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君 《海内与海外》2011,(11):25-27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要发展崛起,文化道德是最起码的底线,也是兴国之魂。没有道德作为基础的法律都会是浮云。邓小平一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惜一段时间里,经济硬过头了,另一头相对软了,杠杆出现失衡,社会问题也就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
何平 《东南亚》2006,(4):36-43
骠人是今天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入主缅甸之前生活在缅甸境内的一个民族群体,曾经建立过一个骠国,我国的《旧唐书》和《新唐书》都专门为骠国列了传。公元9世纪以后,骠国开始衰落。缅族崛起之后,作为一个民族群体的骠人也逐渐消失,骠人的历史也就成了一个谜。骠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民族?它究竟是消失了还是演变成了今天的什么民族?它与今天还存在的民族有没有关系?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一直在进行探索,但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即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骠人的族属及其下落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中南半岛藏缅语民族中最大…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能否重新崛起”虽然是现实的和前瞻的问题,但是答案却藏在俄罗斯历史的深处。本文尝试展开俄罗斯历史的视野,从俄罗斯文化对其民族性格和社会发展道路影响的视角,阐释俄罗斯民族发展呈现出“东方化一西方化一东方化”、“分一合一分”“钟摆性”的周期,以及这种周期与俄罗斯民族兴衰的联系。论文认为,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曲线来看,叶利钦/普京时代处于一个新的“西方化”的、“合”的兴衰周期的起点。当然,俄罗斯崛起的道路将崎岖曲折、荆棘丛生、关隘重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编辑要想毫无愧色地充当中华民族的文化脊梁, 守护民族文化的血脉与精神, 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建设,就需要具备新的境界在广度上具有更广阔的国际 文化视野,在深度上具有更深厚的专业文化素养,在高度上具有更自觉的民族文化意识。只有这 样, 才能更好地成为新一代文化大厦的建设者, 为中华民族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进而为全人类 的文明进步,做出当代编辑出版者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民族文化来源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实践,而究其承继的源头应追溯到9—13世纪古罗斯民族时期,因为俄罗斯民族是从古罗斯民族形成过程中分化发展而来的。古罗斯民族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立足的源头,而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在对古罗斯民族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俄罗斯民族文化受到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未成型特点的影响,在其起源之初具有显明的非类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2005年世界GDP总量排名中,印度排名第10位(7198亿美元),比2000年前提了2位(4775亿美元),经济总量提高的幅度之大令人瞩目;①《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显示,印度的竞争力排在第43位,比较靠前。印度正在用自身的发展演绎着大国崛起的神话。一、民族与民族问题印度是一个多语言、多民族、多宗教的大国。在印度,民族事务与宗教信仰、文化差异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民族问题。(一)印度民族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印度号称人种博物馆,在近五千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世界性的民族迁徙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是该国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在反映和体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俄罗斯民族呈现出极端性、矛盾性、情绪化相结合的、带有强烈民族主义意识的复杂民族心理,这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8.
近代西方以建立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为核心价值的民族主义(nationalism)概念,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展逐渐为许多人所接受。然而,移居英属马来亚的华族,其归属感经由县邑、方言群发展至涵盖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时,却发展出具有双重、多重、多样而又具弹性的性质,而非近代西方所强调对单一主权国家作排他性政治认同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9.
试述外来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的文化要发展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外来文化 ,尤其是中国、印度、法国等国家的文化对越南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越南仍然保留自己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民族、民族主义与民族分离--对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族主义具有分离性,现代政治民族则具有团结统一性.从长远看,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方向发展,用现代政治文化意识取代传统的民族血缘意识,以"国"立"民族"取代以"民族"立"国",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阶段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民族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地理因素、自然因素外,在其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对其文明特征、民族性格的影响巨大。本文主要从留里克王朝的建立与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引进,“罗斯受洗”与拜占庭文化的引进,鞑靼蒙古人的统治,彼得大帝改革引进西方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和十月革命的胜利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黎明 《东南亚》2006,(3):45-52
泰国总人口为6000多万,全国有30多个民族,其中泰族占人口总数的40%,老挝族占35%,华族占10%,马来族占3.5%,高棉族占2%。此外还有苗、瑶、拉祜、克伦、等山地民族。①主体民族泰族主要居住在中部地区;北部和东北部山区散居着种类复杂的少数民族,统称为山地民族;马来人聚居在南部与马来西亚邻近的北大年、陶公、也拉、沙敦、宋卡五府。这些民族群体之间有着各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及社会文化,彼此之间的差异多于认同,隔阂多于沟通。山地民族和马来人被视为不同于泰族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宗教文化上的异质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少数民族的边缘化问题,同…  相似文献   

13.
赵永胜 《东南亚》2009,(3):80-85
泰国北部诸多山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特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外部世界的冲击和各种异文化的影响下,泰北山地民族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的主要文化却得以传承和延续,成为其作为民族的重要标志,为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国际交流》2010,(2):13-1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由于历史和自然地理等因素,各民族之间、特别是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社会方面存在着发展程度的差别,存在着语言、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人文差异。逐步消除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人文特征。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必然要求。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项民族政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5.
黄倩 《新青年》2023,(1):40-41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底蕴,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既是一个国家的形象,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科学、全面、客观地阐释了文化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新时代青年要以拳拳之心、铮铮之志,爱中华文化,学中华文化,扬中华文化,兴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颜色既有美感功能也有信息功能。各种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附加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一个民族的颜色文化,有利于民族间的理解和交流。本文探讨汉民族颜色文化的主要内容,并与英语民族的颜色文化相比较,同时简要介绍东盟10国的颜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吴永年 《东南亚》2009,(3):74-79
印度民族的矛盾和问题复杂尖锐,不仅影响了国内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影响了与南亚诸国的关系。本文从分析印度民族问题着手,深入探讨其与南亚诸国的关系。通过它不仅了解印度崛起道路上的艰难,也使我们懂得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刘稚  曲干年 《南亚研究季刊》2022,(4):114-133+159
印度作为二战后独立的新兴大国,其民族国家建构与边疆治理关系密切。其中,东北边疆治理因其特殊的敏感性,直接关系到印度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与成效。总体上,近年来印度政府将东北边疆地区纳入统一的国家体系中进行治理,采取了与民族国家建构相适应的治理措施,推进了政治整合、国家民族与国家认同建构及现代国家建设等有利于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因此印度民族国家建构与其东北边疆治理有着深度关联的互动效应。从发展趋势上看,印度东北边疆治理将以确保稳定和发展为目标,寻求在民族国家建构与边疆治理的良性互动中有效应对风险,探寻可行路径,为国家的崛起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与文化安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由来、文化安全效应及其在文化安全中的普遍意义。文章认为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经历了英、法族裔之间的政治妥协、加拿大人在土著人问题上的道德反省、以及他们对种族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的超越这三个演进阶段 ;多元文化主义促进了民族认同 ,为加拿大消除其文化安全的内忧外患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身份危机 ;多元文化主义以民族政治认同统合族裔文化认同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它跳出了传统上以文化界定政治边界的思维定式 ,引起了人们在文化安全的维护中对民族的统一性以及对民族认同至尊地位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黄光成 《东南亚》2011,(1):74-79
国内对跨界民族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西南地区跨界民族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表现为对境外民族研究得少、对内在的隐性因素探讨得少、对综合性的民族问题研究得少、分层分类的案例研究得少等方面。因此,有必要将境内外的同一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和联动的对象来考察研究,对跨界民族双边的互动关系和交往特点,进行认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