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征收征用的行为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强制获得他人财产并支付补偿费用的行为。目前,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的概念尚无界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利益的概念作出规定,明确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公共利益的外延,以对政府征收、征用行为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制。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 ,没有对其含义作出具体规定 ,使得各种经营性项目搭乘“公共利益”的便车申请征用土地 ,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滋生了行政腐败。鉴于此 ,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利益”标准予以重新构建。对其重构时 ,应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基点 :申请或征用主体的主观目的具有公共性 ;土地征用行为客观上具有效益性 ;土地征用所欲实现的利益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价值相关 ;土地征用的程序合法性 ;赋予司法机关一定的权力以对土地征用目的之公共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3.
公共利益的定义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国内外学者在公共利益的内涵界定上见仁见智。公共利益具有以下特点:1.公共利益的客观性;2.公共利益的不确定性;3.公共利益的社会共享性;4.公共利益的层次复杂性。我们应当以程序正义来保障公共利益的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4.
早在改革开放之时的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曾预见到改革开放30年左右将是中国各种利益冲突空前尖锐的时期。在中国农村城市化不断推进的社会背景下,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关于征收与征用的条款掀起了中国法学界关于公共利益的探寻。唐福珍案的发生又再一次将对于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考量推向了极点。深入研究公共利益的形成与界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法学原理分析、公共利益正当性的具体判断标准及其论证等问题,对于社会冲突的协调与解决得起到指导与帮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公共利益在市场中无法自动实现 ,政府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可发动土地征用权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用权的依据和界限。土地征用必须保证征用的土地与公共利益目标相当。土地征用权的滥用表现在征用的土地与所追求的公共利益目标不相当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给付过低 ,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法律规定不完备,导致征地权力运用不规范,土地征用范围不明确,公共利益扩大化,土地征用程序不合理。因此,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征用法规,规范政府的职权,明确土地征用的范围,界定公共利益的内容,改革土地征用程序,使征地制度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协调公共利益与其它利益之间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马克思恩格斯对公共利益的探讨不是从严格的概念着手,而是以统治阶级内部的"共同利益"为基点而展开的,他们对公共利益的产生、实质以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公益观与西方资产阶级不同,具有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权法》中关于“公共利益”的表述是个抽象概念。为避免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借口随意征收、征用公民的私人财产,侵害公民的财产权利,《物权法》应对征收、征用行为做出进一步规范,使其不致滥用,以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9.
国家征收征用制度是一个不但为理论界而且也同时为实务界所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一制度受到社会非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一制度在我国缺乏足够的正当性基础而导致的社会认同度较低:国家征收征用制度在我国不但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正当性。问题的关键是必须从实体和程序上保证这一制度不被滥用。为此要求必须严格限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范围,实行决策的民主化。从程序上保障被征收主体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维护公共利益是检察机关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检察机关在行使公诉裁量权时必须遵循公共利益标准。我国有必要在参考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诉裁量的公共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公共利益本位论的立论过程中,行政主体被不恰当地直接等同于公共利益主体,而且存在着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混淆问题,这些弱点使得该理论没有给个人利益与权利留下应有的空间.在倡导者为之提供的理论根据中,唯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一致关系是一个合理的、但却需要进一步明确的论点.基于对这种利益一致关系及其有限性的具体分析,行政法中公共利益本位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可以得到真正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公共利益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其内涵至今难以明确界定,然而还是能够找到人们对这一概念认识的共识。对于公共利益的形成及其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之后才能确定,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必须把利益归于特定的主体名下,才能具体地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冲突性。要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商标淡化理论,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的需要,从利益衡量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一定条件下版权人的权利应该让位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从而构成作者所谓的版权的淡化.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是法学领域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国家权力介入私人领域最根本的理由。现实中打着"公共利益"幌子践踏公民权利的事件屡屡发生,迫切要求理论界对这一重大概念做出界定。由于公共利益本身的抽象性、不确定性,使得从实体的角度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存在巨大困难。厦门PX事件为公共利益的界定与实现提供了生动的模型。公共利益需要通过公众参与程序来界定,各种利益群体通过参与机制表达利益,进行利益博弈,最终实现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公共利益是现代政府公共政策的应然价值取向。但随着我国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公共政策过程中更多的体现为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搏弈。在搏弈中政府和利益集团的利益可能取代公共利益。因此,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利益的约束机制、表达机制和均衡机制,以规范各种利益诉求,从而保障公共利益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制度在2004年宪法修正文本中得以确立,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厘清了我国行政征收、征用的内涵以及二者的共性与差异、构成要件、基本原则,分析当前我国行政征收、征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完善的补偿和救济途径,从而达到对公权力的控制和对私权利保障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公共利益一词在我国的法律文本中多处出现,尤其从物权保护的角度,作为限制国家行政权的制约条款,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对于公共利益的具体含义法律却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本文从物权法制定过程中围绕公典利益界定依法的争论入手,分析在我国进行公共利益界定的必要性,并指出应该由立法机关在法律层面上对公共利益的内涵做出界定。  相似文献   

18.
公共利益在诸国宪法例中都有表述,我国也类似,但在我国现实的行政征收征用中却时有异化。当前应放弃对其含义和标准制定上过多的争论,选择正当程序模式,以综合控权机制达成公共利益的正当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以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为视角透视土地征用的正当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国家因为公用事业的发展而征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被征用者利益,应对政府土地征用权进行正当性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对土地征用目的、征用补偿和征用程序三个方面的正当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是征收征用的合法前提.物权法草案对公共利益的抽象表述虽然考虑了公共利益的宽泛性,发展性,多层次性等特征,但不利于保护私人财产,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利益具有相对客观性稳定性,我们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在把握公共利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列举加概括的方式界定公共利益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