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见春天     
“众里寻‘她’千百度”,《共产党员》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致推荐的“好朋友”。这条信息反馈上来,使我们十分感兴趣。翻开近期的《共产党员》,细看目录,我茅塞顿开:原来,《共产党员》与我们贴得这么近!正是因为可读性强,“学”与“用”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她才会被众多党支部书记所青睐。我们平汝支线地处  相似文献   

2.
春秋代序,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流逝,我这名二十几岁的青年党员,虽说党龄不长,但与《共产党员》结缘已经十年了。 说起相识,纯属偶然。那是1987年我读高一的时候,到同学家里玩,无意之中发现一本《共产党员》杂志,并一下子就翻到了“先驱者”这个栏目,其中介绍的是周文雍与陈铁军的故事。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着,此页中间周文雍在左、陈铁军在右的两人全身照,右下角写着他们英勇就义时,陈铁军的“就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结婚典礼的礼炮吧!”那段慷慨陈词,跟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中的台词一模一样。没有想到,从此,我就同《共产党员》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喜看《共产党员》四变化1.办刊思想更加解放了。《共产党员》将“读者来信”排在前面, 将“编辑人语”置于其后,这同其他刊物习惯上的次序相反,恰好证明了《共产党员》谦逊的刊风,它的办刊主旨是要将最广大读者的根本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我对此很赞赏。2.警示教育更直观形象了。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我看《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不断创新从事政工工作30多年来,《共产党员》杂志始终伴我成长,伴我进步,伴我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我觉得,《共产党员》杂志最大的特色是创新,创新使《共产党员》杂志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共产党员》杂志自去年改版后,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编辑工作创新,刊物活力增强。如今年第4期刊发的《整治商业贿赂:板子还得打在“权”上》,第5期《唱响“八荣八耻”》中的“荣辱榜”,第6期《书记面对面》等等,都很新颖、有创意,深受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工作。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国第十九冶…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20,(1):63-64
《共产党员》党组织缺不了 党员离不开 入党积极分子都喜爱。《共产党员》杂志于1948年3月创刊,目前月发行量近120万册,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地方党刊,曾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致敬创刊七十年”等荣誉。作为辽宁省委主管主办的党刊.《共产党员》以宣传党的理论、报道党的工作,宣传先进典型、进行党员教育,弘扬时代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结缘     
那是1995年12月的一天,车间杜书记在一次学习会上号召大家订阅《共产党员》杂志。我立刻忐忑不安地问道:“不是党员的也可以订阅吗?”杜书记回答:“不但可以,而且热烈欢迎。”说句实在话,我一直认为《共产党员》是党内发行的,只有共产党员才有资格订阅呢。每当有人拿着《共产党员》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就从心里羡慕他(她)。我想:他(她)一定是一名共产党员。因此,听了杜书记的话后,我便毫不犹豫地订阅了一份《共产党员》。就这样,我与《共产党员》相识了。 如果说当初订阅《共产党员》是为了响应号召的话,那么现在我却是从心里喜欢上她了。刚开始拿到《共产党员》的时候,我只是盲目地随便看看,可是这一看不要紧,我是越看越爱看,于是便认真地学了起来。通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员》杂志,一个恒久不衰的“品牌”,具有令我着迷的魅力。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20 多年来,《共产党员》的“品牌”效应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使我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8.
自从本刊今年第2期“编辑人语”刊登了《告诉我,您对本刊满意吗?》一文后,编辑部不断收到读者的来信。信首大都这样写着: “编辑同志,我回答你……”接下来的内容虽不尽相同,有的观点还大相径庭,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却是相同的。有的来信说,我对贵刊十分满意,多年来,我是伴着《共产党员》成长起来的,这里刊登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来信说,我爱读《共产党员》,因为它常常刊载我们身边的党建经验和先进人物事迹,读起来感觉亲切;也有的  相似文献   

9.
过“五关”斩“六将”新说惠邦《三国演义》上讲了个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将其忠君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何尝不需要一种新的“过五关斩六将”精神!新时期共产党员应当过好的五关:一是金钱关。做为一个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0.
指路明灯     
今年7月1日,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作为一名在19岁就被党接纳的高中生,我激动不已。此时此刻,突然有四个亲切的大字跃入我的脑海——“共产党员”。是的,是《共产党员》一步步引导我追求真理,把我领进了党的大门。 我爸爸、妈妈都是老党员,《共产党员》杂志是我们家的常备“精神食粮”。小时候,爸爸、妈妈常把每期《共产党员》杂志用细绳串起来,挂在玻璃隔窗上。那时我总愿意翘首仰望她,觉得她是那么的神圣。“共产党员”是我最早认识的几个字。  相似文献   

11.
<正>党组织缺不了党员离不开入党积极分子都喜爱《共产党员》杂志于1948年3月创刊,目前月发行量超百万册,曾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致敬创刊70年’荣誉期刊”等称号。多年来,《共产党员》始终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毛泽东曾为杂志题写刊名。  相似文献   

12.
我十分喜爱《共产党员》这本刊物,因为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在我困惑时,经常能从刊物中找到意外的收获。前段时间,一些基层党务干部向我询问有关党员组织处置的问题,我虽然知道一些,但说不准确。恰好看到2003年第5期“党支部工作方法”栏目中列出了处置党员的流程图。恰如“雪中送炭”,帮我解决了难题。去年,我曾有过一份更大的惊喜。有一期“特别策划”的主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碰巧我们正在筹备全区的非公有  相似文献   

13.
《党建文汇》2021,(2):63-64
党组织缺不了党员离不开入党积极分子都喜爱《共产党员》杂志于1948年3月创刊,目前月发行量110万册,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地方党刊,曾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致敬创刊70年’荣誉期刊”等称号。多年来,《共产党员》始终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的亲切关怀,毛泽东曾为杂志题写刊名。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我看《共产党员》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第9期《共产党员》在手,开卷有益,裨益无穷。通读全册,感触良多。最大的感触就是新版《共产党员》已经化身为一本更具受众喜爱的刊物,让人有种春风化雨,滋润万物般的感觉。内容上,大量短小精悍的文章极大地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也大大丰富了杂志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的叔叔阿姨都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6.
“我还是共产党员嘛!”──记全国森林病虫防治先进工作者俞银大尉祖庚年过半百的共产党员、庆阳地区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站长俞银大,在林业战线工作30多年来,干啥都有个认真劲。问他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动力何在?他嘿嘿一笑:"我还是共产党员嘛!"这话听来简洁、质朴...  相似文献   

17.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好!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结束,今天,省委在这里召开“新时期党建研讨暨《共产党员》杂志创刊50周年座谈会”,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出席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目的就是想借省委《共产党员》杂志创刊50周年之机,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新时期党建  相似文献   

18.
我的书架上有两本书:一本《论党》,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尽管书的封面都曾被我涂得“面目全非”,但我仍珍藏着。因为它记录了那段可悲的历史,也刻上了一个被扭曲了的灵魂。30年过去了,如今虽说书架上新添了《刘少奇选集》,“两论”都收编在内,但总  相似文献   

19.
2001年第10期《共产党员》杂志刊登的一篇短文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县机关工作时,他的父亲与“法轮功”沾上了边。他知道了这件事后,马上就为父亲订阅了《共产党员》杂志。从那以后,他父亲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时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下来,还把杂志上刊登的有些文章推荐给别人阅读。当国家依法取缔邪教“法轮功”的消息发布后,他的父亲在恍然大悟之余感动地说:“要不是《共产党员》杂志帮我明辨是非,说不定我也会上李洪志的当。我要动员我那几个老朋友,让他们和我一样订阅《共产党员》杂志,好好学习,以免以后上当受骗。” 看了这篇文章,我很高兴,我们的党刊为发展党的事业,为维护国家利益,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做了有盖的工作。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像《共产党员》这样有较丰富的思想理论和文化内涵,在期刊界享有较高声誉,在全国有看广泛影响的刊物,它的读者不能只局限在党内,而应当努力扩大党外读者群,使这些代表先进文化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读者来信     
还不如普通群众呢,入党有啥劲?诸如此类的说法,让我开始怀疑起我看《共产党员》自己追求的方向。正当我困惑不已的时候,飘着棚户区改造不容马虎墨香的2006年第1期《共产党员》杂志到了我的手里。翻到“馨雨信看了贵刊2005年第12期《别箱”栏目中苗丽的来信,我大喜过了,棚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