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称赞教师培养了众多人才,往往称之为“桃李满天下”。这里,“桃李”就代表了他培养出的学生。为什么把学生比作“桃李”呢? 相传,春秋时魏国大臣子质,在位时曾培养提拔过不少人。后来他得罪了  相似文献   

2.
枕头和人的脑袋紧靠在一起,却不知道脑袋在想什么,不知道脑袋在做什么梦。因此,有教育专家将不了解学生的老师称为"枕头老师"。"枕头老师"虽然天天和学生在一起,却只看到学生表面的情况,不了解、不掌握孩子们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里把两个"自能"作为教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4.
明明本是个好学上进的学生,一次班上有人丢了东西,查去查来他的疑点最多,班主任老师责令他写检讨、退赃款,同学们则指指点点议论他是小偷。半个月后,问题查清了,正当老师要还他清白、为他恢复名誉时,派出所又找上学校,原来他上周真的跟几个不法青年一起当了扒手。老师不明白,怎么一时的错怪,竟使一个好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学中,这种给某人贴上某种“标签”容易使该人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行为的现象,称为“贴标签效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贴标签效应”,其一是因为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响人的“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如…  相似文献   

5.
《春秋》2021,(4)
正闻一多从来没有忽略发掘青年诗人,他破格录取了臧克家,培养扶植了陈梦家。这两个学生让闻一多非常得意,两人的照片就放在他的书桌上。他常对客人说:"我左有梦家,右有克家。"因此,臧克家、陈梦家被称为"闻门二家"。闻一多与"闻门二家",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9月17日是敬爱的老师杨遵仪教授逝世一周年的日子,杨老师享年101岁在地学界传为佳话。他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地层学家和地质教育家,长期从事地质教育事业,可谓桃李满天下。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去看一个在农村当教师的朋友,发现他憔悴了许多。聊天时,他讲述了前段时间他在学校的遭遇。一天检查功课时,发现一学生作业没有做,他就批评了这学生几句,没想到这位学生就不依不饶与他闹起来了,闹得整堂课没办法继续。为了不耽搁其他学生上课,他就找来值班校领导把这位学生请出去做工作了。这位学生在跟校领导出去后,竟然昏厥了。这一下老师的麻烦就不断了:学生家长到学校和教育局大闹,虽然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老师没有错,但学校为了息事宁人,最后要求老师到学生家里登门道歉,并在全班学生面前作检讨。说着这些事时,这位老师几乎流…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短暂,欲以有限之生命求得无限之学,何人能及?书虽小道,穷一生之力所能得者,亦不过一小技之胜耳。20世纪80年代,欧阳中石先生首开我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欧阳中石先生培养出来的我国一个书法专业博士后,正是首都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18)
<正>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有关他的丰功伟绩,就不做歌功颂德了。在这儿,我们就一起探讨他作为一个平凡人的人生情怀。为师篇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算是中国最出名的老师了。作为一个老师,一生最大的快慰,莫过于有一天指着一个成功的学生给人说:这是我的学生。孔老师最喜欢的学生当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其"饭疏  相似文献   

10.
古典时期雅典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学校对学生实行全面发展教育.其教育呈现出独具特色的人性化特点,促进了学生各项才能的自由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全面平衡发展的人,这种教育不是把人当做某种具备特有技能的机器,而是注重培养人的思想内涵、身心素质和审美观.古典时期雅典全面发展教育值得我国大学生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我和周竹琴素昧平生,只知道她是一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那学校是我家乡一所著名的中学,家乡的莘莘学子都以考上那所中学为荣。那个学校的语文老师除了她,我认识的还有几位。所谓桃李满天下,在与那所学校里生长过的桃李们偶尔相处时,我也总能感觉到他(她)们对自己老师特有的一种崇敬和热爱。"你们高考后就离开了,留下老师还在校园里。我常常会在傍晚或晚自习走到你们待过的高三教学楼前,那里一切依旧。"这是周竹琴在散文《你们走了以  相似文献   

12.
<正>"我要点赞张芷晴,在我摔倒的时候,她把我扶到校医室,还及时告诉老师。""我为老师点赞,因为老师每天都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走进梧州市民主路小学,升旗台旁的一块展板上,满满地贴着孩子们点赞的小纸条。今年春季开学后,民主路小学就围绕崇德向善的主题在全校开展"我为你点赞——发现身边的美"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动小事,用简短的文字记录在纸条上。"点赞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细节来发现身边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四叔     
正叔叔对我说,到他读书的时候,我家的家境开始跌落下来,他是在亲友的接济下才读了十年书。叔叔是省内一所大学的教授,应当说是知名教授。我第一次见到省作协副主席许行先生时,得知他在叔叔任教的那所大学当过校长,我说我四叔程希岚在那所学校中文系当老师。许行说:"你叔叔是古汉语方面的权威,在教材编写上有独特的建树。"叔叔病重时,我去医院服侍了几日,听来看望他的老师说:"程老师是我们学校最早带研究生的人;是最早开学术研讨会的人;是最  相似文献   

14.
博客名人     
2005年10月22日,经上海《新闻晨报》披露,该市进才中学北校老师已经开始尝试将博客运用到语文课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在讲《孔乙己》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回答“孔乙己是怎样的人?他旁边有一群什么人?”,并将各自的观点发表在自己的博客里面。一切都完成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每个同学发言时,都主动跑到讲台上。点击开自己的博客,一边讲解自己对课文中语句的理解,一边归纳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1979年6月,中美建交伊始,美国立即派团来考察中国教育。他们在看了北京、上海、西安的几所学校后,有了这样的发现:中国的小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把手端在胸前,除非老师发问时,才举起右边的一只。中国的孩子喜欢早起,七点钟之前,在中国的大街上见到最多的是孩子,他们边走路边用早点。中国学生有一种作业叫"家庭作业",据一位中国老师解释,它的意思是学校作业在家庭的延续。中国把考试分数最高的学生称为学习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  相似文献   

16.
正当余光中在台湾高雄病逝的消息传到他身前曾任教的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时,曾经与余光中有过交集的港中大老师以及学生,一同缅怀与余光中生前交往的感人事件。"第一次见余老师时,我的脑中浮现出四个字‘谦谦君子’"。中大中文系退休教授张双庆是当时负责去香港机场接余光中的"司机",他对余光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客气"。1974年,张双庆还只是中大的讲师,而余光中已经很有名气。他回忆,余老师对每个人都是平等对待,彬彬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名桃李满园的人民教师,从教3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高等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一线,培养或参与培养本专科学生近8万人,其中多人走上市(厅)级以上领导岗位,大多数学生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业务骨干;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老师都有过"家访"的经历,家访可以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家访可以与家长有了更多的沟通,在我担任20年班主任中有两次家访至今令我难忘家访手记(一)一个阳光男孩他为何一个人偷偷地哭了小Y是我四年前的一个学生,他是我当时班上的学习委员,有着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认真,成绩优异,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是一个阳光、乐观、向上的好学生,然而在一次班上大多数同学都去上体育活动课时,我却看到他一个人在位置上默默地流  相似文献   

19.
曾有这样的案例:在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人物画进行模仿练习,当他看到一名学生在画好的人后方添了一层淡淡的黑影,便问学生画的是什么,这名学生认真地回答:"这是他的影子……"没想到老师指着黑板,厉声训斥道:"你难道没看见我是怎么画的吗?他后面有影子吗?"学生望着老师严肃的表情,一脸茫然,但还是拿起橡皮,轻轻地擦去了那个影子.  相似文献   

20.
<正>在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有一位被亲切称为"代理家长"、"爱心爸爸"的好老师,他多年如一日热心帮助困难学生,被评为2013年"盱眙好人"。他就是盱眙县政协委员,旧铺实验小学寄宿部主任丁月明。关注寄宿孩子恪尽园丁之职2004年9月,丁月明任旧铺实验小学寄宿部主任。每天与孩子们打交道,他真切感受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寄宿后亲情缺失,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等不良心理"。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