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宁 《实践》2013,(6):50-51
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我国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文化及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新时代对待文化应该坚持的立场和态度、发展文化的思路和举措、推进文化建设应该坚持的方向和目标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发展,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报告从多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发展理念和思路。1·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十七报告这一异常醒目的概括,既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的重要阐述,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它表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目的,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文化建设也应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已经确立、我们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文化的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呢,只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与民主文化相互匹配起来,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静 《实事求是》2012,(4):89-93
文化发展观是对文化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居于文化理论的核心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发展”等基本问题,探索和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本质、地位、目标以及文化建设格局,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报告又指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可见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不仅是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 ,而且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 ,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性决定了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下笔者将结合实际 ,对决定基层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因素 ,发表粗浅的看法。一、文化设施建设 ,是基层文化建设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祝黄河  邱向军 《求实》2013,(7):58-6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确立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15大对这一理论的新概括、新发展,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十五大创造性地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一科学概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内涵作出科学界定。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这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创新。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和不持续问题,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与实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与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拓宽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这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与创新。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和不持续问题,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与实施,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与发展。五位一体总布局拓宽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1.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新光 《探索》2004,(1):26-2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发展思想是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现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范式的转换,是党的政治路线的新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革命。“五个统筹”发展观是我们党着眼于系统优化与整体发展战略,立足于改革开放实际,反映时代特点和发展新要求的崭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目前,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向全社会征集环境治理的建议和对策。笔者在党校的讲台上给乌市县科二级干部灌输了十余年市场经济理论,至今仍觉得计划经济的观念在我市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仍然认为乌鲁木齐市全面大开发、大发展要以市场取向的改革总揽全局,环保工作也不例外。此文是笔者一家之言,只是对环保的视角之一,仅供读者参考和评议。  相似文献   

13.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新"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体现在六新上:即新背景、新内容、新思维、新部署、新问题、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杨耕 《新视野》2000,1(5):8-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纲领性的重大论断,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新的世纪这一重大问题。这个“经过了长时期思考”而提出的纲领性论断,①不仅以高度精炼的表述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而且以高度浓缩的形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就在于,它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融合为一个理论整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创新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世纪的新的理论武装。“三个代表”是一个理…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关键环节,关乎党的生命力和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发展什么样的党内民主和怎样发展党内民主,是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进入新时代,创新和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充分认清其必要性,把准发展着力点,正确处理好创新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新时代干部的标准。忠诚是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政治道德品格,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忠诚胜于能力、忠诚指引方向,党员干部须将"忠诚"作为立身之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必要探寻并建立一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能够有效分析当今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在揭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关于社会发展问题方面的偏颇与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斯现代性观点,并且尝试运用新现代性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三大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精心设计的目标,涉及内政、外交和国家统一等诸多方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怀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接过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重担,着力创新,不断进行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必须排除一切干扰,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不动摇,加快发展自己;针对以往发展中的问题和偏差,中国必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社会,人类社会在人们不断创新的劳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然而,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不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