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提出了完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并在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从而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体系。这一理论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的抗战,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各民主党派在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拥护国共合作,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实现抗战的前提条件。因此,各民主党派为了打破“自相残杀”的危险僵…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经历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最终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图谋,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漫长艰苦的抗日战争过程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了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进一步增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重温历史,开展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继续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定义1931年“…  相似文献   

4.
5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胜利,在中国民族解放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提出并推动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战胜侵略,维护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和维护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特点及其党的策略方针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结束的战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胜利,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根据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作出的战略选择。这一政策的实施,使根据地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扎重庆,结庐红岩,领导党在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工作。在此期间,周恩来领导南方局广大党员干部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极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之下,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是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有利于团结合作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信任,作出让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战略上相互配合、支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实行解放区的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同时并存,才能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从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党处理与根据地各社会阶层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根据地社会阶层的结构和相互关系等基本状况的新变化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总原则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积极发挥利益均衡机制在调整根据地内抗日阶级阶层关系方面的作用 ,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先后设立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西北局民运部、延安交际处,以及具有统战性质的西北局友军工作委员会和友军工作核心组等负责统战工作的机构,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调查和研究各党派各友军的情况,落实"三三制"中有关统一战线政策,管理非党干部,调查、研究、管理少数民族工作和外事接待,情报收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建设和发展边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把边区建设成团结、抗战、民主的坚强堡垒,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的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爆发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基本策略。围绕这一策略和大局,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工作侧重点迅速发生转变,其职能定位迅速调整,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艰难转变,他们创造性地开展统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党性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在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培养、训练具有高尚的革命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的适应抗战需要的干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培养造就了千百万的干部,并依靠这批合格的革命干部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抗战时期干部党性教育的巨大成功及其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对当前和今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军侵华使中国国内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步取代国内阶级矛盾而转化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出《八一宣言》,提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抗日救亡主张。同年底,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和总策略。中共中央北方局遵照中央指示,迅速在华北以及西北、东北等地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其中,除中共中央直接与西北地区国民党党、政、军等各地方势力开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北方局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也与张学良东北军、杨虎城十七路军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关系,对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大战场之一的东方战场的开辟,极大地改变了东亚与世界的政治格局。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的中国全民族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主力军,它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国力,打破了日本“北进”的迷梦,拖住了日军“南进”的步伐,为苏美英等盟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并随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而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民主联合战线与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调整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走向成熟。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著名的西征战役中,西征红军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高度重视和大力开展民族统战工作,成功地在宁夏回民聚居区团结了广大回、汉族群众和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团结了东北军及一切抗日武装,打击了马鸿逵部队,开拓了宁夏生动活泼的革命局面,将陕甘苏区扩充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全国革命大本营。红军西征的伟大胜利,对于当时的国内政治形势以及宁夏人民以后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同志以政治家、军事家的非凡胆识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坚持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一切可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争取团结到我党我军的周围,奏出了一曲曲军政全胜的凯歌。这一时期陈毅同志统战工作的基本特点主要有:身体力行,谓为表率;以文会友,广交朋友;真心纳谏,虚怀若谷;利用矛盾,化敌为友;关怀朋友,以诚待人。陈毅同志的统战思想对当今的统战工作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正确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使得我国少数民族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作用贯穿在抗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