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政府部门、志愿团体、个人自发等几种宣传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士了解和知晓义工活动,争取到更多人士的参与,以及有关的物质、场地和资金资源。  相似文献   

2.
浅论美国志愿服务经验及其借鉴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志愿服务在美国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拥有完善的体系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为目前广东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广东在社会转型期对志愿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志愿服务在建设和谐广东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从广东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出发,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将有助于发展广东志愿服务工作,建设和谐广东。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中山市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经历了转型适应、探索服务、多元发展、社区深化等阶段,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特色.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青年志愿服务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抓好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志愿人员素质、加强对外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以来,顺德市及其所属各镇区均开展了志愿服务工作。其今后发展方向为:(1)加强软件管理(2)活动和宣传创新(3)突出特色。深入民间.  相似文献   

5.
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在借鉴深圳义工联首创“五星义工”,北京奥运会首创“微笑圈”等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志愿时”的组织激励与生活时尚理念。“亚运志愿时”是指志愿者通过参与亚运会服务的时间计量获得的心理认同与荣誉标示。具体解释涉及时间计量、心理认同、荣誉标识3个概念。“红豆”志愿时、“绿叶”志愿时、“广彩志愿时”、“帆船”志愿时、“五羊”志愿时是具体的象征物,将广州文化历史,广州人友善热情的特色充分体现,在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背景涉及政府服务、管理创新、社会参与、低碳环保等方面,在发展进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中国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第一,完善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统筹协调体系;第二,全社会宣传推广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第三,积极改革公益类社团登记和管理制度;第四,大力发掘和培育自主型志愿服务组织;第五,培养和造就富有影响力的志愿者领袖;第六,探索政府委托志愿组织购买服务途径;第七,建立志愿组织服务效益评估监督机制;第八,扩大志愿服务组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7.
2008北京奥运会已成为过去,然而,盛会期间100多万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却继续感动中国,感动世界。整个志愿队伍的组织管理工作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从志愿者的招聘、管理、培训、激励到最后如何在盛会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给我国的志愿服务工作留下宝贵的经验,更是为2010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树立一个好榜样。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刷新了奥运志愿服务的历史,成为现代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里程碑。总结北京奥运志愿者服务经验,打造广州亚运志愿服务模式,是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志愿服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广州是中国开展志愿服务最早的地区之一,与港澳接壤,公民社会发育旱,社会参与程度高,志愿服务历史源远流长,这对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开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借鉴北京奥运等一些有益的经验,创造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模式,将会使广州的亚运志愿服务成为我国志愿服务花园中又一美丽鲜艳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经过20多年的探索,逐渐建立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其主要经验是党政倡导、团青推动、社团管理、公民参与、法规保障、社会支持。广东省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格局是以发展志愿服务事业指导委员会为统筹、以志愿者联合会为纽带、以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为支持、以非营利组织和志愿团体为主体、以城乡志愿服务站为基础、以培训研究和评估传播为动力。因此,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要求”,广东省率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的农村社区建设经历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从仅仅是政府投入的硬件建设、设施建设,扩大为社会机构和组织介入的文化建设、服务建设,适应农村群众民生改善、精神发展的需求,创造出许多做法和经验。特别是各阶层人士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了解决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缺人才、缺项目、缺资源"等问题,吸引工商人士、公益人士、志愿者前往山区农村,促进"人才对接、项目对接、资源对接"的"三对接"社区建设途径,开展党政统筹直辖市、社团承接实施、内外联动推进和群众参与受益等创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