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的破产立法开始于1986年12月颁布的《企业破产法》(试行),1991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一章。由此,形成了我国现行的破产法律制度。囿于当时的环境条件和认识,使得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破产法)(试行)的指导思想、调整范围、基本制度,乃至立法技术都己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因此,重新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一、完善的市场经济主体法律是破产法的前提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经济参与者的法律地…  相似文献   

2.
破产是市场经济在其竞争、优胜劣汰等规律下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破产法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法律,它通过对债权人、债务人等利害关系人权益的保护,使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等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企业破产法,但是尚没有制定个人破产法(本文中对个人破产法与自然人破产法在同一意义上使用),这就使得很多因个人债务纠纷引发的社会问题与矛盾无法在个人破产制度下得到合理解决,并严重影响到企业破产法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破产法无疑完善了破产法律制度,但在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上却完全作出了否定的选择,不能不说是新破产法的遗憾。一部法律的颁布不仅要具有稳定性、权威性,而且要有前瞻性。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国际接轨的呼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优胜劣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必然结果,正可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破产是市场经济中企业退出市场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对企业破产进行规范的破产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市场经济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破产法是继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后,第二次破产立法。新破产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企业破产法》是我国商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退出市场的法律制度之一。2007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借鉴发达国家破产法律制度,总结我国审判实践的经验,创设了破产管理人(以下简称管理人)制度,这是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我国破产立法的一个历史性进步。  相似文献   

6.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破产立法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2006年8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破产管理人制度.这是我国破产立法的一大历史性进步。由于我国的破产管理人制度是新破产法创设的一项全新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丁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破产法将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重要作用。新破产法是对我国已有的破产法律制度的总结和发展。1986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破产法,初步  相似文献   

8.
对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晓磊  仲川 《法学论坛》2007,22(6):135-140
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各国破产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该项制度的目的是试图在破产程序过程中由熟悉破产业务的专业人员来接管债务人财产和处理与债务人财产相关的事务.而在我国旧破产法中一直没有这项制度,管理人的部分职责主要由清算组来承担.为此,自200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企业破产法》中,借鉴了国外立法经验,引入了破产管理人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制度,其在我国破产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确立,需要基本理论的澄清与相关制度的辅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明确,是解决破产法其他理论问题的基础,也直接决定着立法者对其职责的确定,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设计,对其责任的承担方式也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吕冰心 《法人》2007,(6):46-47
因为牵涉到太多的利益关联,我国新破产法中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在立法一开始就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2007年6月1日,《企业破产法》开始实施,这无疑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的法律制度保障。该法同1986年企业破产法相比,其中一项重大突破就是设立了“破产管理人制度”。  相似文献   

10.
破产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部重要法律。破产能力的界定反映一部破产法的价值取向 ,决定破产程序结构。我国目前对企业法人的破产能力已无争议。从破产制度的目的和立法政策两方面探讨确定自然人破产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新颁布的破产法无疑完善了破产法律制度,但在自然人破产能力问题上却完全作出了否定的选择,不能不说是新破产法的遗憾。一部法律的颁布不仅要具有稳定性、权威性,而且要有前瞻性。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与国际接轨的呼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破产领域,单一破产制和复合破产制、普遍破产主义和地域破产主义之争由来已久。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国际合作导致了国际破产法统一化运动的兴起。统一国际破产法,一直是海牙国际私法会议的重要议题和工作重点,而当代欧洲的地区性合作则已在这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国际破产法统一化运动的趋势,表现为逐步脱离地域破产主义而转向有限的普遍破产主义。我国在建立和完善涉外破产的法律制度时.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并注意借鉴国际社会破产法律制度的共同规则。  相似文献   

13.
陈旭峰 《法治研究》2010,42(6):104-105
我国在新《破产法》中设立破产管理人制度,是对旧破产法中清算组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与国际破产制度接轨的一个良好开端。在破产实践中,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承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新《破产法》中似乎并未就此作出明确的规定。基于此,本文拟提出构建破产管理人的民事法律责任的一些设想和建议.以期能对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现行破产法弊端不断深化,新破产法应时而生,但它却没有涉及个人破产制度的建立问题。目前许多学者乃至立法者对我国是否会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都给予了肯定态度,然而对其建立的时机却莫衷一是,本文对建立我国个人破产法律制度的社会效益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朱少平 《法人》2006,(3):32-33
在加快出台企业破产法的同时,启动对个人破产制度及其立法的研究,尽早出台这一法律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法律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破产法体系是由1986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199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章节所组成的。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事和经济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处于成长中的破产制度也产生了新的课题,与外国破产法律体系机能比较,我国的破产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在制度方面,有以下值得探讨的地方:适用上.试行的破产法指明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民诉法第十九…  相似文献   

17.
王利明 《中国法律》2002,(4):36-38,103-107
从整治社会信用方面来说,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信用危机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我国破产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有着密切关系:我认为,当前完善破产制度对於强化信用有如下作用:首先。破产法律制度对於强化信用关系,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破产法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数字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法学界十分关注的一件事,就是在个人破产制度建立方面的进展和试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个人,但个人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存在市场的准入与退出,包括破产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个人破产法的呼声愈加高涨。在数届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会议上均有代表委员提出个人破产立法的建议或提案。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中提出“研究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国家发改委会同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全面个人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国正在抓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体系也正在形成。根据破产实践和破产理论提出的要求,新破产法的立意要高,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要更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因此,如何选择适宜的立法结构对破产法的实体内容和破产程序作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规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企业破产界限、企业破产要件、企业破产程序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破产法立法若干重大问题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新破产法的起草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期。在破产法起草中存在一些关键的、重大的、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九方面:为什么要制定破产法、破产法的立法结构、适用范围、破产原因、破产管理人制度、企业重整制度、破产财产清偿顺序、金融机构等特殊主体破产以及跨境破产等。就这些内容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破产法律制度以及中国目前的新破产法草案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对中国新破产法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