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漫步“红色圣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在1:1000的中国地图上,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就是这个小县,被人们称作“红色故地”。这里曾经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的诞生地。“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唱一首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首脍炙人口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影响了几代人,可是这首被传唱至今的革命歌曲是从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新县唱响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那是1929年正值大别山桂花盛开的季节,为庆祝鄂豫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宽大的展厅里,珍藏着一块前苏联制造的钢壳怀表。这块怀表表面粗糙,光泽黯淡,但在人们心头仍然熠熠生辉。这块不同寻常的怀表,与现代史上的许多伟人、名人联系在一起,交织着一曲曲生与死、血与火、爱与恨的颂歌。作为中国革命历程的见证,仍然在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回首着一件件难忘的往事。徐海东因祸得福1932年秋冬,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国民党军在“血洗大别山“的口号下,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鄂豫皖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烧杀、掠夺并没有吓倒根据地军民,在血泊火海里,鄂豫皖省委将留在根据地的五个主力团组织起来,重建红二十五军,继续领导和坚持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为夺取中心城镇,省委强行组织发起了七里坪战役。由于敌强我弱,加之火线肃反,红二十五军损失过半,被迫撤出阵地。  相似文献   

3.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三十万重兵,亲任总司令,坐镇武汉,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同剿”,准备先搞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然后再攻打中央革命根据地。这年10月,面对十倍于己的强敌,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向西转移.重新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撤离屙,面对敌人的疯狂报复,留下来坚持战斗的鄂豫皖省委决定重新组建红二十五军,南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并在此后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逐渐扭转了红军主力转移后的被动局面。可形势刚有好转,左倾冒险主义重新抬头,红军队伍中又开始新一轮的肃反扩大化,连徐海东本人也差点成为肃反行动的刀下冤鬼、  相似文献   

4.
1934年11月,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气急败坏的蒋介石,迅速调集国民党第11路和第25路军、东北军第57军和第67军及地方10个保安团共17万兵力,对留守鄂豫皖边区的部分红军进行清剿。  相似文献   

5.
杨佩 《协商论坛》2016,(11):6-9
素有“红色摇篮,将军之乡”之誉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革命老区县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一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实现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振兴发展,既是老区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应有之义.鄂豫皖三省同处中部地区,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长期以来建立了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实行“宁汉合流”。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受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进入低潮。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通过举行一系列武装起义,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7.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曲折而光辉的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率先擎起武装革命的大旗,踏上武装割据的征途,并陆续发动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六霍起义等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相继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根据地,后统一连结成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根据地。鄂豫皖苏区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为中国革命书写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范本,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为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1983年12月20日,在商城起义、红军首次解放商城54周年前夕,应商城县委、县政府之请,李先念同志欣然挥毫为商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缅怀先烈英雄业绩,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展读题词,犹闻墨香。追寻老一辈革命家在商城的革命历程,历史一步步重现在我们面前:1931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黄安(今湖北红安)战役告捷。1932年年初,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又运筹商(城)潢(川)战役。时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委的李先念,奉命率领部队从黄安永佳河地区开拔,星夜兼程,于1月18日拂晓到达北乡南司,旋又西征潢川北亚港,19日打响战役第一枪,29日又向东急…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济南军区某装甲师直属队组织500余名新战士走进鄂豫皖革命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端正入伍动机。  相似文献   

10.
刘名榜是我省德高望重的领导干部,曾任河南省第三、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民主革命时期,他正确运用党的三大法宝,坚持在大别山带领游击队周旋于数十万反动军队的包围之中,从事革命25载。1947年12月,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后,在光山县南向店,接见了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刘名榜同志。邓政委风趣地问刘名榜:“你使大别山火种不灭,红旗不倒,在数十万敌人的包围下,是怎样活下来的?”刘名榜扼要地答道:依靠党的领导,依靠人民群众,搞好统一战线。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坚持在鄂豫皖根据地斗…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主政”5年,提拔调动干部650人次,什么官职什么价钱是当时卢氏公开的秘密。杜保乾对此亦不避讳“没想到卢氏这么穷,没想到卢氏人这么听话,没想到卢氏人这么爱当官。”如今,几年过去了,卢氏走出了杜保乾制造的阴影了吗?近日,记者来到了卢氏县委。令记者吃惊的是,堂堂的县委机关竟然设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坯房里,县委书记王振伟似乎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说:“我们的办公环境的确差,其实咬咬牙也可以建个县委办公楼,但我认为,卢氏的经济正在复苏,卢氏就像是一个久患大病之人,需要休养生息,稳步发展,还是克服一…  相似文献   

12.
正1934年10月后,战斗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和湘鄂川黔苏区的红军各部队,相继开始战略转移,踏上漫漫长征路。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红军各部队长征共途经14个省份,即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分属四川和西藏)、青海、河南、湖北、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相似文献   

14.
巍巍大别山,纵卧中原,将鄂豫皖联结一体。半个世纪前,我们的先辈们在大别山这个广案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从而为其后辈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富矿”。自那以后,人们对这一人文“富矿”进行了换而不舍的挖掘,使一部部以反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为题材的革命史、组织史、战争史、军事史乃至文化史相继问世,只是少见经济史,尤其是不见金融史。幸好,这一“空白”最近被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地区分行的同志们填补了!由叶国政等同志牵头、戴启斌同志主笔的(鄂豫皖革命金融史略),于1995年底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5.
沈泽民(1900—1933)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是党的革命文艺的倡导者,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鄂豫皖省委书记等职务。在革命探索过程中,沈泽民有过左倾幼稚的错误,但是,他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共产党人。他继承五四传统,积极参与和倡导革命文艺;从革命理论中理解革命:由莫斯科中山大学的高材生到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以生命为代价,在革命实践中认识革命真理,是一个坚定信仰,有着丰富学养的党内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先行者、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有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又说:“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这是中山先生奉行的金科玉律。革命领导人要把革命引向胜利,必须从极其复杂的世界形势中,从本国革命发展进程的得失中,洞察精微,找出其中最有实质性的关键,集思广益,作出方针政策上的有远见的明智决策,才能率领革命队伍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革命的胜利前进。孙中山先生倡导“国共合作”,正是这样作出的一个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17.
周晓冬 《世纪行》2014,(3):48-48
<正>位于"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座落于县城东北方,占地面积341亩,规划面积500亩。主要纪念建筑物有"一碑两场两园五馆",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英烈广场、将军墓园、红军墓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将军馆等。走进庄重、恢弘的牌坊式门楼,抬眼望去就是高大、雄伟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身正面汉白玉碑石上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8.
汪洁 《新东方》2022,(6):30-34
妇女的革命活动、革命事迹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及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鄂豫皖苏区妇女积极投身革命,从而实现角色的嬗变。在政治层面上,通过打破封建桎梏获取政治权利及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实现角色转变;在革命斗争中,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实现革命动员,以无私奉献支援革命实现角色转变;在社会生产中,通过自主参与工农业生产以实现角色转变。研究梳理鄂豫皖苏区妇女在革命中实现角色嬗变,既有利于丰富革命史内容,又可为新时代女性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指出统一战线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同毛泽东一样,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根据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和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思想,并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有效地指导着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在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 把“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到“爱国统一战线”。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讲“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如果单凭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历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率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到西柏坡。在这里,他号召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55年前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来的,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