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普通级小白鼠的体外寄生虫污染,一直是困扰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严重问题。我院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实验小白鼠,体外寄生螨的污染未能彻底解决,1998年7~8月间,呈暴发性发生,直接影响到动物质量和饲育人员的健康;对此,我们采用中图分类号S859.795收稿...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设施用空气净化系统的研制孙以方张文慧(兰州医学院730000)清洁或SPF实验动物设施是相应级别实验动物的饲育或动物试验的场所,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保证以动物为材料的科学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设施标准。现...  相似文献   

3.
六品系小鼠寄生虫检测郑遐龄史文利刘恩岐(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710061)在开放条件下饲养的普通级小鼠感染寄生虫的机会很多,受感染的小鼠又可作为传染源散布病原污染环境,威胁诸如清洁级、SPF等级别群体的建立。对实验小鼠进行寄生虫检测,不仅是评价实...  相似文献   

4.
为了将普通级地鼠净化成清洁级地鼠 ,采用了不同的净化方法 ,并将净化仔鼠饲养在不同的设施中。结果 ,采用检测筛选加药物净化和剖腹手术相结合的方法 ,经检测可使普通级地鼠达到清洁级地鼠国家标准 ,并建立了清洁级地鼠种子群。  相似文献   

5.
1909年Little等采用近亲繁殖方法培育成DBA纯系小鼠,使毛色遗传的研究获得成功。1913年Bagg又培育成功Bagg白化小鼠即BALB/c纯系小鼠。从1930年后,世界各国使用实验小鼠的数量迅速增加,从而促进了对小鼠培育研究的进展。据《国际实验动物索引》(1957)第三版公布,小鼠的近交品系有388种。常用的有200多个纯系小鼠。近交系动物的主要特点是基因相同,表现型相似,个体间差  相似文献   

6.
管状线虫、贾第鞭毛虫、毛滴虫是寄生于小鼠肠道的主要寄生虫 ,严重影响小鼠的健康和动物试验的准确性。为防治小鼠肠道寄生虫 ,我们筛选研制了饲料添加药物驱虫散 ,对寄生虫具高效驱杀作用 ,又无毒副作用 ,为开发实验动物净化药物提供了试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 经粪便检查 ,粪便中有管状线虫、贾第鞭毛虫和毛滴虫的普通级KM小鼠 5 0只 (雌雄各半 ) ,由本所动物室提供。1.2 试验药物 驱虫散 (自拟 ) :由苦楝子、黄连、乌梅等组成 ,所用中药及甲硝唑均购自甘肃省药材公司。1.3 分组和给药 将选择的 5 0只KM小鼠随机分…  相似文献   

7.
鼠螨是常见的小鼠体外寄生虫,不仅影响小鼠的健康,而且影响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笔者自拟中药灭螨净进行对鼠螨的杀灭试验,获得良好的效果。1 材料自拟灭螨净,由百部、蛇床子等组成,所用药材购自甘肃省药材公司;一见灵,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三氯已基磷酸酯等,由甘肃省中医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研究室提供。试验小鼠为本院动物室普通级KM种小鼠(雌雄各半),选取50只鼠螨阳性者用于本试验。2 方法将试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组为灭螨净大剂量组,将灭螨净煎剂按1∶4稀释(平均每只鼠需用生药0.50g)后药浴;第2组为灭螨净中剂…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级实验动物饲养过程中,体内外寄生虫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体外寄生虫,不但造成实验动物被毛脱落、皮肤结痂、溃疡,且继发感染其它疾病甚至死亡,更严重的是干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目前,控制体外寄生虫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环境控制,...  相似文献   

9.
丙硫咪唑颗粒药料对小鼠肠蠕虫驱除效果的现场复试郑遐龄,刘玉林,刘百林,尚荣军,白凤娥(西安医科大学710061)实验小鼠感染肠蠕虫除影响自身生长、繁殖、影响实验研究结果外,还可做为传染源对清洁级,SPF等级别群体的建立构成威协。我们曾用丙硫咪唑颗粒药...  相似文献   

10.
鼠棒状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孙以方张文慧(兰州医学院730000鼠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kutscheri)是仅寄生于实验大、小鼠的常见致病菌,多以隐性感染形式存在。虽然鼠棒状杆菌不是普通级小鼠必须排除的细菌,但当机体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11.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s),即其体内外不存在任何其他种的有生命的微生物之谓。真正的无菌动物研究开始于G.H.F.Nuttal和H.Thier feider(1895/96),他们第一次通过剖腹产取得无菌豚鼠。大规模培育无菌动物的研究开始于美国印第安那州诺特德茂大学微生物系的劳邦迪实验室。本世纪初,J.A.Reyniers等培育了以下各种无菌动物:猿猴、兔、猪、豚鼠、猫、绵羊、大鼠、小鼠、鸡等;研制了不锈钢厚壁隔离器,能承受高压蒸汽消毒,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率,随后,由P.C.Trexler教授设计出塑料隔离器,制定了过氧乙酸灭菌的操作程序,使隔离器的成本降低,便于推广。目前在M.Pollard教授的领导下,正围绕老年病、宇航中的机体内微生物区系变化,胆固醇的代谢和龋齿等课题开展科研。  相似文献   

12.
猪蛔虫感染性虫卵对小鼠的感染试验郑遐龄(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710061)蛔虫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感染初期蛔虫幼虫处于组织移行期,宿主在早期表现为蛔虫性肺炎;后期成虫定位于小肠寄生,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复制蛔虫性肺炎小鼠动物模型,可为...  相似文献   

13.
1917年,日本Waltzing小鼠爆发了一次致命的腹泻,在病鼠脏器坏死组织边缘的活细胞中发现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Tyzzer命名该菌为毛发状芽胞杆菌(Bacillus Piliformis),文献上也称为Tyzzer氏菌,并确定其病原。由此菌引起的实验动物感染,称为Tyzzer氏病。综述作者1972年夏季在医用同位素和防腐剂急性毒性试验时,在我国昆明种小鼠中先后二次发现本病的发生,由病理学检查证实,并于1976年作了报告,称为毛发状芽胞杆菌病(参见黄念君等:药品与生物制品,2:139~143,1976)。 毛发状芽胞杆菌是实验动物的一种急性致死性流行性腹泻疾病,全球性分布,在小鼠中比较常见,传播广泛,常常干扰实验工作的进行,影响实验结果,如肿瘤移植、化学物质致癌试验、甲状腺切除的免疫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锌和维生素A对隐孢子虫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75只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各组均饲喂基础日粮。其中Ⅰ组和Ⅴ组不添加锌和维生素A,Ⅱ组以饮水方式添加锌(38.5μmol/mL),Ⅲ组以灌喂的方法添加维生素 A(400 IU/只),Ⅳ组添加锌和维生素 A,Ⅰ、Ⅱ、Ⅲ、Ⅳ组均在试验开始时灌喂小型隐孢子虫卵囊( 2.56×106/mL),Ⅴ组作为不接种对照。试验结果,Ⅱ、Ⅲ、Ⅳ组小鼠的粪便排卵量和排卵持续时间分别显著低于Ⅰ组(P<0.05);在试验的第 2 周和试验结束时,Ⅱ、Ⅲ、Ⅳ组小鼠血液中CD4、CD8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表明,锌和维生素A均能够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隐孢子虫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西安地区流行的奶牛腹泻,进行了病原学调查。从死牛和病牛肠内容物分离卵囊,作光镜、电镜及不同染色标本镜检。用牛体分离的虫株接种雏鸡、雏鸽、小鼠、犊牛等实验动物进行生物学传递试验。对自然死亡牛和实验动物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在病牛粪便中查到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隐孢子虫,大小为2.5~6.0μm或3.5~6.0×2.5~4.5μm,其感染率:犊牛为75.40%,青年牛为6.25%,成年牛为29.36%;发病率分别为50.80%、0%和27.52%。球虫(E.bovis、E.brasiliensis、E.cylindrica)感染率:犊牛为7.34%、青年牛0%、成年牛2.13%。参与生物学试验的动物均发生感染,雏鸡和犊牛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小鼠和雏鸽呈隐性感染。病理学变化、实验动物与自然病例一致,均以肠道为主,其他脏器无异常。  相似文献   

16.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7.
应用DNA指纹技术 ,用非放射性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 (GGAT) 4对 3个清洁级近交小鼠品系C5 7、DBA/ 2、BALB/c进行检测 ,分析其DNA指纹图谱。结果显示 ,不同品系近交系小鼠的DNA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 ,而品系内小鼠之间的DNA指纹图谱基本一致。证明DNA指纹技术能够较好地检测出近交系小鼠的基因纯合性 ,反映其遗传质量 ,可以应用于对近交系小鼠的遗传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FMD)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家畜传染病。虽然死亡率不高(在成年动物中不到5%),但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为控制本病流行,许多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和防疫机构。特别是对口蹄疫病毒、免疫的研究,现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传统FMDV疫苗正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新型FMD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和痘病毒载体疫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FMD疫苗研究动态作一概述。 (一)弱毒FMD疫苗 战后,弱毒疫苗研究发展很快,继脊髓灰质炎、天花、犬瘟热弱毒疫苗之后,有的学者开展了弱毒FMDV疫苗的研究。50年代,由于大规模防疫的需要,减毒活疫苗在效力和经济上都具有吸引力。Skinner对吸吮小白鼠对FMDV高度敏感性的观察,致使将病毒适应实验动物,从而致弱病毒的方法进入高潮。他在小鼠上培育的嗜肌肉毒株,经检验,有些弱毒株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但也常常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汉江制药厂合成的复方甲苯咪唑,据医学临床试治,对蛔虫感染者治愈率为97.1%,对其它肠道线虫亦具有很高的疗效,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广谱驱虫药。但治疗成虫仍不能达到排除病源污染环境的有效目的,为探讨该药对蛔虫幼虫的治疗效果,我们首先应用该药于1985年10~11月份,对感染猪蛔虫移行期幼虫的小鼠,进行了治疗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 1.药品:复方甲苯咪唑片(又名速效肠虫净片),每片含甲苯咪唑100mg,盐酸左旋咪唑25mg,西省汉江制药厂生产,批号:850540。 2.实验动物:本校动物场提供的昆明系小鼠,20日龄,体重22.46±4.63g,共50只(雌、雄各半)。试验前各小鼠均停食半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CpG序列作为分子免疫增强剂 ,对常规副伤寒疫苗免疫小鼠后 ,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显示 ,CpG序列作为免疫增强剂 ,可以使免疫小鼠的总IgG含量、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淋巴细胞IL 2的诱生活性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提高。结果表明 ,CpG序列能显著增强免疫动物对常规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水平 ,可以作为提高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