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佘工 《瞭望》1989,(48)
《瞭望》周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得到中央及各地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支持。明年刊物征订工作开始后,各地党政领导机关通过发文件、作指示等方式,把《瞭望》周刊列为当地重点发行的报刊。到发稿时为止,我们已收到江苏、山东、江西,河南、河北、福建、黑龙江、吉林、四川、海南、云南、北京、内蒙、宁夏、贵州、西藏、广西、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及一些地、市党委宣传部发出的通知,把《瞭望》列为当地明年推荐的重点报刊之一。  相似文献   

2.
《瞭望》1984,(43)
(一) 自从《瞭望》创刊以来,我这个农村基层干部,一直是贵刊的积极订户和热心读者。每期《瞭望》一到,我都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阅读一遍。特别是中央领导的指示,瞭望论坛,不止一次地反复学习,从中领会精神实质,了解中央的决策和战略部署,以及国内外的形势。因为《瞭望》周刊刊登的很多文章,是报纸和其他杂志所没有的,所以,每期《瞭望》我都保存得好好的,一有空,就翻一翻,从中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3.
这是夏衍根据本刊记者提出的问题为本刊撰写的一篇谈时事形势的文章。他说,过去的一年,值得高兴的事很多,值得忧虑的事也不少。谈及文艺界情况,他说,文艺界的形势也可以说初战告捷,而且可以肯定地说,八十年代的作家(评论家),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比三四十年代——乃至六十年代的强。  相似文献   

4.
……穆青同志关于在《瞭望》杂志开办“中南海纪事”专栏的报告在3月25日送出,日理万机的小平同志在第二天即3月26日,就圈阅了这个报告,批复:“可以”。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地税干部,订阅《瞭望》已逾10年。看了今年前19期,我觉得改成彩版印刷的《瞭望》变得越来越好了:贵刊用准确、鲜明、生动的独家新闻和前瞻性的报道,使读者获得新知识。像第13期的《治警从严新策》、第16期的《新药审批玄机》、第17期的《“民告官”案件大幅增长的背后》、第19期的《老北京的死与生》等文章,都非常具有权威性, 我们读者很喜欢。  相似文献   

6.
过去七年里我在 《瞭望》发表了近30篇文章,不能说没有一点缘分。说是缘分,指的是两者间的关系来得偶然,长得自然,似乎有只看不见的手作出的安排。 记得1983年9月,我在南京“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上讲了一番话,后来整理成《小城镇·大问题》那篇文章。这篇文章首先在南京《新华日报》发表,后来印成单行本在内部流传。我的同事吴承毅曾在新华社工作过,并一直与新华社有联系,当他得知  相似文献   

7.
夏衍 《瞭望》1987,(52)
“十三大是党史上的一次创造性的飞跃” 时间过得真快,你给《瞭望》写了那篇“天南海北”谈之后,已经快两年了,最近你参加了十三大。你是1927年入党的,今年正好是60年。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工作了60年,参加这次党代会,一  相似文献   

8.
林慧 《瞭望》2021,(21):58-59
《瞭望》创刊40年,我与《瞭望》同行32年.刚进《瞭望》做图片编辑时,创刊号封面眺望珠穆朗玛峰就已深深印入脑海,我清楚地知道,那就是《瞭望》的高度.前辈俯首来引路《瞭望》摄影老前辈黎枫(时任周刊社副总编辑)和袁苓(时任周刊社编委兼摄影编辑室主任)都曾有过战地摄影记者经历,他们拍摄的战争年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很...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2,(30)
1992年7月11日,是个令人心碎的日子。那天上午,噩耗传来:敬爱的邓颖超大姐,因病于当日清晨在北京医院逝世。 邓大姐去了,但是她的革命风范长存我们心中;她对《瞭望》周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85,(6)
新年伊始,首都有关人士应本刊编辑部的邀请,来到本刊编辑部参加座谈会。 大家对《瞭望》创刊以来在反映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社会实际以及表彰先进典型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满意。团中央第一书记胡锦涛说,《瞭塑》周刊总的来说,是办得好的,是有权威性的,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注意宣传党的政策,反映国内外。党内外的重在问题,突出新闻性;同时,既注意把思想性和知识性、趣味性结合起来,又立意较高,不迎合庸俗低级的趣味。我作为《瞭望》的读者,从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夏衍与《瞭望》的文学缘金娣听到夏老伺逝的消息,我不禁伦然泣下,痛感从此失去一位在工作中交往的最好的师长。夏衍是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剧作家,新闻界的老前辈。我作为一名新闻战线上的后来者,曾经因为采访组稿,与他有过一些交往,受...  相似文献   

12.
陈大斌 《瞭望》2021,(16):34-36,39
1982年5月,我奉调离开新华社国内部,前来参加创办《瞭望》新闻周刊.当时《瞭望》月刊已出刊一年了,而出版月刊就是为创办一份大型新闻周刊做准备.这次我们这批人聚集起来后,周刊的筹备就提上日程.1983年9月出版试刊,1984年1月《瞭望》周刊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大型新闻周刊.从筹备到试刊,再到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3.
《瞭望》给我科学与智慧编辑同志:去年2月7日,《望》第六期《时事杂谈》专栏一篇题为《无聊之链》的征文,已经被我十分有效地运用了一年多。为此,亲友们感激我及时帮助他们卸掉了精神包袱,做了件聪明的好事。我则觉得受之有愧,这完全应该归功于《望》,是《望》给...  相似文献   

14.
王晨 《瞭望》2001,(20)
在《瞭望》创刊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瞭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瞭望》周刊创刊已经20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20年,正是中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20年。2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瞭望》周刊,在新华社党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瞭望》周刊是新中国第一家新闻周刊,也是在…  相似文献   

15.
刘迪 《学理论》2014,(3):146-147
针对《格列佛游记》和《猫城记》两个不同的文学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情节设置、叙事手段等方面发现两部小说的诸多相同点,从而看出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对于老舍《猫城记》创作的影响。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也发现老舍在小说中熔铸的新的元素,而这些不同之处也使《猫城记》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唐卫彬 《瞭望》2021,(8):48-49
年届四十,不负刊名. 挺立潮头,永葆初心. 著名新闻人普利策曾有一句名言: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 《瞭望》新闻周刊,是新中国第一本时政新闻周刊.40年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始终担当使命,忠实履行着瞭望者的职责. 作为瞭望者,就要在惊涛骇浪之间,站高望远,审视莫测风云,识别...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1,(20)
《瞭望》新闻周刊生逢其时,到今年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当它创刊之际,正是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强国道路之时。2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改革和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着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通过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了很大进步,为21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最为伟大也最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为新闻界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创刊时的名篇《中南海的春天》到去年末出版的《新…  相似文献   

18.
冯诚 《瞭望》2021,(13):52-55
封面“瞭望”两个黑体字镶嵌于一对白色圆环中,恰似一副望远镜,洞察世界风云;内容图文并茂,篇篇稿件都在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力.作为改革开放后创办最早的时政新闻周刊,《瞭望》以其卓尔不群的个性特色和无可替代的媒体品牌步入不惑之年.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2,(15)
北京的四月,杨柳吐翠,桃花争艳。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瞪望》周刊社和日中总研株式会社在北京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书,决定从今年五月起在日本出版发行《隙望选刊(日文版)》。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创办的这份选刊是日本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窗口,是中日两国友好合作的又一朵友谊新花,也是《隙望》周刊走向世界的新步伐。 ‘《隙望选刊旧文版)》系双周刊,由日本日中总研株式会社负责在东京翻译、出版和发行,其内容将根据日本读者的需要,从《隙望》周刊国内版和海外版所载文章  相似文献   

20.
4年多来,先后担任省长、省委书记的宋法棠既经历着黑龙江改革的痛楚,也见证了黑龙江历史机遇的到来。尽管这4年多是他遇到的困难最多、花费精力也最多的4年,而且眼下面临的难题也不少,但他对重振老工业基地昔日的辉煌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