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阿明 《瞭望》1992,(26)
《瞭望》周刊13期上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题叫做《别忘了他》:在审判伪劣商品的被告席上站着两个受审者,一个是“厂家”,一个是“卖者”。可是标题却提示我们,这里还缺了一个人。这个应当受审而尚未站到审判台上的人是谁呢?哦,原来是他——你看,画中有一只大手正在将他推向被告席,他就是那个手中提着贿金的“鉴定专家”。 这幅画画得实在是好。时下人们对打着各种“名牌”的伪劣产品痛恨已极。一家报纸上说:“名优称号满街走,上了当的恨难休”。恨谁?同假伪劣商品一样,除了恨“厂家”、恨“卖者”之外,恐怕这里就有个“鉴定专家”吧? 这幅漫画也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产品的金  相似文献   

2.
张嵌 《各界》2014,(9):54-57
理解一个人需要多少年。赫赫有名的东林党魁首,晚明名臣邹元标用了四十年。那个曾经被他憎恨,而最终被他理解的人,就是万历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作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万历晚期至明朝天启年间的政治明星。邹元标,在万历登基的早期,却是一个出名的“愤青”。邹元标,字尔詹,号南皋,江西吉水人。史书上说他“九岁通五经”,是当地出名的神童。他后来创建东林党的“战友”顾宪成曾说他“少有大志,性刚直,早年就学时,曾因忤逆师意遭罚。”  相似文献   

3.
在大半生经历中,我最崇敬的是我大学时的校长马寅初先生。因为他不仅有学识,有思想;而且有正气,有铁骨! 一早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就钦佩马寅初先生。我从书刊上得知,他与陆游、秋瑾、蔡元培、鲁迅同乡(皆生于浙江绍兴),是191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19年北京大学第一任教务长。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不顾生命危险,讲演着文揭露四大家族发国难财,蒋介石对他又恨又怕,秘密把他关进贵州息烽、江西上饶集中营长达两年之久,尔后又将他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铁窗生活与软禁岁  相似文献   

4.
今年42岁的周跃是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洋博士”——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可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谦虚质朴,待人和蔼,没有一点架子。他当上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之后,仍然是此风不改。 周跃从事生态工程、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环境政策和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已有  相似文献   

5.
方舟子 《各界》2008,(4):52-53
一   万历五年九月,首辅张居正之父病逝,按当时的丁忧制度,他应离职回家乡守制27个月.当时内阁还有次辅吕调阳、张四维,不过形同摆设,事无巨细都由张居正定夺,两人不敢担当首辅重任,上疏援引先朝故事,请皇上谕留张居正在官守制,即所谓"夺情".明神宗接到奏疏后,下旨夺情.张居正连上三疏乞恩回乡守制,神宗也连下三旨慰留,夺情遂成定局.对这种公然违背封建礼教的举动,自然引起了守旧官僚们的强烈反对,神宗廷杖了几名言官,才把朝野舆论强压了下去.史书却谓,所谓夺情,乃是张居正和掌印太监冯保的阴谋.……  相似文献   

6.
谢绝说情     
"说情"算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顽症,经久不衰,危害也是很大的. 明代万历午间,宰相张居正曾公开宣称"立贤无名,唯才是用",并张榜规定"大臣子弟,不宜与寒士争进"可在私下却为他三个儿子的"高考",堕入了"说情"的漩涡之中.长子张敬修由于"说情"没有"到位",名落孙山,张居正为此勃然大怒,下令停止这一科的"馆选";次子张嗣修参加考试,张居正命亲信张四维任考官,又派兄弟张居直去向"临川才子"汤显祖"说情",结果以探花及第;到了万历八年,张居正"赤膊上阵",替第三个儿子张懋修的廷试策问卷代笔,终为状元.由于身居首辅的张居正为三个儿子得举谋官而带头兴"说情".结果上行下效,其他官吏也纷纷不择手段走后门,通关节,使儿辈"相继得举",终使"立贤无名,唯才是用"的主张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7.
今年24岁的茹蓉,身高1.7米,大眼睛,有着江南姑娘的秀气。她是浙江绍兴人,生长在厦门。 穿上天蓝色制服才5年的茹蓉,是劫机事件中唯一两次遭歹徒挟持至台湾的空中小姐。一提及劫机,她是又恨又气。她说——  相似文献   

8.
大官怕小吏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大臣。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精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必定有理由。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27)
唐人在诗歌中多次提到对杨贵妃之"恨",不同时代的诗人虽心态各异但都可以用"恨"来概括。盛唐的杜甫极力批判杨贵妃的祸国殃民,他的恨缘于儒者的使命感。中唐白居易之恨更多的是一种遗憾,为爱情遗憾,为由爱情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晚唐的小李杜之恨更多的是借古讽今,对国家将亡的恐惧和无奈。  相似文献   

10.
流氓的变种     
舒展 《民主》2000,(12)
我认为对“文革”和腐败恨不起来的人,他不是人!至少不是中国人。“文革”砸烂了公、检、法,《宪法》成了废纸。那时的中国,是一个万家墨面,冤狱遍及国中,没有法制可言,人鬼颠倒,一片混乱的中国。当时各种大小流氓横行无忌。王洪文之类的小流氓爬上了副主席的职位,靠的是文化大流氓姚文元和政治大流氓张春桥;而张姚的后台是特  相似文献   

11.
大官怕小吏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大臣。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如此精明的先生讲述大官怕小吏的官场故事,必定有理由。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然而,排除爆炸物却容不得人犯错误。不要说判断上的错误。就是手指上一次小小的粗心与疏忽,都可能引起爆炸,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对一个认识终究有限的个人来说,要在成千上万次动作中不犯一次错误,那真是难以想象的。但在人民解放军的行列里,确有这样一位反爆炸破坏的专家。他就是解放军某科学试验场主任、反爆专家张志贤,今年四十九岁。他排除过上百种型号、上万件险情丛生的爆炸物品,死神在他面前怯生生地后退。有人说他“神”,也有人说他是与幸运相伴,但更有人说他是与死神相随。一句话:他被笼罩在一层神秘的迷雾之中,真可算是一个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相似文献   

13.
马立诚 《各界》2010,(11):42-45
张居正的美学 张居正就像时下的高级白领一样,很在意穿着。每天上班之前,他都要往身上抹点香脂,所到之处飘散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他每天都换一套衣服,他的衣服讲究质地与颜色,既光鲜悦目,又符合首席宰相身份,看上去精致高雅。他又素爱整洁,家居以及办公之处条贯井然,清洁光亮。这和北宋宰相王安石不修边幅、蓬头垢面的个性,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4.
郑浩 《侨园》2009,(12)
近些年流行的一句话既精辟又时髦--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他送到纽约,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把他送到纽约.  相似文献   

15.
说无怨无悔     
怨 是对人 ,悔是责己。怨之极是怨恨、怨愤、怨天尤人 ;悔之极是悔恨、悔吝、悔不当初。二者都归结到一个恨字上 ,恨人恨己 ,恨之不已 ,劳神伤身 ,其能享高年者几希?怨和悔不是哪个人无事生非 ,无病呻吟 ,而是人际关系中无可避免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人不能离群索居 ,必然天天与人有交往、有牵扯 ,而每个人又各有不同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人生道路和生活习惯。所以彼此的看法和认识哪能完全一致而毫无矛盾呢?有时认为人家不对而生怨 ,有时又认为自己不足而生悔。自古以来 ,怨和悔像两条绞索 ,牢牢地捆缚着人的一生。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 ,…  相似文献   

16.
王子云老人离我们而去已一年了。按说王子云先生94岁仙逝,也算高龄了。可他是在写作累了,躺在藤椅上,休息一会儿就没有起来,有许多事情还等着他醒来去做。比如:《中外美术考古游记》还在印刷车间,《欧洲雕塑史》只写了一半,《埃及雕塑集》、《希腊雕塑集》还在编写中。他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留下的工作别人又难以接替,所以,对于他的逝世,艺术界人士无不感到切肤般的沉痛! 王子云先生是艺术界的巨子,但又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生前故后知道他的人范围很小。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描写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家三代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两人爱情历程为主线展开,其中主要刻画了希斯克里夫的爱恨情仇,它描述的就是一个"杜鹃的故事"。作品中呼啸山庄的老主人厄恩肖从利物浦捡来的弃儿希斯克里夫就像杜鹃一样,他的爱恨情仇给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带来的是灾难,他给他爱的人、他恨的人带来的是死亡,最终他也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终结了他可怜、可悲又可恨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袁恒雷 《侨园》2012,(5):23
2002年,以色列人泰勒·本·沙哈尔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课程——《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每周两次,他在课上并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泰勒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他最初开设这门课时只有8人报名,其中两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有近四百人报名,到了第三次,学生达到850人,他开始感觉到紧张和不安,因为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媒体朋友都出现在他的课堂上了.  相似文献   

19.
神探的自述     
1.76米个子,瘦瘦的,随便而且普通的装束。说不上英俊、潇洒,很老实的样子,是那种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他有一个比真名更响的名字“鱼猴子”,这是专在列车上下作案的贼给起的。贼恨他,因为他是专在车上、车下抓贼的刑警。从1982年到现在,他抓获够处理的违法犯罪分子多达1700多人,足以装一列客车了。他抓贼的故事很多,也很神奇。铁道部公安局去年授予他“全国铁路破案尖兵”称号,今年初,公安部授予“优秀民警”称号。他就是齐齐哈尔铁路公安处刑警大队探长、二级警司李永江。  相似文献   

20.
张世贤曾经当过县委书记。在山西,他曾是第一个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土地下放,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县委书记。但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他又从那里“落荒而走”,老乡把他哭送出境。在沉默数年之后,他又担任了县委书记。来到稷山县,他已是44岁的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