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世良 《人事天地》2007,(11):5-5
关于林则徐,我们长期将其作为一个“高大全”的历史英雄来看待,因此他的一些侧面也有意无意地被人们忽略。但这位民族英雄其实也是个真实、生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日本近世时代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著名净琉璃剧《国性爷合战》的主人公和藤内 ,是根据当时流传到日本的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些传说和消息进行创造和虚构的。近松将和藤内塑造成日本国民的英雄 ,赋予他豪爽奔放的性格、勇猛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传奇的色彩。和藤内的这种形象在给予观众亲近感的同时 ,还满足了观众人性解放的愿望。  相似文献   

3.
中西戏剧各自不同,也有很多相似可比的地方。爱是西方人生活的全部意义,尊重个人,张扬个性是西方人的追求,而责任则是中国人生命的一切目的,因此,服从集体、超越个人是中国人的行为标准。  相似文献   

4.
英雄主义历来是军旅小说表现的主旋律,军旅小说以人物形象塑造为基本手段,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分析和描写,潜移默化地表达作者的英雄主义情结和理想。90年代以来,军旅文学塑造出了许多成功的英雄形象,但当下的研究对英雄形象进行单个论述的较多,特别是“碎片英雄”和“另类英雄”,全面归纳鲜有,而且对其类型多有提及但少有阐释。本文从多元化时代的文化语境入手,对90后塑造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英雄形象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结合英雄成长的语境对教育培养的方法作以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古龙作品中的英雄侠客,要么是因为温情的缺失、世人的误解、社会的遗弃而不得不承受天涯流浪的孤独,要么是为了保持自己生命的完善、理想的纯洁、个性的张扬以及人格的独立而不得不面对寂寞困苦的孤独.总之,他们是孤独的,在孤独中承受生命之重,在孤独中品尝生活的痛苦和欢乐.  相似文献   

6.
民主革命时期,荆楚大地群众运动如火如茶,革命浪潮波澜壮阔。这片红色土地是孕育英雄的沃土,是诞生红军的摇篮。长征这条中国革命史上的红飘带,也曾徐徐飘扬于湖北这块土地的上空,连接着湖北与各路红军深深的红色情结。  相似文献   

7.
生命大包装     
生命的觉醒——人类的服饰情结自古以来,人类都在寻求一种满意的“生命包装”。服饰的最初功能是取暖和遮羞,但当原始氏族的强壮而勇敢的猎人以他们打死的猛兽的爪和牙制成项链来装饰自己,服饰就上升到  相似文献   

8.
作为深层次的悲剧观念——悲剧精神投射于中西悲剧的镜面时,闪耀出的光彩和色泽却大相径庭.这主要体现在中西悲剧主人公、冲突及结局的差异上.而造成种种不同的深层原因乃是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美学思想,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悲剧的哲学意义所在,真正的悲剧是存在论的,悲剧英雄的伟大体现在对悲剧的命运的抵抗和斗争中.要真正领悟雅斯贝尔斯的悲剧哲学,只有亲身体验、感悟,才会真正读懂 ,这需要读者的生命中真正经历过一番磨难.  相似文献   

10.
张扬生命的原始强力是路翎小说的基本主题,路翎小说也因此为新文学倡导的个性解放主题开辟了全新话题。塑造具有挑战精神和反抗性的孤独英雄是路翎生命原始强力的表现途径,激情叙事是原始强力的表达话语形式。路翎小说的悲剧性表现出生命的崇高感,也表现出其崇尚生命原始强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印度著名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都是英雄的颂歌,但二者之英雄观却不甚相同。二者描述之英雄均为人文英雄,道德高尚,但在具体道德观上,却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肉体存在,她是内涵心灵、思想、精神和价值的存在,特别体现为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任何社会都需要提倡这种道义和责任。大学生英雄群体传递的是生命的光辉,是天之骄子的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行为证明,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文化透视中西价值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传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价值观念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中西价值观念差异表现在:自制、内省与等级尊卑和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依赖性与独立性;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重义轻利与重物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民族有着一种浓重的地缘情结.这种情结来自地理、历史、冷战思维以及冷战后俄罗斯人对现在与未来的思考.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命运似乎与在东西方之间的选择有着密切关系,但是从俄国历史传统到官方改革,从外交政策到革命运动,无不说明俄罗斯民族的地缘情结是一种"欧洲的意识和非欧洲的无意识".在失去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地位以后,这种情结对俄罗斯在未来欧洲以及世界的位置都显得格外现实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戏说乾隆》、《康熙微服私访》为代表的戏说帝王剧越来越成为当前中国荧屏艺术的新宠.以叙事美学的视角去审视这些戏说帝王剧,我们会发现它们与西方的骑士传奇在人物刻画、情节铸造、主题蕴含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些相似源于凝聚在人们灵魂深处永不逝去的英雄情结,源干人类审美价值观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源于一个共同的审美期待和相似的审美取向.西方的骑士与东方的帝王具有同质的一面,实际上二者具有同位异形体的特点,从这个视角来看,帝王剧走红也恰如骑士文学的流行都是多种因素的制约使然.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999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了祖国,显示了"一国两制"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台湾问题的解决也决不会拖得太久,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脚步已经临近.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之所以能得到中华儿女的拥护和认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理论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土情结"、"血缘情结"、"文化情结"、"经济情结"这四个情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势必受一定政治、经济、历史因素的制约.中西体育文化因中西文化的不同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中西方不同的历史及哲学层面对世界认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君权天授”和“君权神授”是中西关于君权合法性理解的两种天命观。由于中西宗教观的迥异导致两种天命观的不同,从而使中西关于君权合法性的理解出现分野,正是这种分野演变为两种不同的政治实践道路。当然,宗教观的不同并非是这种分野产生的本质所在,但宗教作为“影响群众的精神手段中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手段”,它必然会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作用,对社会的结构、政治体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思想界对传统文化的主导倾向是批判和决裂,但仍然有一些思想家对中华文化怀抱着"温情与敬意",国学大师钱穆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在<晚学盲言>等论著中,钱穆以中西人生观比较为基本线索,以"士"(知识分子)为传统人生观的主要代表,以关于大生命与小生命、心世界与物世界、天与人关系的阐发为中心,全面、深刻地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理想和精华,成为当今中华传统人生观复兴,并与国外人生观积极因素相结合的先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西各百所著名大学的校训进行文本分析,用教育审美标准对大学校训鉴赏进行中西比较:在教育求是的维度上,西方见长于真,显现二元对立的西方文化特质;在教育求诚的维度上,中西几近相同;在教育求公的维度上,中国见长于美,展现超越生命的中华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