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群众》2004,(12)
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地税机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税收服务,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组织收入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1-10月,全省地税系统收入576.85亿元,同比增长42.21%;完成社会保险费278.27亿元,同比增长34.17%。地税收入增幅位居全国第一,地税收入总量跃居全国第四,提前2个月超额完成省政府年初下达的税收计划。在大力组织收入的同时,各地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下岗再就业人员等进行扶持,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税收服…  相似文献   

2.
2005年,全省地税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收入可持续、服务更效能、管理现代化、队伍学习型”的工作思路,确保地税收入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和不断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1-11月份全省地税部门组织的各项收入首次突破1200亿元,达1200.29亿元,增长20.43%,增收203.66亿元,在2004年收入总量超过千亿元大关后,…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07,(4):58-59
1997年我省地税、国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厚积薄发,地税部门肩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征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2005年,全省地税系统按照“收入可持续、服务更效能、管理现代化、队伍学习型”的工作思路,确保地税收入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和不断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增长,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文化大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05年1至3季度,全省地税部门共组织各项收入987.85亿元,增长20.63%,增收168.9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665.60亿元,增长17.77%,增收100.41  相似文献   

5.
1997年我省地、国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厚积薄发,地税部门肩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来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征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地方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经济来源,发挥着调节地方经济的职能作用。南昌市地税局从1994年成立至今已组织地方税收累计超过百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5%以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0%以上。特别是去年,该局组织收入17.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52%,增幅居全省地税之首。今年1-8月,南昌地税再创新高,累计组织各项地税收入1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3亿元,同比增长29.66%,为南昌实现快速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在局长、党组书记朱文保带领下,局党组一班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理财原则,秉承"实、稳、优"财税核心价值理念,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努力为"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服务.2012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收入4640亿元,比2007年增加2665亿元,年均增长18.6%,其中社保费收入1412亿元,比2007年增加878亿元,年均增长21.4%.全省地税收入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 坚持促进发展,税收调控能力显著增强 始终坚持把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作为地税工作的第一要务,充分发挥税收引导和杠杆效应,推动地方在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涵养财源、集聚财富,增强政府调控实力.  相似文献   

8.
“九五”时期,宜昌市地方税务局充分发挥地税职能,大力开展“双增”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税收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经济与税收的协调增长。“九五”期末,全市地税收入达到12亿元,是期初的2.5倍,地税收入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由1995年的2.28%、38.87%增长到2000年的3.18%、45.74%。  相似文献   

9.
1997年我省税务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迎来厚积薄发,地税部门肩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07,(11):I0003-I0004
1997年我省地、国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厚积薄发。地税部门扁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征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政策瞭望》2008,(1):58-59
1997年我省地、国税机构进一步分设以来,全省地税部门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762亿元,年均增长29%;其中:税收收入4628亿元,年均增长25%;社保费等非税收入2134亿元,年均增长43%。2006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突破1500亿元,达1557.98亿元,增长21.41%;其中:税收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000.12亿元,增长19.01%;非税收入突破500亿元,达557.86亿元,增长25.95%。2006年全省地税收入是1997年的10.74倍。回首我省地税发展历程,十年艰苦创业、厚积薄发,地税部门肩负财政收支平衡的"托盘"责任更加重大,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更加突出,服务民生、强化社保、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功能更加强大,并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地税征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2007年税收工作成绩显著,应充分肯定2007年全省税收工作成效明显:全省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各项收入614.3亿元,首次突破6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7%;组织收入的总规模西部第一,收入增幅列全国第三,增长速度和增收绝对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670亿元,增长24.4%,增收131亿元,收入规模、增幅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贺州市地税局从税收工作实际出发,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执行、严密监督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建设,稳步推进税收法治化,促进税收现代化,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2015年,该局组织税收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收2.43亿元,增长13.2%,增速位居全区第一。提升执法效率和行政效能,稳步抓好各项改革。一是落实管理服务规范,促进业务流程规范有序。深入开展"便民办税  相似文献   

14.
江苏地税组建六年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法制、公平、文明、效率”为理念,以组织收入为中心,全面加强税收征管,确保了全省地方税收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地税收入从1994年的64.3亿元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吉林省地税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吉林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提高税收服务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实现了税收收入及其他各项工怍新跨越。截至8月末,全省地税系统共组织地税收入90.2亿元,同比增加12.6亿元,增长16.2%。多辟挖潜增收之路。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深入开展行业、区域税收兮析,省局按月对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1880户重点税源企业实行重点监控,及时指导基层加强源泉控管。大力压缩欠税,今年以来入库欠税4.2亿元。加强难征易漏行业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浙江》2006,(5):I0002-I0002
2005年,全省地税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收入可持续、服务更效能、管理现代化、队伍学习型”的工作思路,确保地税收入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和不断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可持续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促进文化大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2005年全省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达到1276亿元,增长19%,月均收入过百亿元的大突破。2005年,全省地税系统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地税收入可持续增长。一是下发《关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和征管资源进行整合,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相关税收政策操作办法。二是优化收人结构。进一步加大营业税的征管力度,努力确保营业税收人保持快速增长;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做好开征建筑用石资源税的落实工作;在全省各地全面开展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明确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的增值税征收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政策。三是地方可用财力大大增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社会保险费费源普查,推广“五费合征”,逐步统一社保费征管模式。四是加强各项税费管理,确保收入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开展“双增”活动 服务经济建设 “双增”工作是地税部门根据分税制原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积极主动为发展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增效、政府增财的经济活动。近几年,我们荆州市地方税务局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促进了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九五”期间,地税收入由23442万元增加到54820万元,增长133.85%;地方税收占GDP比重由1.18%增加到1.82%,提高了0.64  相似文献   

18.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今年以来 ,全省各级财政、国税、地税部门按照做大经济和财政收入“蛋糕”要求 ,抓住经济发展有利时机 ,强化收入征管 ,收入组织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截止 1 1月 2 0日 ,全省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6 5 8亿元 ,为预算的 1 0 4 2 % ,按可比口径增长 37 9% ,提前 50天完成全年预算。国税部门组织收入 370 9亿元 ,为年计划的 1 0 4 % ,增长 2 5 3% ,其中组织地方收入 88 4亿元 ,提前 4 0天完成全年计划。地税部门组织收入 2 0 5 5亿元 ,为年计划的 1 0 2 8% ,增长 35 3% ,其中组织地方收入 1 56 4亿元 ,提…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4,(11)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决定,1994年7月,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分设成立。十年来,江苏国税人坚持依法治税,为国聚财,1994-2003年,全省累计组织国税收入6009.7亿元,年均增长19.8%,其中,国税部门直接组织收入5006.4亿元,年均增长17.3%。继2003年全省国税总收入实现超千亿的历史性突破后,今年有望突破1600亿元;十年来,江苏国税人坚持科技兴税、管理强税,改革收入计划管理,取消指令性税收计划,全面推行征管质量考核,有力地促进了依法征收;十年来,江苏国税人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累计办理各类税…  相似文献   

20.
周平川 《前进》2003,(11):28-29
经济税源是经济发展成效的重要体现,税收是经济结构调整成效真实而直观的反映。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初见成效,调产项目的投产见效为税收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税源增长点正在形成并逐步壮大,在地税收入上也体现了明显的效益。一、关于新增地税收入的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1999年以来,我省调产项目的实施和陆续投产见效,有力地促进了地税收入的增长。2002年,调产项目投产达效新增地税收入2.1亿元,占当年全省地税收入增加额的20%,拉动地税收入增长2.53个百分点。调查情况表明:第一、新的经济税源增长点正在形成。调查显示,322个投产见效调产项目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