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所言当下,乃中国的当下. 这里所言慈善,却非某一人或某些人的德行话题. 而是相对于中国的国家话题;而是相对于中国的一项事业的话题. 中国有十三亿多人口,那么,这个话题当是相对于十三亿多人口的一个当下话题.  相似文献   

2.
200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正式公布,中国人口发展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口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人口学家分析了当前人口发展形势,并就众所关注的一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规模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日趋紧张。截至2009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已达到1755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60万人,已经连续三年每年增加常住人口达50万人以上。专家预计,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的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常住人口有望突破1800万。对人口规模进行调控,已经成为摆在北京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对此,人口问题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并不能解决北京城市资源紧缺等问题,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应该采用"加减法"的概念,强化对外来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对人口结构和分布进行有效调整。  相似文献   

4.
加一 《中国减灾》2013,(1X):34-35
<正>一年前,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同时灾害频繁、祸患不断的国家而言,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而且关乎一种新的减灾文化的形成。在人口流动不断加剧、人口分布日趋集中、经济财富不断积累的城市化背景下,设备的精良和制度的完善固然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但如何更新思想精神层次上应对天灾人祸的观念和态度,确实值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新话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党的十八大之后,"改革是最大红利"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为了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实现,为了学习、工作、生活在首都的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我们需要更加客观地认识到人口调控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采取行政与市场手段加强人口调控同时,更加审慎应对。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北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容回避的焦点、难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就指出,北京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多。人一多,"特大城市病"的各种症状就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人口与发展问题对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备受国际社会关注。过去的30年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艰辛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人口计生工作也进入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阶段。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推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未来可持续发展和人民长远福祉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我刊特对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人口有序管理是北京"十二五"规划中具有时代特征、首都特点的创新之一,由人口管理到人口有序管理,两字之差表明北京人口管理将由传统单一的"人的管理"转向"人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北京人口管理确实面临许多难题,如何在准确把握北京人口现状的基础上,因势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北京人口规模飞速膨胀,2009年底,常住人口1972万,不但远超北京“十一五”规划末1625万人的目标,也早就突破了2020年常住人口总量1800万人的目标。同样,人口规模快速膨胀也是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国大城市面临的问题。在城市人口规模快速扩张,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没有完全跟上的情况下,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困扰,出现了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堵塞、资源供应紧张、环境污染,以及入学难、就医难和公共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钟锐华 《广东民政》2011,(11):24-25
贫困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广东省,在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贫困的现象。贫困的成因,有自然环境恶劣、地域经济发展落后、缺乏进取观念、不重视教育等,其中有一个因素是人口增长过快,造成资源分配严重不足。尤其是子女人数过多,是造成家庭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关注贫困学生的人口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以"一胎化"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自从2010年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以来,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劳动力红利还能享受多久成为人们不断追问的问题。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一胎化"政策再实施下去,必将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应尽快加以全面调整。2011年两会,《今日中国论坛》记者从小组讨论会上获悉,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名提出中国要尽快  相似文献   

11.
<正>一、北京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北京市各级政府近些年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仍不能满足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和服务需求。自2008年至2012年,北京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从1160.7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人口规模调控应从源头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抑制北京市人口过快增长势头的问题,普遍被当成一个是否应该限制外来人口进京的问题,或简单地被认为仅是区位优势的结果.这种表面的看法及其引发的争论,实际上把认识的焦点引离了对根本性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认识.外来人口不是随便进京、长期滞留的,而是北京的就业岗位雇佣的.换言之,北京市人口增长是北京市经济发展的结果,反映了在利用区位优势为城市定位、城市战略服务方面,北京市还存在不足.认真研究如何使区位优势真正有力地为北京市发展服务,转变"过度依赖于劳动力增长"的较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协调解决北京市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的发布,成为我国人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从人口增长、人口控制和人口问题3个角度可勾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后《公开信》时代的新人口问题,集中表现在少子高龄化和性别失衡两大挑战上。真正"以人为本"的人口控制应降低非意愿的不育率、非意愿的生育率。为实现适度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主张"人口优化"理论:一方面,淡化人口数量的硬性控制,实现家庭计划的自主性和社会计划的保障性;另一方面,优化人口生态的演进控制,保障人口生态的多样性和持续性。"还权于民,赋权于民,造福于民"是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和幸福计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在意愿低生育普遍出现的新时期,"减少一胎、鼓励两胎"是符合中华民族大利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已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国家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国家;从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城镇人口为主的国家;从成年型人口国家转变为老龄化人口国家。中国人口的这种重大转变,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或将造成很多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劳动力人口占比开始下降、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老龄化水平提升、人口负债压力日益加大、人口出生性别比攀升造成的婚姻挤压问题逐步显化、"421家庭"赡养结构渐成规模等。为达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目的,人口政策应在分析这些影响过程中作出调整:在"十二五"末期考虑实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结婚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十三五"末期实施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生育两孩子的间隔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的提出蔡昉(2004)[1]的研究证明人口结构是决定经济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成功的人口转变,较早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储蓄率提高的人口红利,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人口红利"主要是基于人口结构特征对经济发展影响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包含两大基本要素:一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相对较大;二是抚养负担相  相似文献   

16.
都阳 《人民论坛》2013,(7):28-30
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依赖于经济效率的改善当我们讨论人口红利时,通常的含义是在既定的人口总量下,是否存在着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结构。很显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社会中生产性的人口比重高,需要抚养的人口就相对少,这种人口结构就有利于经济增长;反之,当一个社会的抚养比上升,人口  相似文献   

17.
人口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经济学就是从经济角度看待人口问题,即研究由人口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愈来愈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本文试图从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方面探讨人口对经济的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周晓红 《创造》2010,(5):82-83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21世纪将面临劳动人口最高峰、总人口最高峰、老年人口最高峰。围绕着这三大高峰,将形成为15亿-16亿人口解决吃饭问题,为8亿多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为3亿-4亿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等三大发展问题,而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就业压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灭的彩虹     
关玺华 《人民公安》2007,(16):24-25
北京有没有能摆平这个难题的能人?有一个,他叫和京民,是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的一名警察。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民生保障”无疑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这个问题对于一个贫困人口规模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根据社会救助标准测算,目前,我国常年接受社会救助的贫困对象已逾7千万人;根据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标准,截至2013年底,农村的贫困人口达8249万人,若仅算上城市接受低保救助的约2千万人口,中国的贫困人口规模将超过1亿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推出的“一天1.25美元”标准,以及欧盟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