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观的探讨,从三个层面展开.首先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重在揭示古今之异,亦即把握封建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对立;其次通过对毛泽东早年有关论述的具体分析,以说明毛泽东的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尤其关注中西文化在道德方面的差异,借以强调中国文化为伦理形态的文化,不重视知识论意义上的文化,只重视道德文化;再次阐述毛泽东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不是一种纯理论的探索,而是为了提倡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西方文化,就要注重对中西方文化方法论的比较。从不同的方法论入手,对中西方文化的阐释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研究应基于科学的方法论原则;在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方法论具体差异表现在整体与局部、归纳与演绎、德治与法治、内化与外化;应善于利用对生互补的方法论来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为代表的戏说帝王剧越来越成为当前中国荧屏艺术的新宠.以叙事美学的视角去审视这些戏说帝王剧,我们会发现它们与西方的骑士传奇在人物刻画、情节铸造、主题蕴含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些相似源于凝聚在人们灵魂深处永不逝去的英雄情结,源干人类审美价值观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源于一个共同的审美期待和相似的审美取向.西方的骑士与东方的帝王具有同质的一面,实际上二者具有同位异形体的特点,从这个视角来看,帝王剧走红也恰如骑士文学的流行都是多种因素的制约使然.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都很丰富。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它们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因为它们的象征意义在不同民族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特点,有些特点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生活环境、思想观念、宗教信仰,以及时代等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  相似文献   

5.
尽管近年来,学界倡导弱化口供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甚至要求赋予被追诉人沉默权,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刑事诉讼中口供的中心地位并未改变,侦查人员头脑中仍然存在“口供情结”,究其原因,与口供在刑事案件中所起到的作用、侦查资源和技术供给的不足、现行考核机制的压力、社会日常监控的不足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理性一词在人类思想史上是个常用词。然而,人们更多是从工具层面来理解、使用理性,将其堕化为一个僵死、片面及孤立的语言符号,这实质是对理性莫大的误用。理性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象征,应在活生生的历史中获得文化的内涵。以理性作为理论视角,可以将中西文化作最好的辨异。  相似文献   

7.
理性本应在活生生的历史中获得文化的内涵,它是一种深刻的文化象征。以理性作为理论视角,可以将中西文化作最好的辨异,为此,必须对之作新的概念区分。自然理性与属人理性的划分克服了以前的种种弊端,具有极大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通过对比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在群体文化特征与个体文化特征、社交礼节、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英语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达到“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相互间提高跨文化差异的意识,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消除跨文化交际的误解,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9.
就文化研究、特别是跨文化研究而言,中西文化比较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引人注目的方面,因为它不仅具有学理方面的意义,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自从西方人凭借“船坚炮利”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坚持不懈地以各种方式探讨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因而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也就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为中华民族的富强奠定了学理方面的部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晓声有一种农村情结,高晓声以农民题材为切入点,用他特有的睿智与幽默继承了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特质,对新时代的农民性格进行了细致入神的刻画,提出了新时代的背景下,是否有必要改造国民性及如何改造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适当加入中西方文化知识,通过词汇教学、文章分析等各环节,引入一些重要的中西文化现象和文化内涵,对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家文化的性善论与西方文化的性恶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之上的 ,儒家文化的性善论主要包括人性本善的道德理性认识、人禽之辨的人兽区别理论、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方法、善养浩然之气的道德修养原则等内容。西方文化则是以性恶论为基础的。西方文化的性恶论主要包括基督教原罪救赎论、道德神创论、恶为历史发展动力论等内容。两相比较 ,选择儒家文化的性善论较为明智 ,西方文化的性恶论则不足取。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看待英雄,尤其是如何正确理解英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英雄与时势的关系、英雄崇拜等问题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英雄观,对这些都给出了科学解答。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英雄就是那些行为卓越,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其精神品质足以为后人学习的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马克思主义英雄观的一个基本观点,真正的英雄植根于人民,人民也需要自己的英雄。英雄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但是能否成为英雄,也和其个体的某些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英雄崇拜,只是反对英雄崇拜的异化——个人崇拜,需要正确理清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同时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主动开放的内部因素和全球化的外部压力,促使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出新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中西政治机制上的借鉴创新、经济活动的跨国经营管理、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和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文化交流——语言、互联网络、洋快餐、跨国婚姻等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从知识层面对休闲作了总结和概括,而东方的孔子则以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休闲理念。亚氏被人们誉为西方的"休闲学之父",因其催生了西方的休闲学,孔氏则不啻为东方的"休闲学之母",因其缔造了东方的休闲群落——"士"。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怀着对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的深厚感情,追随孙中山,研究孙中山,纪念孙中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普遍确立了一种以乡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观念,作家的民族背景、精神资源及所持的文学理念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乡村视野。乡村情结作为社会学范畴的心理规范已超越了文学的审美意义,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体无意识",这一精神旨归对现当代文学的价值走向构成了某种意味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英雄叙事走过了一条由强化到弱化、由英雄到凡人的道路.这既是思想启蒙的结果,也是多元价值并存社会的一种必然要求.从狂人到战士再到嬉皮士、土匪,英雄的背影逐渐远去,其身上承载的求真、向善品格淡出人们的视野,人类的精神高度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建设,是由中西文明大交流、大碰撞、大交汇向前推动的。中、西方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资源。认识中西文化形成的历史差异和现代交汇,是对其开发利用的必要前提。中、西方文化由于产生的历史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中西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开放、借鉴和吸纳,使得中西文化的现代交汇成为必然。文化交流和交汇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诗词,以渊博的学识、伟岸的气质、浪漫的情怀、跌宕起伏的革命生涯,熔铸了大气磅礴,乐观浪漫的诗词风格,而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情感以及独特的美学价值与哲理内涵则成为后人研究不尽的话题。本文以毛泽东诗词中的英雄气与儿女情为切入点,对伟大毛泽东的诗人情怀与创作特色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