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学青年学者孔祥国同志新近完成一部书稿《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这是一本很有闯劲和创见的著作,值得为之鼓劲。 对于多数人事工作者来说,“资本”这个概念是从马克思那里听到的。因为这个巨人给我们留下一本煌煌巨著——《资本论》。但是,把“资本”二字与人事、人才工作联在一起就有点感到别扭,怎么人成了“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2001年8月7日在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代表时,充分肯定了社会科学的作用与地位,这对每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回顾社会科学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这虽与广大科研人员不畏艰难。努力探索的拼搏精神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党和政府对社会科学高度重视的结果。 21世纪,中国社会科学的基本走向是创新发展,走向世界。这就需要能出成果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对科研人才进行全方位探讨,并制定新的人才规划。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谢建新同志撰写出版的《社科科研人才学》一…  相似文献   

3.
《浙江人事》2008,(12):17-17
近日,一本名为《非常三国——1800年经典商话》的人才、企业管理类书籍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省人事厅人科所干部童伟宏新近推出的作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著名人才学家吴江研究员专门作序,著名政治学学者刘军宁研究员作了推荐。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文艺人才?如何成为文艺人才?这是当前有志于文艺创作的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曾耀农先生撰写的《文艺人才学》,切中肯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它的问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填补了文艺人才  相似文献   

5.
“刘勰氏出,本陆机说而昌论文心”。清人章学诚的这一说法,因较确切地道出了刘勰《文心雕龙》与陆机《文赋》之间存在的实际联系而早已为世所公认。在《文心雕龙》五十篇文章中,显然又以《神思》一篇与《文赋》的联系最为直接。近年来,不少学者曾就《文赋》与《神思》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大多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来进行。例如牟世金的《从<文赋>到<神思>——六朝艺术构思论研究》(载《中国文艺思想史研究》(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徐放鸣的《论中国中古时代艺术构思论的发展——从<文赋>到<神思>》(载《美学论丛》第九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其对《文赋》和《神思》的关系的探讨,都是从艺术构思的角度来进行的。由于艺术构思本身包含或涉及的问题较多,因此这类探讨所涉及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人才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国当年霸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管仲推行的人才强国战略工程。为了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战略目标,管子从人才的地位、培养、选拔、任用和考核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人才学思想。在我国当代实施人才强国过程中,重新解读《管子》的人才学思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人才地理学概论》一书,由叶忠海先生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研究人才地理学的力作。关于人才地理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我国现代地质及地理学家丁文江先生和我国现代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等。丁文江先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一文,开中国人才地理研究之先河。随着人才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大地诞生以来,人才地理问题的研究兴起,逐步由分散、个别的研究,过渡到有目的、有组织的研究阶段。出现了以华东师大为代表的人才地理研究群体。20世纪80年代末,刘君德教授、叶忠海…  相似文献   

8.
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人类实践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欧阳康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项目“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课题顺利结题,其最终成果是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丛书”,共计专著8部:《社会认识方法论》、《社会本体论》、《社会理解论》、《社会理想论》、《社会评价论》、《社会决策论》、《社会认识进化论》、《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这套丛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哲学界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对于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该课题负责人暨丛书总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学术信息     
▲湖南《青少年研究》于1992年创刊.该刊由湖南省青少年研究所与省团校联合主办.以倾听时代声音,把握青年脉搏,探索创新求实,研究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宗旨.该刊暂为季刊,内部发行.▲我国第一部研究青年成才规律的专著《青年人才学》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25万余字.探讨了青年人才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主客体因素、思维方式、文化心态、社会导向,及其培养、开发与误区等问题.作者为安徽省团校的罗刚、周玉柱、戴玉忠.▲《大学生心理导论》一书最近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特点及变化规律,反映出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知识和研究成果,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4):92-92
王升华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撰文认为,研究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喉舌论、第四种权力论、挑战者论等传统理论多是从单向的、静态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文体论的发达起因于文学创作的繁荣所带来的新的规范化要求,它同时沾概着时代哲学的精华。《文心雕龙》文体论是其中之集大成者。刘勰在文体论中贯穿了他既注重形式又强调意蕴的美学原则,他的体要宗经也主要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立论的。这正是他与儒家学派的根本区别。而他在规范文体的同时,又描述了其时代和作家所带来的差异,给出了文体创造中的时空两个维度,展示了文学艺术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管子》非一人一时所作,其论"天道"主要集中于《内业》、《白心》、《心术》上下等四篇中。遵循"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进路,为实现"天人合一"的目的,《管子》建构一整套"本体-宇宙论"的世界图式。这个世界图式由宇宙本原、宇宙模式和人与天调三部分构成。宇宙本原是从本体论维度阐述现象世界之所由来;宇宙模式是从发生论维度解读宇宙大化流行之所以然及人类如何可能"推天道以明人事";"人与天调"是从价值论维度回归到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关怀上。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才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人才”? 人才学研究者的观点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就是人才。在他们眼中,人才的最大特征就是——“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阿奎那在《论存在者与本质》中隐含了一个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这个证明过程可以简要表述为:一切有别于其本质的东西都是从他物中获得的;存在是一种非本质的东西;因此存在是被外界给予的。不可追溯的纯存在,就是上帝。这一证明是从存在和本质的概念出发的,因此是一个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相似文献   

15.
再论《文心雕龙》和中国文化传统●张少康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心雕龙〉和我国文化传统》的文章①,主要是从《文心雕龙》中所体现的刘勰的基本思想和思维特征角度,来看它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这里我想再从《文心雕龙》中的几个基本文学理论问题,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叶忠海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全国著名的人才学专家。他在人才学、成人教育、女性人才、区域人才诸学科多有建树,硕果累累。去年九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东南地区人才问题国际研讨会上,我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叶教授。当他从国际会议的讲台上走下来,场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以后,我紧紧握住他的手,祝贺他讲演成功。 一散会,我随叶教授步出南京理工大学的科学会堂,迳直朝紫麓宾馆走去。边走边谈,话题离不开叶忠海教授讲演的题目《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人才总体特色和上海人才开发国际化》。不一会,就来到了宾馆  相似文献   

17.
高二下册第八课《树立崇高的理想》共3节,6个框题。教材从《国际歌》谈起,紧紧围绕树立崇高理想的必要性、重要性这一中心内容展开论述。第一节《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较高层次上,去讲理想的产生及其作用问题;第二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阐述最高理想、共同理想的科学性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第三《理想的实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长期深入思考的问题,相关的论述颇多,但对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进行专题性研究的著作却不多。栾贻信、袁俊平两位先生合著的《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论》(以下简称《特性论》)一书立足当今时代,眺望未来,创造性地运用“三大转变”的理论,从生态、物质、制度与精神相互关联的角度对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所做的探索与回答,不但在特定意义上填补了对社会发展的精神特性进行专题性研究的空白,而且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特性论》在对社会发展精神特性进行历时性梳理,揭示社会发展精神特性的一般特征的基…  相似文献   

19.
一、素质“素质”,最初被解释为白色的质地。唐代杜甫在《白丝行》中说:“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后来又引申为本质的意思。如张华励志诗:“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指的反映人的自然木质和社会本质两方面的内在要素结构,人才学认为,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三点质疑     
读了第18期王常春同志的文章《企业文化:说句心理话》后,我们感觉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提出来与作者商榷。 一、企业文化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问题。企业文化是什么,这是从不同角度认定企业文化的问题。企业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人们在逐渐地认识它。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是什么是一种肯定;企业文化不是什么是一种否定。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是不能随便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