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兰英等在12月20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到这个月,巴金《随想录》全书告竣,整整20年。《随想录》所创造的出版“奇迹”正是千万读者回应之声: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  相似文献   

2.
1956年,上海作家柯灵写了一个反映工商业改造的电影剧本《不夜城》。到了1965年,《不夜城》遭批,巴金被选作批判人。巴金试图推脱:"我对电影是外行,请别人写不行吗?"但被以这是政治任务为由拒绝。后来他想用拖延的办法过关,也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3.
请您评刊     
1956年,上海作家柯灵写了一个反映工商业改造的电影剧本《不夜城》。到了1965年,《不夜域》遭批,巴金被选作批判人。巴金试图推脱:“我对电影是外行,请别人写不行吗?”但被以这是政治任务为由拒绝。后来他想用拖延的办法过关,也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4.
1978年4月的一天,巴金收到一封从香港寄来的信件。信是老朋友潘际写的。潘际供职于《大公报》,主持副刊《大公园》。潘际约巴金为他主持的《大公园》撰稿。巴金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有些话在上海还不好写.也不好发。  相似文献   

5.
巴金原名李尧棠,“巴金”这一笔名,与他认为值得纪念的人有关。1927年,李尧棠赴法国留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尧棠完成了他的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这本书是他为大哥写的,准备寄到上海去自费出版。李尧棠并没有想发表,所以也没有署名。当时,他宿舍隔壁住着位学哲学的安徽同学——詹剑锋,这是他作品的第一位读者。詹剑锋读过《灭亡》以后,提出寄出前应该署个作者名字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文学巨匠巴金曾说过:"人活着,说的和做的要一致,这是达不到的。达不到也要这样做,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光明。"1979年,作家丛维熙把描写监狱真实生活的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寄给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年过七旬的巴金亲自过目拍板,不顾可能惹来的麻烦,让编辑以最快的速度和  相似文献   

7.
《党史纵览》2002,(3):47
1952年3月,巴金带领的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会见了他们。会见结束,创作组的同志们在讨论彭德怀的谈话时,都希望巴金能写一篇“会见记”来记录这次有意义的会面。 巴金用了三个小时的时间,“一挥而就”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 文章写成的第二天,巴金又参加了志愿军司令部欢迎“细菌战调查团”的大  相似文献   

8.
巴金与彭德怀相见在朝鲜山洞中许虔东50年代初,在抗美援朝期间,著名作家巴金两次赴朝鲜,写下了不少优秀的通讯和特写,出版了《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其中《团圆》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巴金的作品,对最可爱的人充满挚情,特写《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为...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不时在报刊上读到洪应的散文,像《女儿的手》、《蓝色的畅想》、《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常香玉纪念馆之梦》等等,都写得非常好,有的甚至让我忍不住剪下来夹在了笔记本中。身为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洪应工作那样繁忙,还能笔耕不辍,写出如此精到的美文,着实让我钦敬。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写了那么多。日前,当他将一本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印制精美的集子《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赠予我时,我真的感到既吃惊又兴奋。吃惊的是,集子中有相当多的篇目我过去还未读过;兴奋的是,那些我熟悉的篇目皆在其中。它们集合在一起,让我对洪应的创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作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策划、总导演,周恩来为《东方红》倾注了大量心血。所以,看过《东方红》的人,对戏中没有表现八一南昌起义的场面感到不解。  相似文献   

11.
1969年11月,公安部派出专人到上海市公安局,当时“文革”虽然已经深入,不过并没有对这里的管理造成很大的破坏。在到达的当天。来人向公安局军代表出示了有康生亲笔签字和谢富治批准的《处决卢福坦命令》。这个来头相当大的处决命令是针对一位79岁、在押几乎三十年的风烛残年老人的,军代表感到疑惑不解。然而,命令上面写得很清楚,所以,军代表立刻找人布置。  相似文献   

12.
正翻开《党史文汇》,就会感到有一股呼呼作响的浓浓气息向我们扑来。这是从过去岁月深处传来的不屈气息,是从革命历史峡谷里扑来的英雄气息。这气息让人喜悦,让人振奋,让人聪慧,让人沉思,让人英勇无畏地前进。该刊是我省唯一公开发行的通俗化、大众化的党史期刊,担负着为培养合格共产党员服务的光荣使命。在办刊实践中,其编者感到历史不仅是具体、逼真的,而且是鲜活、生动的,自己的责任就是要让历史复活,让  相似文献   

13.
蓦然回首,不知不觉间,我主编《党的生活》已经18个年头了.近些年,许多读者评价《党的生活》变样了,越来越让人感到亲近了.作为办刊人,我们为此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4.
1952年3月,巴金带领一个创作组,到朝鲜战场采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会见了他们。会见完了之后,创作组的同志们在讨论彭德怀的谈话时,都希望巴金能写一篇“会见记”,来记录这次有意义的会面。 巴金用了三个小时时间,“一挥而就”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这篇文章。 文章写成的第二天,巴金又参加了志愿军司令部欢迎“细菌战调查团” 的大会。这次大会,彭德怀又作了一次一个多小时的讲话。晚上回去后,巴金又根据听讲话时的心得对原文进行了补充,第二天把文章交给同志们看过,又参考大家意见略有增加,便将文…  相似文献   

15.
明红 《党史文汇》2004,(4):36-38
在上海幽静的武康路旁,有一座美丽的花园洋房.文坛泰斗巴金在这座洋房中居住了40余年.在这里,他接待过许许多多的不速之客--荣誉、灾难、劫后重生,送走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夫人萧珊,写出了被誉为"真正的灵魂呼号"的<随想录>和<再思录>.  相似文献   

16.
人至中年,渐臻沉静。书也越读越老,越读越少,手不释卷的不过寥寥几部。《随想录选集》是其中最为厚重的一部。捧读这部精选集,深深体会的是巴金书中那种无处不在的睿智和清明。  相似文献   

17.
<正>"你看,这张小报刊登的都是我们新沪的事,都是身边事,让人感到很亲切,我非常喜欢这张小报。"农一师阿拉尔市新沪热电公司运行部职工马艳祥拿着近期的新沪小报对笔者侃侃而谈。马艳祥评价的小报,名叫《新沪人》。《新沪人》开  相似文献   

18.
巴金在重庆     
从1940年11月到1946年5月,巴金曾经活动在重庆,投身抗日救亡与争取民主的洪流中,创作了《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名篇。身在“战时首都”的巴金,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社会一天天烂下去。他以他的作品和出版事业积极地投身到为受苦人申冤的行列,揭露黑暗,呼唤光明。  相似文献   

19.
袁成亮 《世纪桥》2006,(7):90-92
提起电影《英雄儿女》,大凡四十开外的人眼前定会浮现出片中王成手持爆破筒的英雄形象,耳边也一定会响起那首曲调激昂的《英雄赞歌》。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1952年3月,为了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体裁的作品,中国文联组织了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体验生活。在七个多月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受之无愧的一级期刊《党风与廉政》作为《党风与廉政》的忠实读者,我对该刊确实情有独钟。她不仅内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而且思想深刻,尤其是对腐财产生根源、解决办法方面的《理论探讨》栏目文章,往往能一针见血,触及问题实质;《卫士风采》、《共产党人》让人感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