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的虚似性严重影响着现实社会中青少年的社会角色,从而引起青少年的角色冲突,并常常导致角色失败;而这种角色失败的后果,使得一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人格变异和心态扭曲,在具体行为的选择上经常处于二难境地.因此,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努力减少和避免这种角色冲突,是广大青少年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2.
网络虚拟性与青少年的角色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虚拟性严重影响着现实社会中青少年的社会角色,从而引起青少年的角色冲突,并常常导致角色失败;而这种角色失败的后果,使得一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人格变异和心态扭曲,在具体行为的选择上经常处于二难境地。因此,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努力减少和避免这种角色冲突,是广大青少年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3.
正确引导青少年网恋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网络时代的特殊现象,网恋具有不同于一般恋爱的特点.青少年是网恋的重要行为主体,网恋过程中,青少年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和行为上的误区.应采取措施,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对网恋情感进行合理控制和适度调节;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强化网络道德观念,规范网络伦理行为;提高青少年网民的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一代网络技术发展的标志,3G的到来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给新生代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研究显示,包括3G用户在内的移动网络用户的主体依然是青少年,初中及高中生增幅显著,有低龄化和低端化趋势。3G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3G网络正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及现实态度;网络沉迷、网络游戏因3G网络的出现有所分化;青少年网络欺诈与攻击行为依然存在并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品德形成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它对青少年个性发展、民主平等思想观念形成、健康心理品质培养等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某些网络文化内容、网络交往方式等对青少年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减少它的消极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等奖中学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分析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焦虑倾向的调查分析青少年学生欺负行为的心理探析 二等奖当代农村青年道德价值观的调查亲子互动与儿童初级社会化浅谈儿童被同伴拒斥的原因及干预措施论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正向功能互联网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计算机热潮时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学校德育对策知识经济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试论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教育调控青少年“网恋”心理探析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五种意识试论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伪科学批判与科学普及浅谈…  相似文献   

7.
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更是具有非常大的诱惑。但在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弱化,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增多,造成人格缺陷,影响学业;损害了青少年身体健康等。因此,政府、学校、家庭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地面对网络的问题上负有重要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做到协调统一、齐抓共管,才能最大限度地消弱和遏制不良网络文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以期制定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方法:采取整群分层抽样,使用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Young的《网络成瘾问卷》对182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上网情况调查。结果:1.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总发生率高达23.2%,但重度网络成瘾者占6.95%。2.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存在年级、学校类型、学校类别、性别的差异。从年级看,高二、大一、大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而高三则明显低于其他年级;从学校类别看,普通学校高于重点学校;从学校类型看,大学高于中学,民办学校、职业中专高于中学;从性别看,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面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尽快实施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日趋严重.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某工读学校的女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就青少年离家出走的特点、所发生的高危行为、以及工读女生对离家出走的认知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建议建构学生、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介入网络,以预防工读女生离家出走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网络道德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诱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使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新的变化。其预防措施有:建立青少年网上行为的监控机制;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与引导;加大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制定和完善互联网络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特征及其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传播性和开放性、隐蔽性、虚拟性、全球性以及互联网信息的瞬间性和易逝性等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使青少年的人格和人际交往出现严重障碍,道德意识减弱,政治观念淡化,导致青少年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识别能力弱,法制教育缺位,自控能力低。有效防范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应加强网络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上,尤其是要加强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我国青少年群体的思想道德现状主要表现为:网上有害信息泛滥使青少年的思想认识受到毒害;网上道德弱化,青少年行为失范;青少年网上人际交往出现偏差;网络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方面。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教育方式,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加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和法制教育;加强网络信息管理,营造健康教育环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学生使用网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北京市青少年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的状况、使用网络的目的、经常查阅的信息内容以及上网对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希望社会、家庭、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上网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4.
专论继承传统 ,担当使命 ,开拓未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青年与使命”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 /张九萍等 (3)青年及青少年研究“不教而教” :一种主体性大学生道德教育模式述要/秦红岭 (1)青少年逆反心理之社会学分析 /李庆丰 (1)网络文化对都市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杨 锃 (1)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与挫折心理调适/贾 伟 ,张立成 (1)社会转型期青少年事务管理的政府行为研究/王菁哲 ,王  (2 )社会转型期青年政治心态变化轨迹与特点分析/董金平 (2 )学校环境下网络道德与传统道德优势特征比较/徐 红 (2 )正确引导青少年网恋行为 /…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文化心态的研究日益增多,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以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为参照,在中观的群体层面上发现,当今青少年群体的文化体验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生活方式多样化、日常消费心理化、社会情境重组化。同时,青少年群体的文化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身体自我评价不断放大、自我形象多重复杂、审美意识和行为多样,准社会交往方式逐渐盛行。面对青少年群体文化心态的变迁现象,应该去反思社会文化的责任和发展方向,积极引导青少年群体今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深刻改变着广大青少年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交流方式.探究新媒体带来的青少年网络参与、观念变通、行为改变及其影响结果,探寻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具体路径和方法,有助于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形成合力,以科学的视角和行动参与新媒体.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舆情由青年人创设、在网络中传播,表征着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和价值理念,映照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境遇。目前,大学生网络舆情呈现政治参与样态、爱国价值观样态、“圈群文化”致“群体极化”样态、学术不端样态、校园人身侵害样态、自媒体隐性失范行为样态等六种现实样态,折射出热情参与、集聚效应、易表达失真等显著特征。技术赋能催生传播结构转型、代际诉求驱动“后真相”表达症候、社会心态引致解构主义倾向等现实因素,描摹出大学生网络舆情样态与特征形塑变迁的逻辑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竞争的环境中面临社会和个人心理的双重压力。面对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此影响着社会心理的重塑。心理问题不有时处理。可能导致行为越轨或违法犯罪。所以,全社会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培育健康社会心理的途径,防止心态偏离正常轨道,引发反社会倾向,并将培养个体良好心态作为预防犯罪的社会对策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视网络文化影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这一新兴的文化形式将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它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在互联网上得到最直观的体现。网络文化所体现的平等、自由、多元、开放、互动等特征,将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上网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正视网络文化的影响,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青少年的网络交往行为、网络娱乐行为、网络信息搜集行为日益普遍,原因在于,网络提供了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的舞台空间,网络行为暂时缓解了他们来自现实世界中的挫折感和孤独感,但网络虚拟交往的片面性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认同危机和困惑,这种危机直接影响到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文章以社会心理学对网络行为和自我认同感研究为理论基础,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自我认同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