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军人才工程”是甘肃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一个大手笔,但从领军人才工程实施之日起,一个问题也同时被提了出来,这就是对领军人才的考核。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志能认为,领军人才是将才、帅才,“对领军人才进行考核评估是让领军人才名至实归,可以大大提高领军人才的自信心和影响力”。对此,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由省委组织部具体指导,省人社厅牵头,宣传部、国资委、工信委、农牧厅、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文化厅等部门通力合作,在经过两年多艰难地探索实践之后,2011年底,《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审议稿)》终于形成。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采用实证调研为主的跨学科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29名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的作为历程,深入剖析了我国科技领军人才开发中的八大主要问题和制约瓶颈,着眼于探索科技领军人才开发规律,以创新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及机制为重心,在人才体制保证、构建科研平台、人才集聚模式等层面,提出了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具有可操作性、建设性的七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领军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将帅。科技领军人才的开发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科技领军人才的概念界定与内涵把握入手,以实证调研的方法,分析了科技领军人才产生的四个主要条件,即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人才自身超强的综合素质、重大机遇、政府及社会的支持;提出了科技领军人才产生的五种主要模式,即实践拼搏模式,组织培养模式,师承(链)模式.项目栽体模式.群体集散模式。  相似文献   

4.
有信念、能创新、肯实干,是识变、应变、求变的基础,也是新时代青年学子未来在精神、能力和行动上向变而生不变的密钥。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西南交大将致力于打造轨道交通领域领先的全球学术重镇,成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高地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服务业的新特点及发展特征与趋势,指出领军人才已成为决定现代服务业盛衰的关键要素。提出要立足现代服务业全球一体、技术高新、资源开放,加快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的开发新路。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尤其 是随着中国即将加入 WTO 而使外向型经济进入更高的阶段,中国市场的国际化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呈现明朗化并有加速之势。在以往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历程中,我们获得的教益颇丰,如果善加总结,再辅之吸收外国企业的经验教训,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无情的优胜劣汰竞争法则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将失去以往的来自市场外的保护。企业要发展,要在国际市场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有明确的企业国际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才能在以大型跨国公…  相似文献   

7.
人才“跳槽”现象,现在已司空见 惯;企业为了得到自己需要的人 才,不择手段到别的企业“挖墙脚”的事,也时有耳闻。这无疑为人才 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机会。但是,人才不规范地从一个企业流到另一个企业,势必使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事实上,企业缺乏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已经是目前一个迫切的问题。最近,看到了一份日本的资料,很受启发。据介绍,日本国内各大企业的人事部门经常交流人才信息,将在本企业暂时还难以发挥作用的闲置人才推荐给别的企业,而从别的企业换回能在本企业发挥作用的急用人才。即使…  相似文献   

8.
李平  王新农 《求知》2005,(4):39-40
当前,人才已经成为各个企业争夺的焦点,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呈现出国际化趋势。在众多的资源中,人才已成为第一资源,企业只有精心经营人才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才竞争力水平是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不仅人才状况是国民素质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还与科学技术、企业管理、政府管理等竞争力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是科技实力、企业管理实力、企业管理效率、政府效率以及其它要素的内在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受国际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正面临严峻考验。南通市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有关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宁波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资源开发提出的客观要求入手,对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滞后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提出人才资源开发重点必须从机关、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上来,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创新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开发”的发展之路。建立为企业集聚人才的政策体系;建立多层面的人才信息引导体系;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健全企业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杠杆。近几年,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探索建立了人才工作的培养、使用、激励机制,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企业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要解决下面三个问题:怎样理解人才?我所理解的人才,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人才必须德才兼备,有才无德的人不是人才。人才并非全才,它也不等同于学历。有的领导一方面感叹单位人才奇缺,另一方面却让人才悄悄流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对“人才”缺乏正确认识,把人才与高学历完全等同起来。正确理解和看待人才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前提。如何发现人才?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企业家,无论这个企业是国有的还是私营的,都在时时面对着一个非常头痛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识别和管理人才。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都清楚一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作出对企业的发展有冲击力的推动作用,这个企业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使权力和责任下放到下属的人才手中去。只有这样,他才能从繁琐的细节上解脱出来,去考虑公司的前途、发展和整体运作。   企业领导者通常按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工作能力两个尺度,把手下的管理人员分为四类: 1.工作态度端正和工作热情很高,但工作能力比较低; 2.…  相似文献   

15.
围绕上海要在2005年构筑亚洲人才高地和在2015年构筑国际人才高地的宏伟目标,通过调查,目前的人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这个问题在企业界尤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从上海现有的人才状况着手,通过对2005年企业范围内人才的预测,找到目前人才的缺口所在,然后从宏观(政府)和微观(企业自身)两方面针对缺口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以希望有助于弥补这一缺口。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里,提起年轻有为的赵传胜教授,同事们都会啧啧称赞他是"青年才俊"。的确,1973年出生的赵传胜在人才济济的东北最大、久负盛名的"医大一院"里早已是教授了,没有过人的本事是不可想象的。别的先不提,去年由辽宁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兴辽英才计划"选出的50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就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著名专家赵传胜教授。他牢记医生救死扶伤的职责,在为患者的诊疗中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完美诠释了医者仁心、医者匠心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7.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东中西部采访时,众多“小巨人”企业负责人对于研发、经营、技工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纷纷“喊渴”,人才短缺成为企业的创新堵点和发展痛点。在当前各大城市争相抢人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探索出务实有效的用人之道,缓解了企业人才之困。  相似文献   

18.
据悉,某地为引进企业发展的急需人才。不啬血本,开出“天价”以期获得高额回报。然而,人才却有失众望,高投入并未换得高产出,企业后悔不已、叫苦不迭。勿庸讳言,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归纳为一点,忽视人才的使用成本是其致命伤。因此,有必要对人才的使用成本加以探索和研究。其一,建立人才使用的灵活机制。引进人才、使用人才,观其才还要见其能,不能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镀金外衣而目眩头晕,要以实绩论英雄。在高薪优待、委以重任的时候要核其功、查其业。当然,这需要时间,可以借鉴国外招募人才签定目标合同…  相似文献   

19.
某企业一位从生产技术一线提拔担任副厂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最近主动向企业主管部门提出辞去副厂长职务的申请。强烈要求回生产一线搞技术工作。其理由是,走上行政领导岗位两年多来.每天沉浮于繁忙的行政事务,各种应酬一个接着一个,自己的专业技术工作几乎难以顾及,如今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日新月异,现在自己竟然对本专业里的一些论文都看不懂了,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明显地落后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是1995年3月新组建的服装企业集团,下属13个分(子)公司,拥有3万职工,出产“康派司”。“海螺”、“司麦脱”、“天嘉爱”等多种名牌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服装行业是国内外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全国各地不少服装企业在竞争中异军突起,其产品已一跃成为名牌,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上海服装集团,虽有相当的基础,但目前尚排不上国内八强服装企业的行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究竟如何才能振兴发展,实现自已跨世纪的宏伟蓝图?服装集团公司党委在实践中认识到,关键在于要有一大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