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从现状看,在一些主要的城市、农村,空巢家庭已占老人家庭的三分之一左右;从发展看,未来10年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阶段,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所占比例有可能达到90%。"空巢"老人已成为火灾的高危人群。因此,除家人关心照料外,应动员社会力量给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在关爱他们的时候,应该尽量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防火、用电等事项,以避免悲剧的重演。此外,有关部门还可以根据实际的条件建立监护制度,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2.
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之巢家庭老人是老年人中有独特需要的群体。随善社会的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猛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的因素在其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空巢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因“空巢”的现实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杜区照顾,将老年人服务与其他不同年龄和类型的服务区别开来,独立发展,形成一个支持“空巢”老人养老的杜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老龄化和工业化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较之其他老人,这个群体更为脆弱,面临的养老问题更为严峻。在农村空巢家庭中,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被颠覆,机构养老又面临着重重困境,使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能够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护、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养老服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理想选择,应成为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雪 《法律与生活》2010,(22):53-55
新闻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的物质赡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精神需求随之凸显。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法院经调研发现,关于物质赡养的案件数量逐年下降,而精神赡养的问题受到更多老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相脱节,空巢老人现象日益凸显,如何做到老有所养已经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占较大比例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更加严峻.在农村空巢老人家庭中,传统的家庭型养老功能已逐步丧失,机构养老机制一时又难以完善,使得农村空巢养老处于两难的境地.居家养老作为一种结合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无疑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最佳选择.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医疗、精神慰藉等各方面的照顾.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完善法律法规给农村空巢老人以安度晚年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鸟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窝,这是自然界的"空巢"现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空巢家庭"迅速形成,且越来越多。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谁来关爱空巢老人,我们议论它,其愿意不只是现在更在将来。  相似文献   

7.
港湾与空巢     
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鸟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窝,这是自然界的"空巢"现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空巢家庭"迅速形成,且越来越多。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谁来关爱空巢老人,我们议论它,其愿意不只是现在更在将来。  相似文献   

8.
贾舞阳 《法制与社会》2014,(13):210-211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由于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的需要,导致一批新的"空巢"家庭已经出现。与老年空巢家庭不同,这些新空巢家庭的父母们往往刚至中年,他们在40多岁就进入空巢家庭生活,考虑到平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的因素,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20~30年,甚至更长。本文旨在分析"中年空巢"家庭产生的原因,探究"中年空巢"家庭中夫妻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期待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9.
张建春 《江淮法治》2007,(9X):24-24
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鸟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家,这是自然界的“空巢”现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空巢家庭”迅速形成,且越来越多。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谁来关爱空巢老人,我们议论它,其愿意不只是现在更在将来。  相似文献   

10.
晓红 《江淮法治》2014,(22):46-47
正别爱得太晚,请常回家看看《中国老人及空巢老人数量增长调研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比例5倍,占世界老年人口五分之一,其中49.7%老年人为空巢老人,我国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自杀人数超过10万,成为我国自杀率最高的一个群体。你可能很难想像公园里那些神态怡然的老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本是到了尽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只能深居独处,望"子女"而兴叹。2014年3月10日,《青岛论坛》上一则  相似文献   

11.
阿峻 《江淮法治》2012,(10):46-47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关爱空巢老人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从河南走出的小伙子。成立了“十二邻”社区剧场。通过互动戏剧等方式.为社区里的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驱走了空虚与孤独。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转型,传统家庭模式的裂变,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愈发引人关注。本文结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精神赡养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在老龄化趋势和家庭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出现了空巢家庭和失能老人数量增加等问题,仅靠基本的经济保障是无法解决老年人护理问题的.本文通过分析韩国老年人护理保险法律制度,再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对我国老年人护理保障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财产约定公证: 扫除老年人再婚的不安全因素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多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其中单身老人达4500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字还将不断增加.老年人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老年人再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江淮法治》2014,(9):40-43
安徽是一个人口大省,也是一个老年人口大省,自1998年步入老龄化以来,人口老龄化极速发展,并且呈现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2010年底,我省60岁及以上老人人口已达到991万人,占总人口的14.52%.  相似文献   

16.
刘毅 《法制与社会》2014,(3):236-23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却江河日下;尤其近些年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面对这种现象,大多数空巢老人却表示出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因为这些老人理解子女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大,因此造成有些子女两三个月才到父母家去探望一次,使父母的精神、身心、物质造成了严重损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在2013年7月1日颁布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应用困难和现实困难。虽然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受到来自外界一些批评,但也为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肖金明 《中国法律》2011,(6):9-11,62-64
放眼世界,除非洲和中东部分地区外,老龄化大潮已席卷全球。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复杂社会局势与风险以及巨大经济与政治压力,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时代课题。自上世纪末进入老龄社会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数量剧增,对养老体制、人口政策、社会道德和政府能力等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见死不救、见倒不扶,一时间关于道德危机的讨论显得苍白和无奈。文章主要从当代社会公民道德状况中存在的某些个案看当今社会中"普遍不敢扶老人"这一现象,结合"人格结构与选择"理论分析老人摔倒"普遍不敢扶"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调解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9.
俞丽辉 《检察风云》2008,(18):64-65
老有所养,应当包括病有所医.根据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6年度<上海老年人口经济状况、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的课题结论,医疗费用逐渐成为老年人重要的经济负担.如何保障这项不小的费用支出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需求呢?随着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增加,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功能弱化,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正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也成为最贴近老年人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0.
治平 《法庭内外》2011,(2):37-37
面对空巢老人的精神孤寂乃至生活困难问题,子女应该尽最大可能履行赡养义务。但现实情况是,面对社会成员流动频繁、父母与子女分居成为常态、人口老龄化高峰日益临近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