了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由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会、毕节市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理论研究会等部门共同合编的《"同心"思想与毕节试验区》结集出版了。翻阅此书,居然一股久违的翰墨芳香沁人心脾——其装璜之精致到在其次,字里行间闪耀着的精气、地气尤为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4.
王开俊 《当代贵州》2014,(30):42-43
正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作为新阶段"毕节精神"来培育,对于毕节试验区践行"闯新路、作示范"新使命,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子,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是旗帜,精神是镜子,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体现时代特征、反映人民愿望、具有试验区特色的"毕节精神",是毕节在多年的改革试验中形成、发展、成熟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毕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  相似文献   

15.
图片报道     
<正>7月22日,贵州省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理论研讨会暨"毕节试验区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贵阳举行。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出席会议并讲话。龙超云指出,"毕节模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共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具体尝试和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16.
按照毕节地委“深化三大主题推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精神,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新的发展任务,如何谋求毕节试验区又好又快的发展,笔者提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立足“试验”抓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毕节地委组织部通过项目带动、岗位诉求、服务发展等方式强化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为毕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李静 《世纪桥》2010,(5):67-68
农村发展的滞后是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的农村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毕节试验区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寻求有效的机制和措施来加强农业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陈昌旭 《当代贵州》2013,(16):12-13
毕节市注重依靠自己和外界力量,突出自身特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硬实力"和"软实力",走出一条适合毕节实际的文化创新发展道路,使毕节的文化更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文化强市"是毕节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推进文化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是毕节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促进群众致富的有效途径。打造文化强市,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晓春 《当代贵州》2007,(11):18-18
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关键在于结合实际抓落实。大方就是要围绕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在大局中找准位置,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大方的发展服务于毕节试验区的建设,切实贯彻落实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