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论坛》2007,(3):21-2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极其重要的论断表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相似文献   

2.
纪小丽 《人民论坛》2014,(5):149-151
“中国梦”构想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无疑会成为全国人民携手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冲刺动力。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因此,对青年进行“中国梦”传播就成为当前思想政治宣传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5.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为总依据,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为直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容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相一致,是"五位一体"而不应是"四位一体"。应把"美丽中国"建设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起来,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之中,使其由"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6.
中央政治局在关于今年10月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那么,今天为什么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如此突出的地位呢?首先,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时代体现。“三个代表”的内容不仅是过去共产党人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共产党自身价值的检验标准,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如何体现先进性的高度概括,是引领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本文试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文亮 《传承》2014,(4):70-7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其得以确立自有其自身的历史合理性与现实可行性。如何增强当代中国社会对这一政治制度的制度自信、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3,(5):4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全面把握这一信仰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代价值,对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对改革开放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的信心,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环节。一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的基本特征,三者共同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大文明。其中,社会主义制度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才发表两天,本刊主编李汉秋就到沪召开座谈会。农工党上海市委会副主委姚俭建、朱冰玲,上海社会科学院吴绍中、尤俊意、徐澜波、张鹤年,上海交通大学李啸虎,华东师范大学吴瑞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陆钢,复旦大学黄洋,上海财经大学顾国柱出席会议发言,要点如下:朱冰玲: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和谐文化概念的提出是最亮的亮点,最新的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谐理念”的提出在历史地位上将有很大的空…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三个梦     
侯松平 《黄埔》2013,(4):19-20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和祖国母亲同呼吸,共命运,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一起成就梦想。——我有个大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即习近平主席为我们描绘的共同蓝图,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时,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深知:“每一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龙兴海 《湖湘论坛》2010,23(4):34-36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在现阶段的体现与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体现人民利益要求的现实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的提出与确立,有广泛的党内共识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经过进一步的科学阐释与宣传,易于变为全体国民的共识,内化为国民的精神信仰和实践理性;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联结起来予以宣传实施,能够占领世界精神文化高地,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世界影响,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坚定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相似文献   

20.
结束语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走过了58年的光辉历程。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当前,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