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附着在权力上的咒语,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腐败".而政党是公民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政党与公共权力之间密切的联系,衍生了政党活动领域特有的腐败形式.从德国前总理科尔的献金丑闻到英国工党的卖官鬻爵.政党腐败充斥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以至于在以色列,政党被评估为最腐败的单位.政党腐败不仅严重损害政党的公信力,甚至还会威胁民主政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政党腐败已被纳入国际社会反腐败的框架中,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3.
刘绍堂 《创造》2003,(9):50-50
无论权力大小,只要有权力存在就可能有腐败与之相伴。这不仅是中外历史政坛的遗训,而且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坛都难以根除的毒瘤,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管理体制正处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腐败问题容易发生。当前在县处级及其以上领导干部中频频发生大案要案的同时,一些乡镇级、科局级,甚至村级、股所级等基层领导干部的腐败事件也屡见不鲜。那么,基层领导干部权小势微,也会发生腐败的根源在哪里呢?一、"吃了嘴软,拿了手短"是导致基层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社会根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也会自然而…  相似文献   

4.
提起法治领域的腐败 ,人们通常会本能地想到“司法腐败”这一众矢之的。诚然 ,司法腐败是权力腐败在法治领域的重要表征 ,不过 ,颇具隐蔽性的立法腐败也是不容漠视的权力腐败现象。相对于司法腐败 ,立法腐败的潜在危害性尚未引起包括法律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警惕和重视 ,鲜有对立法腐败的警示之声。倘若说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那么立法可以视为社会正义的第一道堤坝 ,是法治长城的重要基石。立法谋私、立法“走私”等立法腐败现象势必会对社会正义和法律的尊严造成难以估量的戕害 ,滋生“劣法”甚至“恶法”的立法活动势必蜕变为动…  相似文献   

5.
王剑 《思想战线》2011,(Z1):284-285
腐败的实质是滥用权力,凡有权力之处,不管权力的大小多少,都有腐败的可能。所有的腐败都是以权力为中介,并围绕权力这个轴心展开的,离开权力,腐败就会失去生存的空间。因此,反腐败就必须制约权力,否则我们在其他方面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制约权力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三是以道德制约权力。在实践中这三种途径的权力制约应该整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防止滥用权力,又充分体现权力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腐败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腐败行为是“权力的资本化”,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是“权力的寻租”现象;腐败生长于权力又受控于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加强监督是防止公共权力腐败的重要措施,我国对公共权力的监督非常重视,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建立了大量的监督机构,也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监督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相当一些权力部门仍然存在监督死角,有些执掌公共权力的人包括一些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长期进行、持续恶化的腐败行为没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和恶劣的政治影响。由此可见,对腐败行为的监督亟待加强。但加强监督不能简单地依靠增加机构和人员,因为这样做既会进一步加重已经不堪重负的财政负担,同时,也未必就能达到预期效果。那么,当前怎样来加…  相似文献   

8.
一、腐败的表象及本质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而括之,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若细分起来,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信用卡上大做…  相似文献   

9.
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般认为在这句话里表达的意思是权力必须有某种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由这句名言我们开启的制度设计是权力应有所约束。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也许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停留在权力必须约束,停留在权力必须监督。事实上,这句名言中的“权力”如何界定?“腐败”如何界定?“绝对”如何理解?为什么权力天生具有腐败的倾向?为  相似文献   

10.
不仅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相对权力同样导致相对腐败。绝对权力的腐败是专制下的腐败,相对权力的腐败是法治下的腐败,即法治堕落为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韦伯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行为僵化;另一种是"阿伦特式的官僚主义",即执法和司法官员的冷漠无情。拒斥和批判这种以法治为名的官僚主义,正是从古至今中国政治伦理的关键所在。不同于西方法治视野下的"腐败"重在"徇情枉法",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的腐败在于"以权谋私"。相比于不守法律的绝对权力和绝对腐败,被法律腐化的相对权力和相对腐败,是"无药可救"的腐败。如何避免堕落为"僵化冷漠"的官僚主义,是法治建设中最应当警惕的危险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2.
试论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的核心和要害是权力腐败。权力腐败导致社会财富流失,直接影响经济建设,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动摇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威胁社会的稳定。权力的自蚀作用,权力的过分集中,监督制约机制的松散、不健全,腐败分子经不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等是造成权力腐败的重要原因,反对权力腐败的关键是权力制约。  相似文献   

13.
资产阶级学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乱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乱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权力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权力有三个特性。即:阶级性、强制性、腐蚀性。权力自身客观存在的腐蚀性,加以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则是腐败滋生的总源头。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虽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社会腐败,如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拐卖妇女儿童等,但我们  相似文献   

14.
胡毅 《政策》2003,(10):42-42
在反腐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导致腐败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对一系列大小案例的剖析,我们发现,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权力被某些人滥用。加强对权力的制衡,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和蔓延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看,权力腐败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权力垄断型腐败。本来,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都要用于为人民谋福利,它是一种公  相似文献   

15.
陈魁 《前沿》2003,34(9):163-165
政府的行政权力具有一定的内在特性 ,这些特性导致了政府行政权力自身有向腐败发展的趋势 ,在没有外在力量制衡和约束的条件下 ,这种腐败的趋势将是必然的。从根本上治理政府行政权力的腐败 ,就需用外部力量限制政府行政权力内在特性发生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彭云业  张德新 《前进》2002,(11):39-40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也称权力寻租。关于腐败的内涵或解释,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尤其是公共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的蜕变。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极易给腐败铺设温床,造成消极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呈阶段性高发的态势,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酿成极大恶果。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可以有多种方法或措施,而综合起来看,既治标,又治本,且快速高效之方法莫过于依靠完善的行政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7.
卢尚涛 《传承》2011,(5):84-85,88
腐败是现代社会的毒瘤,也是现代国家最大的腐蚀剂。权力腐败则是腐败的核心,它不断侵蚀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今,各个国家正在逐渐加大对权力腐败的惩治力度,以控制权力腐败。通过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个方面指出权力腐败的基本危害,并提出惩治对策,即基于权利、社会和权力三个方面建立一个完善的权力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孟德斯鸠有一句精辟的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教授阿克顿也曾直言:“权力导致腐败,失去监督的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沈阳“慕马”案件中,我们发现,被依法处理的腐败官员中,涉案领导干部多达106人,而且大多是  相似文献   

19.
位丹丹 《传承》2010,(12):126-127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近日发表曹儒国的署名文章,对权力“期权化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文章说,相对于一般腐败行为,期权化腐败有三个特点:一是性质模糊。它交易的是一种“权力”,不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