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认知结构中的知觉系统和逻辑关系模式是认知思维的深层次结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心理模式和哲学基础。应用角色一背景分离理论和逻辑关系原理分析可知中国壮族民歌主要体现角色一背景可逆转换的知觉模式和主体客体化、客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英国民歌则主要反映角色一背景线性转换的知觉模式和客体主体化、主观归因的逻辑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半命题议论文的审题立意离不开联想思维,半命题议论文的创意性表达更离不开联想方法的综合运用,联想立意的基本表达方式有3种;1、相似联想立意法;2、关系联想立意法;3、接近联想立意法。多种联想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使立意更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3.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应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运用启发法,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运用质疑法,培养学生的广度和深度思维;运用提问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运用归纳法,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运用案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运用情境法,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颁布实施五年来,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有不少问题,主要有:(1)劳动合同不细致,不规范;(2)社会保险一是没有实现全覆盖,二是少数企业欠缴严重;(3)企业内部分配不规范,随意性大;(4)劳动保护规定不落实;(5)就业再就业难度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快立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是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近年来,在它的统帅下,一批劳动法规相继出台。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仍未出台实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深度、广度。因此,制定出台劳…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颁布实施五年来,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有不少问题,主要有:(1)劳动合同不细致,不规范;(2)社会保险一是没有实现全覆盖,二是少数企业欠缴严重;(3)企业内部分配不规范,随意性大;(4)劳动保护规定不落实;(5)就业再就业难度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快立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是劳动法律体系的母法。近年来,在它的统帅下,一批劳动法规相继出台。但是,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仍未出台实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深度、广度。因此,制定出台劳…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法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完善法律论证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制约。法律论证的根本目的是证立司法裁判。司法裁判要成为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结果,必须具备客观性;要实现客观性,则需要关注三个方面的要素:真性、正当性和合法性。对真性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真理的寻求;对正当性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实践的正义追求;对合法性的要求体现了规范性的要求。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对这三者的实现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程度的含糊性,因此需要在法庭场域内使得客观性通过论辩得以呈现,以期获得某种程度上可以被人们把握的、能够排除某些因素干扰的判决结果。同时论证真性、正当性和合法性,需要支持性的理由,对支持性理由的客观性的接受,强化了作为论点的客观性,并因此实现了可接受的判决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朱军 《理论前沿》2008,(15):44-45
新形势下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1)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意识;(2)强化监督制约,确保领导干部手中权力正确行使;(3)完善制度法规,努力做到一项制度管住一个方面的问题;(4)加大办案力度,通过严厉查处腐败促进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时代人们都没有放弃对司法客观性的追求。在非理性的时代,人们渴望获得神灵的启示,给予人间客观的裁判,或者诉诸清官带给人们公正。在理性的时代,人们从自然法中获得实在法的客观性,而后又从实在法的结构以及构成的角度解读客观性。在超理性时代,却又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司法客观性。但是,无论哪一个流派,都只是看到了司法客观性的一面——明确的司法客观性,而忽视了隐含的司法客观性。在司法过程中,从维护法治的立场出发,如果可以通过三段论的逻辑推导获得客观的司法裁判,那么这种客观性就是明确的司法客观性;如果无法通过理想的逻辑推论获得明确的司法客观性,就需要求诸于隐含的司法客观性——一种运用多种司法手段和制约因素所形成的交谈意义上的司法客观性。司法的客观性必然是一种综合意义上的客观性,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9.
在与艾柯、卡勒等人有关“阐释的限度”的论争中,罗蒂不仅以富于反讽性的论说策略对实用主义的阐释观做了生动的演绎,还通过一系列兼具力度与新意的论辩,将实用主义的哲学逻辑、文学诉求与政治考量渐次展开。其“阐释即使用”的主张提供了一条极有价值的思路:阐释的焦点不在限度而在目的和需要,因为后者关联着更大的难题,既是伦理难题,更是政治难题。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变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是高校培养新型人才的关键。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人才观应体现在“三观”的确立上:即综合素质的人才观,能力为本的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的心理观;教育观应落实在“三个注重”上:即注重智力开发,注重竞争能力,注重创新意识。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应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入手,考虑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动力系统为着眼点,设计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学家在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反映生活;侦探小说作家不仅运用形象思维,而且大量借助逻辑思维并辅以模糊思维和灵感思维来塑造文学形象。经常为侦探小说作家所运用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和回朔推理等,它们构成侦探小说叙事的原动力,形成侦探小说特有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司法三段论基本思维模式表现为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裁判结论。大前提是法律规范而不仅仅是逻辑命题,力图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建立通道,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推理主体需要对众多法律理由进行权衡与抉择。需要对逻辑三段论进行重构,常处于一个由内部推理与外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由内部正当性证成与外部正当性前提构成,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建立具体、有效的推导关系。  相似文献   

13.
毒品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刑事犯罪,具有隐蔽性、组织性、国际性、秘密性等特点.因此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挑战性更大,难以发现,难以取证.为了破解这样的难题,必须重视毒品犯罪侦查思维的研究.毒品犯罪案件侦查思维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超前性、"经营"性和博弈性,其中运用逻辑推理可以弥补线索较少的不足,有助于指明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寻找突破...  相似文献   

14.
思维本身具备哲学属性,法治思维有着哲学与法律进一步联结的丰厚意蕴。检察官的伦理是确定的职业伦理,我国刑事起诉书说理性的不足与忽略对检察职业伦理良善目的的实现起着消极的作用。从逻辑到经验、从知}生到理性、从主观到主体、从实体性到生成性这四种哲学思维的方式有助手检察官法治思维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刑法解释的目标是通过对刑法规范的解释所应达到和阐明的法律意蕴,其既是解释的理想境地,亦是评判解释结论的标准,直接决定着刑法解释的总方向。学界在解释目标的确立上历来存在主观说、客观说和折衷说的论争。不同的学说有着殊异的缘起背景与理论根基。基于立法原意的模糊性和不可探明性,客观说与罪刑法定原则的相符性,加之刑法文字含义的开放性和变动性,在我国现有的国情和解释体制下,客观说应是合理的刑法解释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下,在刑法学诸多思考方法中,类型思考方法日益被学者重视。类型具有价值导向性,类型思考不单是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而是一种复杂的价值认知过程。将类型思维引入构成要件论领域,无疑会深化学界对构成要件的理解。首先,构成要件的价值性特征得到普遍承认;其次,实行行为透过类型思维统一了作为与不作为;最后,实行行为局限在具有类型性危险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半命题议论文的审题立意离不开联想思维,半命题议论文的创意性表达更离不开联想方法的综合运用,联想立意的基本表达方式有3种:1.相似联想立意法;2.关系联想立意法;3.接近联想立意法。多种联想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拓展人们的想象空间,使立意更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同案不同判”的出现反映出了当前司法改革工作当中司法实务人员法律思维模式僵化、裁判文书欠缺说理性等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法律推理规则和法官价值判断依据的应用混乱、基础性构建不完善所致.为推动司法改革、进一步实现司法公正,必须正视法律说理不完善、逻辑规则应用混乱,通过制度约束达成价值判断依据与道德衡量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19.
申论作为包括公安系统在内的各级各类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为高校(包括公安院校)的实用写作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申论考试所反映出的社会对新型人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普遍性要求应引起高校对实用写作课的“实用性”的重视,即实用写作课只有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实现“实用性”,才能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20.
对于检察权性质的讨论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众说纷纭的背后,本质主义思维和法律监督理论一直在暗中主导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讨论路径。从对本质主义思维和法律监督理论批判入手,突破现有的思维框架,才能真正认识到检察权的本质,即其兼具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双重属性的特殊权力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