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撤诉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民事撤诉制度,因法律规定过于疏简,缺乏可操作性,在审判实践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民事撤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以原告自由处分原则为基础,着眼于原告撤诉权与人民法院审查权的平衡,实现对原告撤诉权与被告合法权益平等、公正的法律保护。从撤诉权的行使及其时间,不准撤诉的范围和撤诉裁定的方式等方面对民事撤诉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
司法实践中,大量行政诉讼案件以撤诉方式结案。撤诉审查权的虚置,使行政诉讼面临撤诉率畸高,而撤诉后的救济渠道缺乏等问题使撤诉案件并未真正"案结事了",行政争议依然存在甚至激化,不利于当事人的利益保护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检察机关应加强对法院行政诉讼撤诉审查的检察监督。不过,对法院行政诉讼撤诉审查的检察监督存在合理的范围和限度。从总体上说,行政诉讼撤诉审查检察监督重在程序控制,是一种有限监督。检察机关应在科学合理的程序和方式下对法院行政诉讼撤诉审查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3.
对行政诉讼撤诉申请予以司法审查是达致行政诉讼宗旨、塑造行政审判权威、保障诉讼程序公开公平、力避非正常撤诉现象的必然要求;一元化僵硬的撤诉申请审查规则,不具有司法实务可操作性,虚置了撤诉申请审查规则,代之以多元化灵活的审查规则是必要的;多元撤诉申请审查规则之建构应考量诸种因素,对实务中存在的种种申请撤诉情形认真分析、归纳总结,予以妥当设计。  相似文献   

4.
民事一审撤诉实质为多种撤诉类型的集合概念,在诉讼过程中有着多元化的复杂形态,按照程序运行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民事一审撤诉类型化为提前撤诉、庭审撤诉及禁止撤诉三种撤诉模式,其中庭审撤诉按照撤诉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具体化为申请撤诉、和解撤诉、调解撤诉及拟制撤诉四种形态。不同撤诉类型的制度属性及程序品质各不相同,需要就每种撤诉模式分别予以研究并结合其内在程序机理作出自身应有的制度安排和程序控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研究撤诉制度的概念入手,比较分析了我国和其他各国的撤诉制度之间的差别,继而在研究撤诉性质和理念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撤诉制度的缺陷并尝试着提出对我国撤诉制度进行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撤诉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撤诉是人民法院审结案件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事人处分自己权利的有效手段。在现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完善撤诉制度对体现民事诉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事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既是当事人自由处分其诉讼权利的一种途径,也是人民法院结案的一种方式。但是我国对撤诉制度的规定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事撤诉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既是当事人自由处分其诉讼权利的一种途径,也是人民法院结案的一种方式。但是我国对撤诉制度的规定还有很多的不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撤诉是原告依法享有的程序性权利,是一项严肃而重要的制度.本文认为基于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应该对原告撤诉的程序性要求规定的更为明确和严格,而从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法》看来,规定得过于简单、原则,撤诉制度未成体系.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如何准确分析原告申请撤诉的原因,正确地作出准予或不准予撤诉的裁定,对于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庄案第二季以检方撤诉并作出存疑不起诉决定而告终,本文以审判阶段的检方撤诉问题为角度,探讨审判阶段检方做出证据不足撤诉是否有法律依据,法院应如何应对检方提出的证据不足撤诉问题。接下来更深层次地讨论审判阶段法院审查检方撤诉的标准应是什么,以及撤回起诉后的各种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彭晔 《法制与社会》2012,(31):125-126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增设的制度。该条文基本对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构架进行了初步预设。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建立并非无本之源,也因其具有特定的法律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案件当事人、司法人员甚至是社会民众对司法监督和司法制度完善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如何理解和适用该制度,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本文结合实务,提出浅薄的理解,借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修改后刑诉法增加了"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目的是为了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主要从我国建立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意义、建立该制度应该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和如何构建该制度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14.
违宪审查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政党、军队、企事业组织、社团和公民的行为是为违背宪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裁断。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一、违宪审查的主体本人认为,在我国,违宪审查的主体应包括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权力机关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闭会期间为各级人大常委会);司法机关指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1.权力机关作为违宪审查主体的理由(1)权力机关负责违宪审查符合议行合一的要求。议行合一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配置的理论基础,其要求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羁押率过高、羁押期限过长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中的一大难题,刑事司法过程中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障缺失。为合理规制羁押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适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羁押问题进行了特别规定以减少不当羁押对当事人造成的侵害,但是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在可操作性上的缺失又带来了司法实践中的种种问题。因此,探究一种法治化的羁押适用模式,尤其是建立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已成为提高刑事司法效率,促进法治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说的"刑事撤诉",特指刑事公诉案件撤回起诉,具体地说,是指人民检察院在案件提起公诉后,因出现一定的法定事由,决定对提起公诉的案件撤回处理的诉讼活动。我国自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特别是在1996年刑诉法取消1979年刑诉法关于撤诉的规定以来,①刑事法学界对撤诉中的诸多问题,如撤诉的存废、撤诉的效力、撤诉的制约等问题均存在不同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17.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将于2013年1月1日施行.相对于现行刑诉法而言,新刑诉法在逮捕制度上有了明显重大的进步:即进一步明确并细化了逮捕的条件,既增强了可操作性,又统一了逮捕标准,为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新刑诉法的制度设计下,该如何构建逮捕必要性审查制度呢?  相似文献   

18.
姜青  王凡 《法制与社会》2012,(33):40-41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这对于破解目前"超期羁押"、"长期羁押"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度出台的背景、法理基础及其该制度的意义探究,从而更加深入理解该制度。  相似文献   

19.
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体现了我国对逮捕权的审慎态度,为不当羁押提供了必要的救济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践中检察机关在落实该制度时呈现不同的情况,形成原因复杂多样,给进一步推进该项制度带来难题。因此检察机关应当通过转变传统执法理念,加强各部门的合作,完善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等方式,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关键在于改革我国现行的违宪审查体制。代表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是一种不完全的违究审查体制,增设宪法监督的专门委员会也难以保证其有效性;而普通法院违宪审查体制并不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专门机构违宪审查模式可以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所兼容,有利于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基础上,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建议设立独立的宪法委员会,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与宪法委员会的专门违宪审查结合起来,实行以宪法委员会为主的违宪审查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