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6年春节,读者赵先生给本报打来热线说,他在今年的发拜年短信热潮中发现一个新的现象,许多人都在短信的最后注明“这条短信是我原创”的意思,他一上午收到的12条拜年短信中有四条都有这样的内容。他问过几个朋友,都表示收到过类似的拜年短信。赵先生认为,这说明人们在拜年短信中注重原创精神,而不是像往常那样一味地转发。  相似文献   

2.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从此短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在我国开通手机短信业务则是在1998年。短短几年的时间,短信由纯文本的形式逐步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形式转变。其发展变化之快.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据调查,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3年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全球每年大约有3600多亿条短信在无线的空中传送。可以说,短信文化的历史不长.但是当今的使用率极高。  相似文献   

3.
那天晚上     
2010年2月21日,庚寅年正月初八,新春的气息还很浓郁。傍晚时分,关于地震的传言铺天盖地而来。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短信一条接着一条,人心惶惶……每个电话每条短信似乎都言之凿凿,派出所传来的消息,公安局传来的消息……所有的社会关系在这个时候都在高速的运转……  相似文献   

4.
李琳 《人大建设》2004,(4):36-37
如今,收发手机短信已成一种时尚。亲朋好友或上下级之间互用短信问候,本是一种很正常的交流方式。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湖北省枣阳市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在收到一条短信后,竟把发信人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5.
屏幕上赫然出现了25个未接电话和一条未读短信。有妻子的20个,我父母的5个。未读短信是妻子发来的,只有3个字"算你狠"。身为警察,逢年过节遇到值班、加班是很正常的事情。十几年来,家人似乎习惯了这种清淡的过节气氛,有我没我一样过节,连句埋怨的话也懒得再说。可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却因为手机里的25  相似文献   

6.
2013年9月11日《检察日报》刊登陈怀瑜的文章,文中指出这两天,很多湖南邵阳市民接到一条短信:“邵阳人要说邵阳好,家乡才能真的好。”短信是邵阳市综治办发来的,短信称,请接到省里民意调查电话,同时给出了客观公正、积极评价的市民,凭通话记录每人可领取误工补贴300元。  相似文献   

7.
鲍锋 《今日海南》2013,(10):20-20
最近一段时间,记者总是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广告短信,要多烦有多烦。包括五花八门的卖楼、贷款、商场促销、保险……有的时候,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十几条短信一连响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手机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玉田 《人民公安》2007,(21):12-14
萧萧落叶迷人眼.垃圾短信满天飞。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4.6亿.平均每天有超过5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手机短信已经成为国人一种非常重要的通讯与娱乐工具。然而。短信也是一柄双刃剑,我们在享受信息便捷的同时。不得不随时面对垃圾短信的骚扰。共同努力。提升刚刚兴起的“第五媒体’’的公信力。让人人用上没有被垃圾短信严重污染的“绿色手机”,这是众望所归。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舒兰市纪委向当地所有移动用户发送短信。对144名重点岗位中层干部进行“优秀”和“较差”评定.每条信息付费1元,同时可以查询参评人的票数及排名。市纪委已收到3万多参与者的有效短信5万余条,占当地人口总数10%以上。但如此“短信民主”在受到肯定的同时.更遭到许多人的反对。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3,(31):54-55
一条庆祝短信被误认为营销类短信,曹丽律师的手机莫名被锁定。费尽几番周折找到答案,协商电信单位开通短信功能未果,2013年8月28日,曹丽律师一怒之下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黑龙江ON"大庆市电信分公司和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恢复短信功能,赔礼道歉,并赔偿当事人损失1元钱。该律师表示:“我不仅是在为自己维权,也是为广大电信手机用户维权。”  相似文献   

11.
路榕 《人大论坛》2010,(2):28-29
元旦刚过,许多热衷网购的贵阳市民却抱怨连天,原本高效及时的快递公司频频迟到,于年前购买的商品却连一点影子都没见着。 很快,不少购物者收到了一条发自卖家的道歉短信——  相似文献   

12.
段一信 《台声》2004,(6):38-38
“短信”可以说己成为21世纪年轻人沟通的最新方式,有台商抓住这个商机希望发掘两岸短信市场。 据“中央社”报道,岛内的原形台风眼集团总经理陈嗣添说,有74%的年轻人平均每天发送3通短信。若以使用量来看,尤其15至19岁的青少年有79%每天发短信超过7次,两岸短信市场预计潜在商机达千亿元新台币,该集团己领先台商抢食这块大饼。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16日《河南日报》刊载李英锋的文章,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用了大部分空闲时间收集人大代表们手机中的垃圾短信。“一周的时间,我已经收集了17条诈骗垃圾短信”。他举例说,有的运营商将一些客户列入享有特殊待遇的“红名单”。  相似文献   

14.
“徐老师,这里一切无恙,学生们也都很挂念您,望您阖家幸福,常回来看看。”如今已在一家民企担任总经理的徐准给记者看了这条短信,短信是不久前浪放完小的老师发给徐准的,他一直保留着。  相似文献   

15.
张新实 《创造》2009,(7):85-85
最近,济南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修身养德短信征集活动,并明确要求全市副局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要创作编发一条廉政短信。  相似文献   

16.
词典     
《时事资料手册》2005,(4):76-77
拇指经济 用手指熟练操作手机写短信的人被称为“拇指一族”。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由手机短信构成的产业和市场,被称为“拇指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05年大年三十(2月8日)到正月初七.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110亿条。市场收入11亿元。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05年第一季度短信发送量达902亿条。小短信无疑是大市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保安》2012,(6):62-62
我在一家公司从事保安工作,今年2月份有一名员工企图将从厂子偷的零件带出,被我在工厂门口发现,他因为偷东西被公司辞退。过几天之后我就收到一条辱骂的短信,一开始不知道是谁,也并没放在心上。但是自那以后类似的短信几乎每天都能收到,  相似文献   

18.
短信自产生以来,这样的表述总困扰着我们:“这是一条来自古埃及的咒语,将它发给您的五位好友,你就会幸福一生……,否则就会……”还有总会不期而遇的“黄段子”,几乎每一个手机用户都收到过。笔者曾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一篇(《红色短信暖了党员心》的文章,大体是说静安区的党员服务中心在现今党员流动频繁、教育管理不便的情况下,通过短信的方式,沟通、联系、服务党员,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凝聚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而这种短信被党员们称为。红色”短信。  相似文献   

19.
莫鹏燕 《前沿》2006,(12):191-193
手机短信作为用文字传递信息和沟通的一种方式,让拇指灵敏发达起来,现代电信的业务具有了技术和文化的双重色彩。因此,顾名思义,本文称之为“拇指媒体”。短信不仅已经为网络以及电信业带来了暴利,还为广播电视业以及报业创造了新的商机,对于短信这一新的媒介形式,本文从理论分析入手,阐述了短信的概念和特点,并且从传播学角度深入分析了短信作为新的媒介形式的特征,同时建议应加强对手机内容的监管。  相似文献   

20.
手机短信在其出现至今的几年问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和蔓延式的扩张,我国短信业务大幅增长始于2000年,此后六年增长了300倍,2005年超过2500亿条。随着手机的大众化和短信服务的广泛展开,这种势头在短期内仍将大幅上扬,尢论是出于个性的追求,还是消费习惯的养成,都注定这种流行绝不会是昙花一现,可以说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而且业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根据雷蒙德·威廉斯对广义文化的三个定义,其中文化亦可以理解为:“某一特定的生活方式,无论它是一个民族的,还是一个时期的或者是一个群体的:”也就是说,和电视、体育等一样,短信沟通在成为人际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