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腐败还是不腐败:一种政治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还是不腐败这是行政人员道德选择最常见的一种两难困境,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行政人员两难困境的理性选择,不难发现,只要监督缺失、软化,行政伦理失范,道德的和不道德的行政人员的道德选择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腐败都是理性选择。这更凸现监督权威树立与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行政审批是政府对稀缺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行政行为,也是国家行政机关实行公共管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行政审批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国家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行政审批改革面临着法律法规不完善、行政审批过程中伦理生态恶化、行政审批腐败现象频发以及行政审批人员道德素质差等伦理困境。我国行政审批改革的伦理路径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完善行政审批改革的法律法规;二是改善道德环境,构建行政审批改革的伦理生态;三是提升道德教育,提高行政审批人员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3.
行政伦理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克服行政伦理失范的唯一有效选择在于行政伦理制度化,即把对行政人员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制度化,它包括以公务员制度把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规范化、以党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纪律化、以法律法规把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要求法律化和行政伦理制度化的实施机制等四个层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0,(8):93-93
李建华、朱伟干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行政检举是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的历史变迁中,行政检举始终面临着政治合法性的质疑,亦即检举的政治道德困境。这种道德困境的实质表现就是政治价值内部的责任冲突。西方国家虽然依靠伦理立法克服困境,  相似文献   

5.
大力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切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能力的重要举措。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要从加强认识、从实际出发以及推进行政伦理学研究三方面做起。一、充分认识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深刻把握行政活动的价值诉求和伦理维度首先,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是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行政伦理作为行政权力主体的一种内在道德约束机制,只有与行政权力主体的外在制度约束机制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落实到行政主体的行为之中,并通过行政主体的行为得以表现。因此,行政伦理建设与  相似文献   

6.
李鹏飞 《前沿》2007,(12):157-161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必须研究行政良心的基本问题。行政良心是公务员对自己职业行为善恶性质的心理评价机制,其评价对象不仅仅是行政行为的实际效果,也包括行为的主观动机所体现着的行政品德。行政良心具有促使公务员产生职业道德行为,形成行政道德人格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还处于管理型政府阶段,这导致行政伦理的推行存在很大的障碍。如果转变观念,奉行服务行政的理念,那么行政伦理的建设就会有另一番突破。从服务行政和行政伦理的内涵出发,对行政伦理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揭示了服务行政理念对困境解决的价值指导作用,进而提出服务行政理念对行政伦理建设的突破途径,以期对行政伦理的建设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8.
行政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行政成本控制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行政伦理失范必然造成行政成本扩张。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缺失和伦理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行政成本偏高、增长过快。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最主要的现实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制度缺陷和价值观转变。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一是逐步使公职人员道德要求法制化,二是要加强自律养成,三是努力营造以善为导向的积极的行政伦理氛围,四是改善公务人员生存和发展环境,五是建立行政伦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伦理指数是理解、衡量、分析和解释行政人员道德状况的概念和方法论框架,是深入研究行政伦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唐德斌 《求索》2013,(10):217-219
本文所探讨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行政伦理规范是指“应为”模式的非强制性道德行为规范。儒家行政伦理规范思想在道德原则的问题上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札”为道德规范的独特的结构体系。在现代社会传承这些思想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者道德素质,规范高校教育者的行为,防止行为“道德失范”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实发生的案例入手,分析论证了行政取证行为的强制性合法性非独立性处分性与后续行为的相关性补偿性等特点,并以此为突破口,从管理法与控权法的比较分析及行政责任制度的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存在缺陷的传统文化因素与现实观念因素,进而提出包括行政取证在内的行政补偿制度完善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论行政变革与行政法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作为有关公共行政的法,应能反应公共行政变迁的内容,对公共行政变革及时作出回应。回顾行政法的发展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实,对行政法的认知实际上都深深扎根于各个阶段的公共行政之中,从干预行政向给付行政的变革扩大了行政法研究的导向和范畴,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再次向行政法提出了更新的挑战。行政法对行政变革进行修正和引导,发现与矫正行政变革中的公法问题,促使行政变革在公益与私益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人行政法行为是行政法行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相对人行政法行为,厘定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概念,明确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行政法地位,剖析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效力,探索相对人行政法行为的类型化,将相对人行政法行为视角作为行政行为视角的补充来观察和解释行政法理论和制度,将给行政法理论和行政法实践带来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比较突出。行政程序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具有控制功能,是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妥当方法之一,应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设定程序规则,尽快构建我国行政程序法体系。以更有利于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制。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许可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届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1日施行。本文就《行政许可法》总则中提出的四条原则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On July 1,1997,the Chinese Government resumed its exercise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To guarantee its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the principle of"one country,two systems"has since been implemented,al owing Hong Kong to retain its capitalist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ystem while the Chinese mainland practices a socialist system.Except for national defense and foreign affairs,Hong Kong enjoys a high  相似文献   

20.
正在酝酿中的行政程序法已将行政契约纳入规范视野,但对行政契约的理论研究不尽人意,仅在行政契约的分类上就存在着误区。行政契约只能发生在外部行政领域,所谓内部行政契约是一种逻辑上的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