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新中国的建设起步维艰,毛泽东满怀大志,致力于将新中国带进世界先进行列,以三年准备十年建设、15年向社会主义过渡、20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50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部署,表达了他的愿景。毛泽东有个百年中国梦,他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体现了实现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理想,设想用一百年的时间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百年中国梦给现代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具有丰富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不断总结国内外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内涵等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思考,在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上实现了三次大的历史性飞跃:一是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四个现代化"的飞跃;二是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飞跃;三是从"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以1978年为分界线,当代中国全面发展观的认知经历了"艰辛开拓与感性累加"、"实践创新与理性升华"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集中表现是毛泽东、周恩来在经济、政治、文化有机统一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筹划和总体部署。第二个时期的进展主要有三方面:建构了"四位一体"的整体发展架构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全面发展科学方法论——全面统筹观;确立了全面发展最高价值理念——"以人为本"。从中可以得到三方面方法论启示:首先,秉持全面发展理念应当具备宽广的世界历史眼光;其次,全面发展内涵认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最后,整体性思维方法是全面发展理念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过了三个阶段:十六大至十六届五中全会的酝酿阶段,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至十七大之前的系统阐发和整体部署阶段,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大战略任务;十七大之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阶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5.
中央历代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毛泽东、邓小平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在人才问题上作了大量有益探索,形成了丰富的人才观。毛泽东的人才观是在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中形成的,基本符合我国国情并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但其晚年的人才观也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左倾"问题。邓小平坚持了毛泽东人才观的正确原则和精神,突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毛泽东人才观,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党的领导核心 ,为实现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强国之梦 ,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 ,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 ;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要实现工业化、经济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三个不同的“四化观”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指导和鼓舞中国人民拼搏前进的灯塔。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百余年,可以按照为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这一梯度式演进特点,划分成四个时期,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前提和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化化新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入新局面。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启示是,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尊重农民利益;坚持立足国情农情进行改革创新;树立大历史观,保持历史耐心去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56年毛泽东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难能可贵的可喜成果,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这份新的财富包括:一是必须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紧紧围绕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二是必须遵循一个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三是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立论基础——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四是必须坚持包括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在内的全面建设,同时要进行体制改革和对外交流。五是必须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对外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六是必须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加强并改善党的领导。从1957年起探索陷入迷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成功实现了"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继邓小平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思想。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论述,即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个现代化”思想,萌生于50年代初期。1953年6月,毛泽东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谈话中指出:“青年团要学会领导青年,和成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这一问题,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兼顾是我们实施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先驱。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就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的思想,成为我们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为新时期我们党重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哲学基础。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源于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的创新理论,间接得益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主要载体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造性应用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巨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引下将取得更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把中国的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的前途,并在基本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之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这是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全国执政条件下能否找到一条保证党和人民政权纯洁性的有效途径,是毛泽东为之不懈努力和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以来,从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思想,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江泽民明确“科教兴国”基本国策,再到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战略的创新体系。中国特色科技现代化创新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综合国力为关键,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构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三化"推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其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运动至三十年代初,在马克思主义初步"三化"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高潮中,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继续推进,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毛泽东毕生的追求,民主革命阶段他曾经设想通过改良和湖南自治实现独立,但走不通都失败了,最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国家独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上在目标、内容、步骤、战略方针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一些真知灼见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致和相通的,至今仍然有其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算是中国倡导现代化的第一人。毛泽东作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开创了从国际战略高度探索现代化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在他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不断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进行的探索既取得了成就,也有深刻的教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新的境界和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大命题。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排除党内外的各种困难坚持了这一正确道路,最终率领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道路坚持以及道路自信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当下的工作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