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回访复查阶段,我们随辽宁省“三个代表”采访团到康平、法库、辽中、东陵,采访了8个村12户。 走近乡村,走近田野,走近那些脚踏实地、风尘仆仆、一门心思领着农民朝前奔的基层干部,由衷的感情、感动随春风荡漾在无边的田野、天空和阳光里。 我们党的基层干部已经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深地根植在了土地里,根植在了老百姓的心窝里。 ——“在村党员干部身上摸到了党的‘体温’” 在康平县小城子镇乡约村的一条土路上,迎面走来了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张绍云。他饱经风吹日晒的脸,粗壮有力的手和始终有些前倾的走路姿势都雕刻着他与这里的“碱地”、“碱风”抗争了半辈子的痕迹。 他54岁,在这个村做了27年党支部书记。 “康平贫困县,乡约作贡献”。乡约村曾经是康平县贫困村中最困难的村之一,“旱天硬邦邦,雨天水汪汪,只长碱草下长粮”是乡约村过去的真实写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  相似文献   

2.
王丕江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村干部已有40年了。40年来,他为村集体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以至积劳成疾,但他无怨无悔,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凭着对党的一腔热血和痴情,王丕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使昔日的一个落后村在1997年跨入全县20强村行列,1998年马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80元增加到1180元,人均产粮由39公斤增加到420公斤,在全县居于前列。1999年马寺村被县委评为首批“五好村”、“十强村”,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王丕江本人先后受…  相似文献   

3.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1,(24):36-36
著名作家冰心曾经这样评价周恩来:“他付出的爱最多,他得到的爱也最多。”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常说,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他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反复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要“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  相似文献   

4.
宋玉英 《当代贵州》2014,(29):55-55
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的带领下,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绿洲,曾经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村寨点燃了共奔小康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5.
《世纪风采》2008,(10):F0002-F0002
高淳县武家嘴村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石臼湖畔,面积0.472平方公里,213户916人,曾经是一个人均不足三分地,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如今是著名的“金陵首富村”、“全国文明村”、“中国民间造船水运第一村”。  相似文献   

6.
<正>在盘县四格乡坡上村活动室,一系列的荣誉似乎在告诉人们这个村辉煌的发展历程:六盘水市民主法制示范村、贵州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省市两级"五好"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李碧峰曾经的乡村教师经历不仅帮助他积累了知识、锻  相似文献   

7.
袁燕  华姝 《当代贵州》2022,(47):44-45
<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村BA”乡土文化的强劲活力和强大动能,带来了一个精神焕发、自信欢乐的乡村。今年夏天,“村BA”让养在深闺的台盘村在全国火“出圈”了。“现场氛围真的太赞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社交平台转发“村BA”相关视频并点赞。接到“村BA”邀请,中国篮协主席姚明表示,很想去现场。但他同时担心,“我不确定我能拿到票。”  相似文献   

8.
读报获悉,河北省农村有一位名叫张振山的村党支部书记,生前勤政为民,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深受群众拥戴。他病逝后,村里请著名作家魏巍给他写下了如下碑文:“数十年他没喝过公家一盅酒,没用过集体一根柴,没花过公家一分钱……”这接连所用的几个“一”字,是何等的难能可贵!读来着实令人钦佩,不禁生出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9.
现年46岁的河南省许昌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国华,当年出任县长时仅33岁,出任县委书记时不过35岁。当他面对检察官讯问时,曾不止一次骄傲地说:“当年我是全省最年轻的县委书记。”很多曾经与他共过事的人对他的评价是:有魄力,年轻有为。  相似文献   

10.
从1992年到1997年,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宏伟村的村民曾连续6年集体上访,所以,宏伟村被人称作“上访村”。从此,宏伟村不但使区、市的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感到挠头,而且还在省里“挂了号”。后来,只要一提起宏伟村来,就连许多“老信访”都直摇头:宏伟村是瞎子闹眼病──没治。正是在这种“大乱”情况下,共产党员张德柏出任宏伟村党总支书记。张德柏当过兵,经过商,在群众的眼里,他是个“大能人”;在组织的眼里,他不仅是个人才,也是听党召唤的好党员。为了当好“村官”,他把自己的6家企业全部兑了出去,为此,他每年少…  相似文献   

11.
自从当选为乐至县大佛镇弥陀寺村党支部书记后,大学生“村官”雷勇就烧了“三把火”,确定了“团民心、抓产业、修村道”的工作思路。曾经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已焕发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2.
提起肃州区金佛寺镇红寺堡村, 老一辈的村里人都清楚地记得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东边的道道西边的梁,户户都有光棍郎。”“双培双带”鼓起“钱袋子”村党支部要求每个有劳动能力的  相似文献   

13.
50多年前的得胜门,曾经是个“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地方。20年前的得胜门,也还是个打犁打耙的小村庄,村民们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如今的得胜门,是一个以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建筑建材业为主的企业村,拥有8大经济实体,企业职1870人,固定资产2800万元,流动资金580万元,个体工商户583户。1998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村民人平纯收入4000元。该村连续8年被评为岳阳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8年被评为岳阳市“文明建设标兵单位”。村支部书记陆忠柏,五十挂零,中等个,根结实。他是个“老三届”,高中毕…  相似文献   

14.
他,生命的年轮已圈了 65道,中等身材,身患高血压,说话慢条斯理,脸上写满笑意。他就是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拉揽乡高寨村年逾花甲的退休教师,村计生协会会长、苗族共产党员何国相。   人们敬重他,是因为他以村计生协会为依托,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对救助贫困母亲工作呕心沥血,从而使高寨村先后荣获省、州、县“计划生育合格村”、“协会合格村”、“幸福工程项目村”、“光明工程村”、“文明村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村”的光荣称号,奖状奖旗一串串。而何国相也荣获了国家级“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工作者”称号。国家幸…  相似文献   

15.
搁浅的人生     
东丰县红石乡红郎头村有一位“资深”的老支书,他叫杜学荣,今年52岁。他于1969年入党,1974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去年年底,因酗酒摔断了小腿骨而无法“组阁”,不得不辞职。他在任24年,从让人称赞的“标兵”蜕变成了让人唾骂的“败家子”。懒于修身导致蜕变杜学荣年轻时“根红苗壮”,担任红郎头村党支部书记时才28岁,是全县当时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头几年他干得真不错,带领全村父老乡亲战天斗地,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无论于什么他都“要个样”、“争个先”,结果两年就使红郎头村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五年就甩…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日在宝坻区牛家牌乡前普贤坨村走访时。在村支部的会议室里,无意中翻开了村里的账本,“05年大队(指村委会——编者注)借李秀双现金281000元”一行字赫然映入眼中,李秀双是何许人?他为什么会把这么多钱借给村集体呢?  相似文献   

17.
一位农民老党员的心愿李雪萍年“七·一”前夕,来自我省潞城市黄沙岭村的农民老党吊段来喜将2000元党费郑重地交给了党组织,他说:“这是我对党的生日的一份心意,请你们一定收下。”61岁的段来喜同志是我省有名的种粮大户。1985年以前,他承包村办煤矿,经营...  相似文献   

18.
他敢碰硬,为了村集体利益锱铢必较;他敢创业,带领乡亲们3年便摘掉了“贫困帽子”;他敢担当,始终把群众的事、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他身兼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不断创造“后进变先进、贫困变富裕”的传奇,令两个村的百姓津津乐道的是——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汇》2006,(6):F0003-F0003
南宋村在发展,在腾飞,南宋村村民在村党总支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大路。村党总支书记李保富是他们的带头人,“领头雁”。他曾多次荣获省“劳动模范”,“特级劳动模范”,省“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0.
<正>“有他在,我们全村人就有了主心骨。”走进牡丹江市西安区海南朝鲜族乡北拉古村,村党总支书记孙立新是乡亲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人。曾经的北拉古村是一个“存在感”极低的村庄,孙立新上任之初面对的便是一张难度很高的“考卷”:村容村貌差、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怎么办?面对村民期待的目光,孙立新以解题的姿态,带领村民破解了一道又一道发展难题,全力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