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揉小腹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即"神阙"。周围还有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轻轻揉按小腹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很有好处。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上的穴位很多,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每天捏捏脚,可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揪揉双耳全身受益"肾开窍于耳",经常按摩揪揉耳部可强肾,还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头发和皮肤一样,是人体健康的镜子.一头秀丽的头发使人显得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头发过早发白变疏、脱发或没有头发,常常使人为之惆怅.发的荣枯与人体的健康休戚相关.中医学认为,头发与肾、肝、心、肺和脑等脏腑组织的关系密切.头发乌黑(以中国人的体质来说)、润泽、柔靱、生长,标志着精气充  相似文献   

3.
<正>揉小腹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即"神阙"。周围还有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等穴位,轻轻揉按小腹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脏腑功能很有好处。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上的穴位很多,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每天捏捏脚,可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  相似文献   

4.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养好生,一年四季身体好。"中医认为立春后万物复苏,人体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利用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养生方法,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春季又是皮肤病、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等多种疾病的高发期,所以,春季养生对于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春季养生一定要适应气候及生理变化规律,采取"五不要"原则,养好自己的身体,防止进入养生误区。一、不要过多吃酸性食物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因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  相似文献   

5.
<正>孔子在《论语·学而篇第一》中说:"本立而道生"。这里的"道",是指"原则",包括做人的原则。所谓道德,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个"原则"的"本"又是什么?我们认为,这个"本",是"以人为本"的"本"。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安丘市人大常委会在履行职权,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上,正确处理"小"与"大"的关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推动安丘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所谓"小",就是眼睛向下,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近年来,安丘市人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1,(11):56-56
<正>俗话说,热水泡脚,赛吃人参。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泡脚时可以刺激这些反射区,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但是泡脚有益健康的前提是正确地泡,包括水温、时长等都有其最佳程度。泡脚时间以30~45分钟为宜,老年人时间要短一些,因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泡脚的水温一般维持在38℃~43℃,足浴时水要淹过踝部,且要时常搓动。  相似文献   

8.
<正>好养生的人都知道"人养玉,玉养人",意即喜爱玉饰品,又时常用手摩擦玉,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很多好处。在佩玉饰的问题上道家与儒家观点是不一致的。老子认为"怀玉"是指有自然的人的纯朴心态,再上升为高尚深远的未被人为世界所破坏的人格精神。所谓"被褐怀玉",其实是从根本上否定甚至反对服饰的修饰作用,而强调内敛深藏的人的美质,道家的"怀玉"内涵心态与儒家"佩玉"的外显相对立,这种服饰观对后世如魏晋时期通脱的士人着装观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一是正确处理与所长的关系,做好"贤内助"从理论上说,所长与教导员在级别上都是正职,都是派出所的主要负责人,但因我国行政系统主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这就决定了所长和教导员是领导与  相似文献   

10.
我是石河子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过三次代表大会。就石河子市第五届人大代表构成而言,我觉得人民代表中"民"占的比例小了一点,这不利于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这里说的"民",指的是没有任何官位的人,包括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如教授、高级工程师等)的人。从石河子市第五届人大代表中"民"占的比例来看,共有正式代表198人,"民"27人,只占13%多一点。同时,每次召开代表大会,农八师和石河子市的领导、党政机关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也都作为列席代表参加。就石河子市五届一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观上,<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则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郭象通过注<庄子>的方式消解了"道"的本体内涵,认为自然之上并无一个本源性的"道",万物只是"自生自化";禅宗从其心性理论出发,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人心灵的幻象,把自然问题归结为精神现象问题.庄、玄、禅自然观的转变导致了人在自然中主体性地位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同时成为审美的主体,并使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转向追求空灵和意境.  相似文献   

12.
心先生珍爱"爱画入骨髓"五字,制为钤刻,印于画中,呼应着云居寺旁边那片葱郁芬香的"香树林",也是别致和谐、妙趣天成的范本。人说,你可以不懂房山,但可以先知道一点房山的云居寺。真是容易让人想起香港学人柳苏款款地评介他的一位散文好友:你一定要看董桥。香港"两支健笔"经济评论家林行止、岭南大学教授刘绍铭关注董桥  相似文献   

13.
也谈“什么是哲学?”——与汪信砚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信砚教授的哲学定义把哲学归结为价值论,是离开哲学的历史性、问题性、学派性的结果。现当代哲学在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上,都必须面对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以其答案的不同而表现出相异的"学术旨趣"。现当代人文学科在事件和规律即人文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上,一些人文学者主张研究事件的个别性,否定史学、文学、哲学的规律论内涵,另一些学者则主张从事件中探寻规律,又以规律论去解释事件。应区别不同的"致思方向",不能认为文德尔班的致思方向是唯一的。现当代哲学重视"思维方式"的研究,哲学是反思的,应当尊重黑格尔的"反思"论。汪信砚教授的"反观"说,肯定了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却又在哲学定义中排除实践论所面对的问题。这是前门推出、后门引进的逻辑无奈。现当代哲学还关注人学的研究,以"人的未完成性"来否定人的现实性,是非科学的人学观。本文在作了上述四点辨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作为学科的哲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14.
"渭干村的每一点变化都装在我的眼睛里呢。"库车县齐满镇渭干村党支部书记玉山·吐尔地说这话时眼里透着自豪和幸福。在玉山书记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渭干村。村口,彩绘的公益广告牌上写着:"培育文明新风,构筑和谐农村",就像一个人的脸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次接触"蓝豹",是在2015年9月24日举办的"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培训班"上。这个首次由民政部救灾司面向社会力量举办的专题培训班上,集聚了很多来自全国的社会组织,他们精神干练、意气风发,让人眼前一亮。蓝豹救援队是其中的一支。身着统一的蓝色T恤、背后用白色字迹清晰地印着"蓝豹救援",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小康》2011,(4):118-121
"中国结"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和一位台湾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汉声》杂志的创办者黄永松。40年来,黄永松以《汉声》为"阵地",建立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基因库"打坐时的黄永松,老神仙一般。20年前,黄永松的妹妹身陷沉疴,西药用后已如泼在石上,中医遂成黄家人最后的寄托。开完方子,大夫告诉黄永松,每种中药的功效都会集中发挥于特定脏腑,即所谓"性味归经",因此病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上,我们不仅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主要内容是"五位一体",同时还要关注到总体布局背后所隐含的方法论要求,即要坚持系统思维,运用系统分析法,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五"位"的地位及其内在关系,让其各安其位,各尽其能;要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而相应调整五"位"的结构关系;要切实把握五"位"之间关系的核心是"一体化"与整体功能优化;要将实现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上升为理念上的系统思维习惯,工作实践中善于优化组合的工作自觉和外部保障中功能耦合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韦世林教授著《空符号论》一书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颇具新意的书。正如作者所说:"空符号的发现开掘了符号学的蛮荒。"这本书的新意就在于开掘了"空符号"这片符号学的"蛮荒",而这位拓荒者就是韦世林教授,《空符号论》就是拓荒者拓荒的实录。一在人类生活中,符号是连结心灵与世界的桥梁和中介,无论物质生活或者精神生活无时无刻都离不开符号,以至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把"人"就定义为"符号的动物"。然而在符号学说史上,符号学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13,(4)
嘈杂的闹市、喧嚣的车声、膨胀的欲望……你有没有察觉,生活在这样全速奔跑的城市,从呼吸到内脏的每一个器官,都在紧绷的状态下,高速、超负荷地运转?而身体,则在静不下来的环境和心境中,悄悄走着下坡路.专家表示,治疗猝死、抑郁等"现代劳累病",最好的药方就是让全身器官都安静下来. 其实,"以静养生"由来已久.中医认为,动养生和静养生是东方养生的两大法宝,各有利弊.动则生阳,可以增强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静则生阴,可以降低人体阳气和精气的消耗,有利于减少快节奏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所以,善于在动中求静、闹中取静的人,也会更长寿.  相似文献   

20.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法治建设也是如此。没有精神的法治,犹如没有灵魂的人体,再刚性的法条也难免沦为摆设。因此,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人们没有法治精神、社会没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历史上,管仲指出"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明代张居正感叹"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法之必行"的真正动力来自哪里?有人说靠监督,有人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