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是我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所必须。当前在我国的社会矛盾中,民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同政府供给能力偏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化解社会矛盾必须着力于矛盾生成的源头,保障“四权”是维护人权的关键环节。社会矛盾的化解离不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一要保障多种表达方式的实施,二要保障不同意见的顺畅表达,三要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理性的讨论有利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只有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需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利益关系不协调将导致利益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社会转型带来的一系列利益矛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了严峻挑战,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化解利益矛盾的内在要求。为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建立健全包括利益引导、利益表达、利益分配调节、利益约束、利益保障机制在内的利益协调机制,以机制建设促进和保障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讲话的核心精神,是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耀,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党内矛盾的思想范畴性质,决定只能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缺点和错误的不可避免,要求必须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恪守党的宗旨和党性,才会有勇气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方法,才能正确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国内外都面临着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地发展,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反映了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识的不断成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从多方面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新时期我党对于马克思所描述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积极迈进,又是妥善处理我国面临的各种矛盾、机遇、挑战的主动回应。人是社会的主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并“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因而,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现实中的个人”,人在具体的劳动实践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必然与自然、社会、自身发生联系、冲突、甚至对抗,人与这三者关系的和谐处理将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从人的三重关系维度出发,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基础性工程,需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与作用,这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之一,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解决各种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发展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正确解决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本文在近年来众多学者探求解决社会矛盾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处理社会矛盾的纠纷调处机制、有效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等解决社会矛盾的具体方法,以及坚持“一元”与“多样”的统一、科学发展与注重源头预防、提高领导干部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与水平、“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等常抓不懈处理社会矛盾的战略性方法。只有对解决社会矛盾的各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分出轻重缓急,把握方向与原则,才能化解各种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批评,是促使他人改正缺点错误的外部条件。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能够引起他思想变化的外部条件很多,其中批评是一种最直接的条件。批评是揭露矛盾的有效方法,也是解决矛盾的外因。通过批评,才能在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才能揭露错误的思想,才能抵制庸俗腐朽的作风。自我批评,是矛盾转化的一个内在因素。自我批评是一个人在思想上自己给自己诊断,自己揭露矛盾,自己承认错误,它是矛盾转化的一个内因。因为,只有触及了自己的灵魂深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第一人,其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区分以及处理矛盾的方法,对于当前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的社会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和追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特征是公平,公平的标准又是一个历史范畴,但没有公平的社会决不可能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更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必须正确把握现阶段矛盾的突出特点,深入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注重社会公平并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正视突发事件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存在,是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具有的理性认识。在认清突发事件的本质及其存在意义的前提下,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角度探讨突发事件的应对思路,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征更加突出,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在错综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营造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无不渗透着“宽容”的魅力,必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重要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追求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发展的社会基础,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政治前提和重要保障。没有和谐社会就没有政治文明的发展,没有政治文明也不会有和谐社会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习贯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过程中,必须澄清理论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认清构建和谐社会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和谐社会理论继承和发展了人类文明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认清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状态的社会。而社会和谐最深厚的基础在于利益均衡与社会公平。当今,我国社会由于迅速发展和变革,出现了各种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特别是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推进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进行了梳理,研究了其社会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协力互肋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从中汲取一些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又有着反映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丰富内涵;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体现了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反映了对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从确立社会目标、进行利益分析、实施制度安排、着手意识培育等四个方面着手,正确处理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意味着在目前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变得不和谐。利益变得多元化,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意识不断地被唤醒和强化,各种利益主体的自主权不断扩大,不同利益主体都极力想通过公共政策参与来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如何规范和引导该行为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联合国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精神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协调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刑事司法"与"和谐"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关联.和谐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的社会,必然是公民个人权利有保障、国家权力受约束、社会秩序井然、刑事司法公正得到实现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