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月二十七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发表谈话说:上个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涉及香港地区的三项条约是“有效”的;她认为那些条约不应推翻,而由双方加以“改变”。她说,英国对香港负有“道义责任”。香港爱国学生为此举行示威和发表声明,反对撒切尔夫人坚持十九世纪大英帝国强加於中国的那些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的言论。  相似文献   

2.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3,(12):7-7
“铁娘子”撤切尔夫人逝世 4月8日,英国“铁娘子”、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1979年至1990年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她生前曾四次访华,两次均与香港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3,(4):149-149
1982年9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会见了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双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此时的英国刚在阿根廷群岛上打了一个胜仗,“气壮如牛”。撒切尔夫人在香港问题上始终抱定“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主张,并在来华前就早有声明,大造舆论。会谈一开始,她就提出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13,(5):61-61
撒切尔夫人去世 当地时间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5.
国际     
《时事报告》2013,(5):61
撒切尔夫人去世当地时间4月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生前曾为中英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言君 《传承》2009,(1):14-15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1983年"春晚"成功举办后,黄一鹤很早就着手准备来年的"春晚"。有一天,黄一鹤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关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香港回归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大喜的日子。一喜港人摆脱殖民统治,扬眉吐气,当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二喜明珠还主,祖国统一迈进重要一步。三喜实现平稳过渡,过往种种什么"灾难"恫吓都一概落空。四喜"一国两制"付诸实践,从事前人未曾尝试的新事业,开创历史新河。生逢盛世,有幸亲历此历史重大转折时刻,六百万港人高兴,12亿国人高兴,遍布海外各地的华裔高兴,亚洲和全世界曾受殖民压迫的广大人民同感高兴。已故领导人邓小平说过,英国交还香港,意味着英国彻底地结束殖民统治时代,所以,英国人民也是可以一同高兴的。幌眼15年,回忆1982年9月24日傍晚,当刚参加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走出人民大会堂时,一位相熟的  相似文献   

8.
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明确告诉她“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同年秋天,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与英国驻联合国代表一起将中英联合声明递交给主管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6,(8):39-39
1983年6月10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大选获胜后,和丈夫丹尼斯站在唐宁街10号的门阶上。2006年8月28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历史杂志》公布一项研究结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并列当选20世纪英国最富成效的首相。英国历史学家弗朗西斯·贝克特认为,撒切尔夫人这位“铁娘子”1979年至1990年任英国首相期间,把“一种社会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社会类型”,因而得分最高。丘吉尔也许曾经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英国人,但是有史学家却认为他甚至算不上英国20世纪期间第二位最重要的首相。  相似文献   

10.
挪位意识     
《新东方》2005,(3):43-43
有一次随团到英国某公司考察,与我们接洽的是一位女士,办事干练利落、作风泼辣。谈完公事,团内同人称赞她颇有"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之风。该女士对此却甚不以为然,她说她更喜欢现任首相布莱尔,  相似文献   

11.
1982年伟大的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与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席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划时代构想,拉开了香港回归的历史序幕。  相似文献   

12.
问: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在访华,前首相希思和现任贸工大臣赫塞尔廷也将访华。这是否表示中英关系在改善? 答:撒切尔夫人是作为外交学会的客人来华访问的,希思先生是来京出席"中国国  相似文献   

13.
“一国两制”影响深远──学习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两次谈话的一点体会林雁鸣1982年9月24日和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两次会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都发表了重要谈话。在这两次谈话中,邓小平不仅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提出可以...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曾经形容邓小平是“钢铁公司”,而世人皆呼英国前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娘子”。如今,邓小平已作古七年,撤切尔夫人的健康状态也使她不能接受记者采访。在邓小平百年诞辰前夕,铁娘子当年的外交顾问、中英首脑香港问题谈判的见证人鲍威尔勋爵向《国际先驱  相似文献   

15.
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香港回归在即,在举国欢庆香港回归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深情缅怀他在解决香港问题上的历史性伟大贡献。回想1982年9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美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他明确提出收回...  相似文献   

16.
海外传真     
美英窃听无处不在国际名人尽在掌握英国和美国的间谍组织为了刺探别国情报 ,设立全球间谍网络 ,暗中窃听国际名人的电话通讯 ,其中成为间谍窃听对象的竟包括已故英国王妃戴安娜、已故德兰修女、教皇保罗二世和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曾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的前情报官员麦逊披露 ,由于戴妃生前在国际慈善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 ,并曾致力参与扫雷活动 ,经常与其他国家保持联系 ,美国政府早已掌握她的机密档案 ,更不时窃听她的电话 ,以便刺探别国情报。麦逊还透露 ,80年代英国出售武器给沙特阿拉伯时 ,撒切尔夫人的儿子马克也曾参与…  相似文献   

17.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中风走完人生旅程,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的准国葬,可谓隆重而豪华。然而这些荣耀并未对“铁娘子”的政治遗产盖棺定论,人们对她的评论依然是毁誉参半,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8.
知识窗     
邓小平1982年9月24日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说: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善商谈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1997年的15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至于说一旦中国宣布1997年要收回香港,香港就可能发生波动,我的看法是小波动不可避免,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如果在15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史中,女性公民获得选举权不过百年时光,然而,女人走向权力的历程却在一路加速,如今经常越界在男人出入的地域独领风骚。除英国、荷兰等世袭王位的君主外,多名女性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执政,施展其"温柔的铁腕"魅力,世界已经走过了只有一个撒切尔夫人的时代,我们正在面对的,是一个政治的"她世纪"。  相似文献   

20.
英国政府文官制度改革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撒切尔政府曾对英国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大改革,其间形成了很大影响,但最终并没有真正触及英国文官制度的根本。回顾一下这次文官制度改革,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促使撒切尔夫人政府对文官制度改革的直接动因是7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的衰退。面对70年代英国经济的“滞胀”,政府开支庞大,工会权力上升,政府难以驾驭。1979年上台执政的撒切尔夫人认为这一灾难性的结果归根到底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福利国家政策造成的,同时也是白金汉宫中高级文官的行政管理无能,并在经济政策上竭力信奉、贯彻凯恩斯经济政策的结果。同时认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