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人八忌     
重视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功实施领导行为、全面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证。领导者用人有八忌:一忌求全责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求全责备,抓住人之短处不放而无视人之长处,必然导致人才的闲置、浪费和流失。“用人当取其长而舍其短,若求全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古人尚知如此,作为新时期的领导者,更应洞悉事理,抛开求全心,巧用济世才。二忌重才轻德。德与才,是“德才兼备”这个人才标准统一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才者,德之资也;德者,…  相似文献   

2.
由王宝森引出的用人话题佐言自从北京出了王宝森,人们议论最多的是用人问题。最近读史,对用人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问宰相:"玄宗之政,先理后乱,何也?"宰相回答说:"玄宗用姚崇、宋则理,用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唐...  相似文献   

3.
聊议用人     
聊议用人哈建设翻开史卷,历览古今,一个朝代的兴衰,大都与用人相关。仅以新旧交替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例。当时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虽然不尽相同,但在"选贤任能"、"任人唯贤"的用人观上基本还是趋向一致的。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国为了争霸天下,在用人上不分...  相似文献   

4.
在干部选任中善用群众思维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一项基本思路和根本工作方法。基层党委选任干部应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公认"为出发点形成选人用人导向机制,以"群众参与"为着力点完善竞争择优选拔机制,以"群众监督"为落脚点构建干部管理长效机制,体现了被选拔任用干部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公认程度,也标志着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有利于增强基层党委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5.
张居正用人的“六毋”原则石斌张居正,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总结张居正改革的历史经验,知人善任,选贤用能当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他在用人上提出的"六毋"原则,至今仍给我们以启迪和借鉴。这"六毋"原则,第一条是"毋徒眩于虚名",即选用人才不...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的用人思想杨法宝龚自珍(1792──1841),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改革家、义学家和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诤友魏源曾评价"其德之崇高,才之绝异,性情之沉逸。"龚自珍一生忧国忧民,呼吁改革当时的用人制度,试图为进步的"士大夫"争一...  相似文献   

7.
用人也要承包周雷,俊文最近,苏南某地在组织问题上实行了"用人承包制",并依据这个制度,对4名犯有严重经济问题的干部的顶头上司进行了查处,有的被撤销了党内外一切职务,有的被移交司法机关,此举在群众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赢得了一片赞誉声。以往,少数单位...  相似文献   

8.
书荐     
《"群书治要"考译》摘录:用人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国家民族赖以繁荣昌盛的保证。魏征从唐代以前的经、吏和诸予百家等古籍中搜集剪辑而成的《群书治要》中,引用了大量有关用人与王朝盛衰兴亡的历史事实和论述,反复说明“为政之道,在于得人”。  相似文献   

9.
"选人用人‘亮起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渠县近年来致力于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公选平台,提高公选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相似文献   

10.
选人用人公信度,就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两个满意度"。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我们大连市旅顺口区委主要坚持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11.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多年来,四川航空集团公司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工作流程,认真把好选人用人关,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崔永军 《求贤》2006,(9):34-35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完善配套措施,形成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是当前研究探索的重点。选用干部要依靠组织培养育人、群众公认识人、制度规范选人、政绩考核用人、监督约束管人,促进选人用人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形成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把好"官场"入门关──"改造我们的官场"系列谈陈文敏《党风与廉政》杂志以"改造我们的官场"为题,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对于我们加强政权建设,清除官场腐败风气和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制度都是颇有裨益的。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当前的干部队伍中在思想认识、道德...  相似文献   

14.
沈小平 《实践》2010,(10):55-55
<正>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都强调:"用人不求全责备"。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爱才、惜才、聚才的殷殷之情,表达了建设人才强国的紧迫感,也深刻揭示了选人用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德才标准但不简单以求全取人的正确用人导向。历史和现实表明,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  相似文献   

15.
政以才兴,业以才治。在"十二五"的第一个奋斗的春天里,我省2010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的28名领导干部,走马上任,为贵州加快发展注入新的力量。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我省放眼全国、汇聚人才的务实之举,也是公开透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的生动实践。一个风清气正、竞争择优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的形成,必将为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选人用人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和执政地位。长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选人用人工作,十七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全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7.
用人八忌     
决策和用人,是领导者的两大基本职能.重视人才、合理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功实施领导行为、全面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证.领导者用人有八忌:一忌求全责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如果求全责备,抓住人之短处不放而无视人之长处,必然导致人才的闲置、浪费和流失.“用人当取其长而合其短,若求备于一人,则世无可用之才也”,古人尚知如此,作为新时期的领导者,更应洞悉其理,抛开求全心,巧用济世才.  相似文献   

18.
“用人不疑”辨王重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用人中经常听到的一句名言。其意是说,对于你使用的人要充分信任,毫不怀疑,让他放手去干,否则,就干脆不用他。笔者管见,这话只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至少算不上"普遍真理"。近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颇有感触。唐明...  相似文献   

19.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管仲论用人不求全责备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文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  相似文献   

20.
杨树峰 《党建》2010,(1):45-45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选准用好干部和预防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吉林省德惠市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进一步深化"科学规范与有效监督县(市)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为载体,不断健全机制,创新方法,强化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规范和监督,提高了选人用人的质量和公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